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国内外关于需要的研究
- 新形势下我国优秀运动员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 龙斌
- 2734字
- 2016-01-04 11:02:25
研究的文献综述
由于本文的研究是“从人的需要”视角为切入点,需要借鉴马克思主义的需要理论和现代管理学中的激励理论,运用到优秀运动员思想政治教育中去,属于跨学科的应用研究。因此,有必要对有关需要及其需要理论的研究、有关国内外对运动队(员)的思想政治教育和思想道德教育的研究进行文献资料的整理和综述,以求得借鉴。
在文献资料的收集与整理过程中,根据研究内容的需要,通过网上检索、查阅期刊资料、阅读专著等方式,共收集了760多篇(部)相关著作和论文,经过整理归纳,仅对与研究有较大关系且具有一定代表性的文献资料进行综述,分为两大部分。
1.国内外关于需要的研究;
2.国内外对运动队(员)的思想政治教育和思想道德教育的研究。
国内外不少学者对关于人的需要的问题做过积极研究和探讨,但关于需要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机结合的研究,还比较少。在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史上,曾一度不够重视对人的需要的研究,不能很好地对待人的需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化逐渐被认识和重视,才逐渐出现了一些关于人的需要及其与思想政治教育结合的研究著作和学术论文。
一、关于需要及其需要理论的研究
1.国外对需要及需要理论的研究
从国外研究看,有影响的理论主要是:马克思主义的需要理论。马克思、恩格斯、列宁一贯重视研究和满足人的需要。马克思说;“在现实世界中,个人有许多需要。【1】”马克思和恩格斯在1840年~1846年合著的《德意志意识形态》一文中论证历史唯物主义原则时,就把人的需要分为生理需要、精神需要和社会需要【2】。1891年,恩格斯又明确指出,人有生活、享受、发展和表现一切体力和智力的需要【3】。十月革命胜利后,列宁把社会主义社会人的需要分为:物质需要、精神需要、“共产主义劳动”需要三种【4】。
按照研究的层面不同,激励理论可以划分为两种类型:内容型激励理论与过程型激励理论。内容型激励理论主要研究人的需要以及如何满足需要的问题,又称为需要理论。主要包括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激励——保健理论)、阿尔德弗的ERG理论、麦克利兰的后天需要理论。过程型激励理论关注的是动机的产生以及从动机产生到采取具体行为的心理过程。主要包括强化理论、目标设置理论、期望理论、公平理论。
此外,还有马尔库塞的需要理论。马尔库塞将人的需要区分为真实需要和虚假需要。
与此同时,有代表性的还有奥地利著名精神分析学家弗洛依德的生物欲望说,奥地利精神分析学家阿德勒的社会情感需要说以及美国著名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的自我实现说。
2.国内对需要及需要理论的研究
从国内研究看,有影响的观点和理论主要是:袁贵仁的《马克思的人学思想》,该著作认为马克思关于人的需要的思想是:需要是人的本性,人的需要从主体的角度分为个人需要和社会需要,从其作用分为生存需要、享受需要、发展需要。人的需要不同于动物的需要,生产和需要是辩证的关系【5】。黄希庭认为:“需要是有机体内部的某种缺乏或不平衡状态,它表现出有机体的生存和发展对于客观条件的依赖性,是有机体活动的积极性源泉。”【6】蒋荣昌在《需要的构成》中提出了“主角需要”与“本质需要”的概念。他指出,尽管“物质需要是需要系列中最早作为主角登上前台的,它主宰了人类几百万年的史前史和几千年的文明史,并且在个体行为中,同样充当着乐团总指挥的角色”,而精神需要“只是最近才流到了主角需要的河口”,但精神需要“从最先到最后都是人的最本质的需要”。【7】吴灿华、詹万生在《人生哲学》中对人的需要进行了这样的分类:“一类是自然的生理需要,一类是社会需要。在人的社会需要中,又分为两级:一级是属于日常社会景象、社会交往、社会活动中的日常社会需要;一级是支配日常的自然需要和社会需要的最高社会需要。”【8】陈华兴认为:“需要是一个自为的概念,是以外在物为其对象和内容,是以否定性为媒介,需要和需要的满足是统一的,其统一的基础和方式是实践【9】。”范和生认为:“需要是一个近似于螺旋体的动态结构,它是由生理需要、实践需要、团体需要、精神需要和社会整体需要五大基本要素构成【10】。”同时,赵国祥、王一多共同认为:“马斯洛的需要理论是对社会生活以及人的影响有重大作用,但存在着自身的不足,如他的需要理论带有一定的机械主义色彩和‘生物决定论’的色彩,并贯穿着‘个人主义’的思想【11】。”【12】
3.关于运动员需要的理论研究
丁艳菊在《运动员的需求及其积极性的调动》一文中对不同状况运动员的需求进行了比较并指出,进入优秀运动队的年限不同,运动员的需要也不同。陈华对一百多名运动员进行了调查【13】,总结出最能调动运动员积极性的六个方面需要。
殷勤在《中国部分省市优秀运动员需要的特点及其激励工作的研究》对优秀运动员的需要内容进行了较详尽的研究,并提出了优秀运动员79个迫切需要。凌平认为我国运动员需要结构的经验模型是【14】:成就需要、发展需要、社交需要、活动需要、生存需要。曹湘君通过对运动员的需要的调查分析,建立了运动员的需要模式图【15】,她将运动员的需要归纳为:社会需要、精神需要、物质需要。
二、关于心理学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研究
崔浩通过对马斯洛的需要理论和马克思主义的需要理论的比较认为:马克思主义的需要理论和马斯洛的需要理论有着本质的不同【16】。张朝凡认为:从掌握人的本质特征、注重情感因素、满足人的合理需要几方面可以更好地搞好思想政治工作【17】。金祖涌认为:在思想政治工作中运用需要理论、个性理论、情感理论,能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水平,调动人们的积极性【18】。
三、关于从尊重人的心理需要出发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
陈继安认为,对青年需要的调节应考虑以下几方面:主观需要与实际可能,近期需要与长远需要,物质需要与精神需要,个人需要与集体需要【19】。王树茂认为:思想政治工作应满足人的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并应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调节作用,正确对待人们的需要【20】。张云认为:思想政治工作应根据人的心理需要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正确对待个人需要,正确引导群体需要,科学灌输社会需要【21】。汪鹏程认为:思想政治工作要从人们的需要出发,正确引导他们的需要【22】。杨兆臣认为:思想政治工作的原则是从“需要”的特性中派生出来的,需要是思想政治工作的依据【23】。
四、相关需要理论研究的小结
上述研究主要涉及需要和需要理论以及需要理论的比较、心理学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从尊重人的心理需要出发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等方面的研究。所有这些研究成果,由于作者立场、视野、观点、条件等限制,或多或少存在一定的瑕疵和不足,但是他们的研究成果给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可以借鉴的依据和方向,是本研究的理论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