第二节 宁夏中南部山区原始农业考古发现

在原始社会,原始人用天然石块和树枝进行简单的加工,做成有用的工具。这些粗略砸过的石头和树枝,就是人类最早使用的工具,它们好像是人体器官的一种人为的扩大或延伸,石头像是拳头的扩大,树棒又像是手臂的延长。

一、旧石器时代

起初,原始人学会以石击石的方法,制成一些石器工具,十分粗糙,类型也少。考古学上把这些石器叫做“旧石器”,并把原始人使用这种石器的时期叫做“旧石器时代”。人类使用旧石器的时间极长,约从二三百万年前开始,到一万年前结束。他们住的是天然山洞,吃的是野菜、树籽、根茎以及龟、鼠等小动物的肉,有时也能选择有利的地形,用埋伏、包围或追赶的方法,猎获鹿类等草食动物,但他们经常受到猛兽的袭击、饥饿的威胁、疾病和环境的折磨,寿命较短。所以,旧石器时代早期原始人的生活是极其艰苦的。到旧石器时代晚期,原始人打制的石器形态小,显得多样化,还广泛使用了复合工具,如弓箭等。

二、新石器时代

距今约一万年,人类进入了新石器时代,原始人已经能够打制石镰,打制比石斧薄、呈长方形的石器,加上有树枝的长柄,就可以用作锄头。后来,又学会了磨制石器的方法,比旧石器要精细、锐利的多,形状端正,使用起来比较方便,考古学上称之为“新石器”,并把原始人广泛使用这种石器的时期,叫做“新石器时代”。在新石器时代,原始人还学会了驯化饲养动物和栽培植物,完成了人类经济史上的第一次划时代的变革,即发明了原始畜牧业和农业。

到了距今4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出现了农耕和畜牧活动,但当时农耕粗放,所产的农作物不能满足人们食物的需要,还要靠采集、狩猎及畜牧来谋取生活资料,此时草地畜牧业在经济生活中的地位比农作物生产更重要。在我国北方边疆广大草原牧区上,距今四五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就出现了游牧畜牧业,因此那里主要是游牧式草地畜牧业。游牧就是随水草游动,水草丰富处则留,草尽水竭则移,游牧是古代所有游牧民族经营草业的唯一方式,游牧畜牧业是一个单纯利用自然的过程,生产极不稳定。

三、刀耕火种

原始畜牧业是从狩猎中发展起来的。原始农业是从采集过程中逐渐产生的。在长期采摘植物所积累的经济基础上,原始居民发现了某些植物的生长规律,因而启迪了智慧,发明了原始农业。原始农业的规模极小,耕作方法也异常粗放,一般是先砍倒树木,放火烧山,用简陋的石铲、石锄和木犁来开垦,然后撒上种子,一旦成熟,就用石镰、石刀来收割。由于产量很低,原始人除农业外,还需要采用其他手段来获取生活资料。

四、宁夏中南部山区原始农业考古发现种类

从考古调查和发掘的资料看,定居的以农业为主要经济生活的原始社会文化,宁夏中南部有“仰韶文化北首岭类型”“仰韶文化”“马家窑文化石岭下类型”“马家窑文化店河 ——菜园类型”等。

(一)仰韶文化

“仰韶文化北首岭类型”是公元前5000年左右的早期新石器时代文化的遗存。这类遗存目前在宁夏发现尚少,能确定其性质的只有隆德沙塘北塬一处。根据考古专家对北首岭类型的研究,这时的生产工具还处于比较原始的状态,石器以打制为主,磨制的比较少,通体磨光的石器则更少。随着农业经济的发展,原始人发明了烧制陶器。陶器可以制成各种烧煮食物的用具,汲水和储盛器皿以及陶刀等生产工具。陶器以夹沙陶和褐陶为主,制法有手制、模制、捏制,制陶方法较原始。

“仰韶文化”晚期的文化遗存在宁夏中南部山区也有发现。其中可以隆德县页和子遗址的第一期遗存为代表。生产工具主要以用陶片打磨成的两侧带缺口的陶刀和骨锥、石坊轮、鹿角器及骨镞为主,表明居民除以农业为主外,畜牧业和狩猎还未从经济生活中完全排除。这个时期的农业经济发展较快,除粟类作物外,已开始种植蔬菜。由于农业和其他各项生产的发展,原始人开始了长期的定居生活。

(二)马家窑文化

“马家窑文化石岭下类型”是分布在甘肃东部和宁夏中南部山区的公元前3800年左右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考古资料显示,这类遗存在宁夏隆德风岭和西吉、海原县都有分布,遗存中有较大的村落遗址。据考古专家研究,当时原始农业处于母系氏族社会的晚期阶段。遗址多分布于河流两岸阶地阳坡,形成村落。发现的农业生产工具都是磨制而成,有斧、刀、凿、锛、杵等。生产方式以农业为主,狩猎为辅,过着定居的农业生活,所制陶器往往绘有精致的花纹,颜色有红、黑两色。“马家窑类型”文化在宁夏中南部地区可以1986年发掘的海原县曹洼遗址为代表。经过碳14测定,其年代为公元前2900至2500年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