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

21世纪是“信息”主导的世纪,是崇尚“创新与个性”发展的时代,体现“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是社会发展的主流。然而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市场与人才的竞争日趋激烈。对于国家倡导发展的IT产业,需要培养大量的、适应经济和科技发展的计算机人才。

众所周知,近年来,一些用人单位对部分大学毕业生到了工作岗位后,需要1~2 年甚至多年的训练才能胜任工作的“半成品”现象反应强烈。从中反映出单位对人才的需求越来越讲究实用,社会要求学校培养学生的标准应该和社会实际需求的标准相统一。对于IT业界来讲,一方面需要一定的科研创新型人才,从事高端的技术研究,占领技术发展的高地;另一方面,更需要计算机工程应用、技术应用及各类服务实施人才,这些人才可统称“应用型”人才。

应用型本科教育,简单地讲就是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本科教育。其培养目标应是面向社会的高新技术产业,培养在工业、工程领域的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等第一线岗位,直接从事解决实际问题、维持工作正常运行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这种人才,一方面掌握某一技术学科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另一方面又具有较强的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能力,他们常常是复合性、综合性人才,受过较为完整的、系统的、有行业应用背景的“职业” 项目训练,其最大的特色就是有较强的专业理论基础支撑,能快速地适应职业岗位并发挥作用。因此,可以说“应用型人才培养既有本科人才培养的一般要求,又有强化岗位能力的内涵,它是在本科基础之上的以‘工程师’层次培养为主的人才培养体系”,人才培养模式必须吸取一般本科教育和职业教育的长处,兼收并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已经在研究并指导实施计算机人才的“分类”培养,这需要我们转变传统的教育模式和教学方法,明确人才培养目标,构建课程体系,在保证“基础”的前提下,重视素质的培养,突出“工程性”、“技术应用性”、“适应性”概念,突出知识的应用能力、专业技术的应用能力、工程实践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创新能力和创业精神,较好地体现与实施人才培养过程的“传授知识、训练能力、培养素质”三者的有机统一。

在规划本套教材的编写时,我们遵循专业教学委员会的要求,针对“计算机工程”、“软件工程”、“信息技术”专业方向,以课群为单位选择部分主要课程,以计算机应用型人才培养为宗旨,确定编写体系,并提出以下编写原则。

(1)本科平台:必须遵循专业基本规范,按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的要求构建课程体系,覆盖课程教学知识点。

(2)工程理念:在教材体系编写时,要贯穿“系统”、“规范”、“项目”、“协作”等工程理念,内容取舍上以“工程背景”、“项目应用”为原则,尽量增加一些实例教学。

(3)能力强化:教学内容的举例,结合应用实际,力争有针对性;每种教材要安排课程实践教学指导,在课程实践环节的安排上,要统筹考虑,提供面向现场的设计性、综合性的实践教学指导内容。

(4)国际视野:本套教材的编写力争做到兼收并蓄,吸收国内、国外优秀教材的特点,使人才培养具有国际背景和视野。

本套教材的编委会成员及每本教材的主编都有着丰富的教学经验,从事过相关的工程项目(软件开发)的规划、组织与实施,希望本套教材的出版能为我国计算机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尽一点微薄之力。

编委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