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问题的提出
- 中国近现代体育思想及体育教育发展论纲
- 程文广
- 1959字
- 2015-12-31 17:10:59
导言近代以来中国体育思想及体育教育发展的辩证联系
自近代以来,中国社会的经济基础与政治制度几经变化,而每一次变化不仅为中国体育思想的变革和体育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契机,甚至促使中国的体育思想及体育教育经历了一次又一次蜕变后仍在持续着自身的历史进程。毋庸讳言,近代以来中国的体育思想确实发轫于传入的西方教育科学和逐渐深化的“西学东渐”的认识,尽管其间中国传统体育思想同西方体育思想有过激烈的碰撞,但最终还是走上了一条学习——模仿——借鉴——融合之路。与此同时,中国的体育教育在其体育思想的一次次变革中相应地发生了一次次的变化。众所周知,体育思想既是人们对体育教育本质及其规律的认识,也是一定历史条件下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的产物,它来源于体育教育实践且又指导体育教育实践。21世纪初叶,随着全球信息化的到来,中国体育思想变革与发展的空间将更为广阔,这势必不断促进中国体育教育实践的健康发展,反过来又必然继续催生中国体育思想的新飞跃。然而,甚为遗憾的是,其中所有一切变革与发展的来龙去脉及其背后的深层次原因,如对中国体育思想百余年来发展脉络的梳理,这些体育思想如何影响中国体育教育的原因、途径与方法的探究以及到21世纪中叶中国体育教育发展趋势的展望等问题,目前国内外尚无较为全面、系统、深入的研究,所以这是一项颇为值得不断反思、探析、研究的课题。
近百余年来,中国社会先后出现的诸多体育思想都不同程度地影响和制约了中国体育教育发展的基本走向,即使在同一时期或同一阶段出现的不同体育思想中,究竟哪一种体育思想占主导地位、起决定作用,以及它在历史上是怎样影响与中国体育教育发展相关问题的提出,均要求研究者必须审慎地、认真地对待近代以来有关中国体育思想及体育教育发展的大是大非及显性、隐性的问题。1840年鸦片战争以前,中国开展的一些古老的传统体育运动,由于“重文轻武”官方思想的严重影响,一般都要遭受朝野上下的轻视,几乎长期未能得到发展。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欧美列强的体育思想及体育教育乘势侵入渐次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与我国传统的体育思想及体育教育开始了从碰撞、冲突到融合的艰难“旅程”,最终迫使我国体育教育的性质与走向随之发生相应的改变,即由传统旧式的体育教育逐渐演变为近现代新式的体育教育。当时那些层出不穷、交相激荡、渗透融合的各种体育思想,的确对以后的中国体育教育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尽管如此,但中国的体育教育实践却依然处于“旧的难以破除,新的难以建立”的两难境地。鉴于此,如何准确把握近代以来中国体育思想变革、发展的内在规律和建构适用于中国国情的体育教育教学体系则成了亟待解决的课题。诚如所知,我国学界有关近代以来体育思想影响中国体育教育发展的理论研究只是更多地建立在教育学、心理学、生物学的基础之上,而较少运用社会学的诸多原理予以透视之,故而难以提出适应于现实发展的新观念、新途径。应该说,我们在如何对待西方体育思想方面所表现出来的是照搬多于借鉴、移植多于改造,直至在各种体育思想的碰撞与融合中难以达到“洋为中用”的真正境界,更何况由于认识上的偏差和实践中有效方法的缺失,致使一些新的体育教育理念颇难落到体育教育实践的实处。凡此种种,唯有依靠马克思主义原理及体育人文社会学理论基础,才能深入探究各种主要体育思想演变的社会根源及其核心价值观,才能客观分析和评价杰出人物传播、变革体育思想及推动体育教育发展的历史作用,才能全面阐释“社会生态环境”对体育教育发展的实质性意义,才能以科学的、正确的体育思想指导中国体育教育改革的实践,直至使之早日跻身于发达国家之列。
21世纪的今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已经对中国体育教育的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而在过去政府高度集权、计划经济和单一文化的历史条件下所形成的中国体育思想及体育教育模式,正面临着现实的巨大挑战。恩格斯曾指出:“每一个时代的理论思维,以及我们时代的理论思维,都是一种历史的产物,它在不同的时代具有完全不同的形式,同时具有完全不同的内容。”【1】由此可见,之所以说每一时代的体育思想在当时具有存在的意义与价值,那是因为人类对教育的认识是一个不断展开的有机过程、不断向着真理接近的过程、不断以螺旋式向上发展的过程。有鉴于此,当前我国体育思想及体育教育教学的存在状况虽有其不容置疑的价值与合理性,但也有其不可忽视的不足和局限性。据有关的权威调查披露,中国体育教育目前正陷入前所未有的窘迫境地,“有93%的学生热爱体育运动,但同时也有86%的学生不喜欢体育课。”【2】我们应该怎样面对和反思这些问题?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中国体育教育走入了如此窘境?又如何对诊断出的“病根”开出药到病除的良方呢?对于这一系列问题的一一回答,恰恰正是本书研究的理论及实践意义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