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现代篮球运动的发展趋势

一、队伍大型化,位置趋向模糊

国内外强队普遍重视球队整体平均身高的增长:世界男子强队平均身高稳定在2.05米左右;个别队员保持在2.10~2.20米,超高度的中锋队员达2.30米以上;球队两米以上的队员通常保持在6~8人;女子队平均身高稳定在1.85米左右,个别队员保持在1.90~2.00米,全队1.85米以上队员通常保持4~6人。

普遍重视高大运动员综合性、多元化的特殊训练。一方面强化高、壮、快、巧体能素质训练,以适应高空争斗,扩大立体空间与地面拼斗的范围;另一方面重视高大运动员力量、弹跳、速度和个人技能与能力个性的培养,以提高他们在本队基本打法上的适应性和机动应变的需要;由于现代篮球运动对抗范围已扩大到球场的各个区域和空间,攻、守转化过程的行为都在高快移动中进行,而且位置瞬时变化。

现代篮球运动的发展速度促使传统意义上的位置分工日趋模糊,中锋、大前锋、小前锋、攻击后卫、组织后卫已没有绝对的位置区别,一名优秀的篮球运动员往往能够胜任多个不同位置的职能。例如:NBA达拉斯小牛队德国球员诺维茨基,身高2.14米,大而不笨,高而不慢,能内能外,能胜任场上各个位置的进攻任务,不仅能得分,而且能抢篮板,还能组织和参与快攻。

二、速度加快,节奏分明,进攻更注重效果

(一)队伍整体文化氛围浓厚

世界强队队员都具有较高的文化基础,他们对现代篮球运动有较正确而深刻的理性认识。科学知识的熏陶与渗透使他们的思维、想像、观察、判断、决策和对新事物的接受力、承受力大大加强,且敬业拼搏精神突出。

(二)重视体能素质水平的提高,特别重视每名运动员制空高度和意识的提高

各国篮球队普遍重视专项身体体能质量的提高,尤其是拼抢力量和快速爆发力的提高,从而使许多高大运动员达到既高又壮、又悍、又敏捷的要求。

(三)比赛对抗意识强,攻守技术全面

当今世界篮球运动的一个重要发展趋势是在普遍重视进攻的同时,十分重视防守技术和抢篮板球技术能力的提高,以至提出了“进攻能赢一场球,而防守能获冠军”的观点。

(四)基本功扎实

这为全面型运动员在对抗中运用应变技术和组合战术奠定了基础,并在实战中不断提炼创新、变异发展,从而形成了自己的技术特长和风格,最后培养成杰出的球星。例如:NBA的前公牛队的球星乔丹,他技术全面、球技绝伦,独特的跨步后仰跳投技术已成为篮球爱好者崇拜的偶像。前中国男篮队员孙军的全面技术和胡卫东的三分球,都有高技艺化水准,形成本队进攻战术的主要攻击核心。

(五)节奏分明,更注重进攻效果

快速进攻不是得分的唯一手段,有时一味追求快速进攻容易造成过多的失误,该快则快,不该快的打阵地进攻,因此,进攻节奏就显得格外重要。篮球比赛的胜负一定程度上是看谁出现的错误多少来决定的。哪个队出现的错误少就有可能取得胜利。现代篮球的进攻节奏是快而不乱,快中求准;慢而不死,慢中求变。所以,全面素质、高技术和持有球数量的多少与质量层次的高低,是球队实力对比的标志,而培养个别的球员和具有特殊技艺的球星,已成为现代篮球运动发展的必需;

三、强化准确,减少失误

(一)投篮准,特别是三分投手多,投距远,投点广

投篮准是篮球攻守对抗的核心和目的。国际比赛高比分的形成,主要表现为三分球投手多、命中率高、投距远、投点广;远投配合中、近距离多点进攻,已成为多元化进攻的基础和反败为胜的主要手段。

(二)在对抗的条件下,投篮出手点高、方式多、变化多、投速快

现代篮球比赛的防守凶悍,身体接触频繁,尤其投篮则是对手防守的重点。因此,投篮若想找出一个无人防守的投篮时机已很困难,而大量投篮机会都是在对手严防和贴身紧逼的情况下创造出来的。在强对抗下,投篮者多采用强攻和时空差、高抛手以及出手快等投篮方式。

(三)动作准确,衔接技术转换快,判断、运用准确

篮球技术动作繁多,每个动作运用必须准确无误,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技术动作运用过程中,都不只是一个动作形式,而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组合动作出现。在组合动作技术中,一个动作可以和多种动作组合,一个动作又可以有多种变化形式。因此,在动作的组合衔接中,必须判断清楚、衔接应用准确。

(四)传球准确,减少失误

传球是篮球比赛中的一项重要技术,是组织全队进攻的纽带。准确的传球不仅可以减少失误,而且可以创造良好的投篮机会,以提高投篮命中率。要做到传球准确,必须具备广阔的视野、娴熟的传球技巧、多种多样的传球方式和有威胁的个人攻击能力。

四、中锋活动范围扩大,技术更加全面

(一)中锋接球点多、面广,进攻能里能外

从表1-1中的统计数据可以看出,优秀中锋活动范围并不局限在篮下狭小的范围内,而且在近、中、远区域都有接球的活动,这表明不仅中锋的供给范围扩大了,而且也随时可为外线队员空切、背切篮下提供有力空间。

表1-1 优秀中锋接球范围统计表

注:第27届奥运会中锋接球范围统计

(二)中锋技术更为全面

1.具备内外线的攻击技术,动作灵活多变,方向上能左能右,距离上能远能近。

2.传球方式多,隐蔽性强。

3.快速行进间技术好,参加快攻和快速退守。

4.抢篮板球技术好、能力强。

5.盖帽、协防、补防技术好。

(三)贴身进攻技术是中锋的主要进攻手段

在第二十七届奥运会男篮比赛和十二届世界男篮锦标赛的20场比赛中,中锋在身体接触下其各项技术运用情况如下:

1.身体接触下接球773次,占76.6 %。

2.身体接触下传球319次,占55.1 %。

3.身体接触下突破131次,占91.1 %。

4.身体接触下投篮641次,占81.6 %。

从以上数据不难看出,贴身进攻技术是中锋的主要进攻手段,并渗透到了各项进攻技术中。

(四)中锋战术配合意识强,是进攻的枢纽

1.中锋掩护、策应、拉开,给外线队员创造空切和突破机会。

2.高空配合增多,吊扣、补扣、重叠盖帽等屡见不鲜。

3.攻、守转换意识强,积极参与进攻,速度快。

五、善于变化,掌握主动,比赛更具观赏性

(一)技术运用的随机应变性

篮球技术动作是固定的,有严格的规范标准,但在技术运用时是不固定的,应根据对手和环境不同而灵活变化,而变化的基础是运动员的智慧和个人技术能力。

(二)战术运用灵活多变

篮球战术种类繁多,每种战术也有固定的套路,但在比赛中应根据对手不同,灵活运用。在知己知彼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实施攻击,以我为主,扬己之长,攻彼之短。掌握时机,主动变化,如根据进攻和防守重点,以快慢节奏、阵容配备经常变换,让对手不适应,使自己掌握主动。

(三)篮球比赛更具观赏性

精彩的篮球比赛可以吸引众多的球迷和观众,这是推动篮球运动社会化和产业化的重要因素。篮球运动的哲学和美学表现,使篮球运动产生巨大的魅力。篮球比赛所体现出的技术风格、战术变化的奥妙,产生的个人效应及社会学价值,可以倾倒成千上万的观众和商家,使篮球产生巨大影响,就像NBA巨星乔丹的塑像屹立在芝加哥城市中心,它的影响甚至超过美国总统。

六、教练员训练、管理能力和指挥能力更为突出

(一)教练员的自身素质的要求更高

1.思想品德和职业道德素质:包括对篮球事业无私奉献的精神,积极进取,努力学习,开拓创新,身先士卒,为人师表,严于律己,团结协作,公平竞争。

2.专业素质包括:自身篮球技术水平,技、战术身体训练经验,参加比赛和指挥比赛的经验,专项理论知识和相关的基础理论知识,良好的心理素质和综合能力素质。

(二)教练员管理能力更强

要想夺标,首先育人,这是竞技体育的一条基本规律。教练员育人的内容包括:队员人生观、世界观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运动员集体主义和树立团队精神,建立正确的职业道德规范,培养良好的作风和遵纪守法的思想。教练员采用管理教育的方法包括形式、环境、实践、爱心和说服教育,满足运动员的正当需要,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和奖惩制度等。

(三)教练员应具有丰富指挥和临场应变的能力

1.懂得取胜的道理

(1)实力是取胜的保证,建立自己有效的攻防体系。

(2)看到不足,不断进步。

(3)战略上藐视对手,必攻不守(攻防战术都要有攻击性)。

(4)输球在自己,赢球靠对方。

(5)不责备队员,发挥每名队员的积极性,合理使用每名队员,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6)避实击虚,善用长短,出奇制胜。

2.懂得取胜的机会

(1)知己知彼,不打无准备之仗。

(2)通过队员状态,分析全局,掌握主动。

(3)通过比分和实践规律,分析全局,掌握主动。

(4)重视场上变化,以防突变。

(5)战术经常变化,不可死用。

(6)在遭遇战和了解战中运用不同打法。

(7)三种不同实力比赛打法:强对弱、实力相当、弱对强。

(8)利用暂停和场间间歇时间布置战术,争取主动。

(9)拼到最后一秒,提高制胜能力和意识比胜一场球更重要。

3.临场应变能力

(1)有准备的变,取得主动,争取气势。

(2)对方跟我变化,我在变化,取得优势。

(3)替补开局,主力替补,以奇制胜。

(4)彼方变化,我方随变,以变胜变。

(5)保留意图,示弱隐蔽,奇变胜彼。

(6)根据彼方阵容,主动变化,取得胜利。

(7)防守多变,争取主动,促彼方被动。

(8)当机立断,决策之变,克彼制胜。

七、对抗性增强,是技术、战术、身体、心理和智慧融为一体的高水平的综合抗衡

(一)技术对抗

现代篮球比赛大部分持球技术的运用都是在强对抗中完成的。

注:“强对抗”是指有身体接触的状态;“次对抗”是指攻、守在一步之内干扰到进攻状态;“弱对抗”是指在一步之外对进攻没有干扰的状态。

从表1-2中不难看出,次对抗和弱对抗所占比例较小,大部分技术运用都是在强对抗情况下完成的。

表1-2 第27届奥运会对抗情况下技术应用统计表

(二)智谋对抗

用脑子打球,用智慧打球,熟知篮球运动的规律,掌握篮球的制胜因素;要扬长避短,尽量发挥本方特长,扼制对手特点;要适应对手和环境条件,善于变化,灵活的运用技、战术,做到立于不败之地。

(三)心理对抗

现代篮球比赛心理健康主要表现在意志顽强,打不垮,拖不乱;行动果断,情绪稳定;比分领先不放松,比分落后不放松,比分落后不气馁;在激烈的对抗中镇定自若,攻而不起怒,攻而不施暴,具备坚定的自信心。

八、全面与特长、集体与明星兼顾

(一)全面

要求队员技术、战术、身体、心理、智力全面发展。全队要保持进攻、防守和篮板球三者平衡。

(二)特长

现代篮球比赛是技术、战术、身体、心理、智力融为一体的高水平的全面抗衡,要求队员不仅身体素质和技、战术能力全面发展,而且还应该具备特长技术。特长技术是指运动员所掌握的技术动作中,最熟练过硬和突出发展的动作技能。它的特点表现出有效性、稳定性、独特性和观赏性。

(三)集体

篮球比赛是队与队的对抗,而不是个人能力的比赛,因此必须加强全队的实力,才能立于不败之地。集体应包括五名主力队员和替补队员的实力,还包括教练员的指挥才艺和全队的凝聚力。

(四)明星

现代篮球比赛明星的作用日显突出,特别是关键时刻更显重要,他能起到力挽狂澜、起死回生、反败为胜的作用。明星是球队的核心、灵魂和得分手,全队战术围绕他而制定,关键时刻与他挑大梁息息相关。他是场上的教练员,也是给对方制造最大麻烦的人。

九、篮球运动的职业化、产业化加快

(一)职业化篮球的产生,推动了篮球运动快速发展

篮球运动的职业化是当今世界篮球发展的主要趋势之一。大量实践证明,篮球职业化是市场经济体制的产物,它所产生的巨大的经济效益,为职业篮球运动各主体带来了丰厚的物质利润,特别是大幅度地提高了运动员的工资待遇,促进了运动员训练的积极性,从而大大地提高了篮球运动的竞技水平,进而推动了篮球运动的快速发展。

(二)大力开发职业篮球产品,活跃市场,加速篮球产业化进程

职业篮球产品多种多样,按其特点和使用价值细分为:个体产品、相关事物产品和延伸产品。个体产品包括竞赛表演、健身娱乐、培训咨询、品牌、电视转播等。相关事物产品包括篮球用品、器材和服装等。延伸产品包括饮食、住宿、旅游、纪念品、球星卡等。美国NBA的成功经验昭示我们,只有大力开发个体产品,带动相关产品和延伸产品的运作,活跃篮球市场,才能促进篮球产业化的快速发展。

十、优秀运动员成材周期缩短,运动寿命延长

(一)18~19岁已成为优秀运动员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与发展,以及科学化训练水平的提高和世界篮球职业化进程的加快,使的优秀运动员成材周期缩短。2003~2004赛季NBA选秀就是有力的说明:状元秀詹姆斯18岁,榜眼米利西奇18岁,探花安东尼19岁。2002~2003赛季NBA总冠军马刺队主力队员19岁的法国球员帕克的成熟,更让人感觉年龄是成功的关键。现代篮球运动趋势已说明,18~19岁已经是能成为一名优秀篮球运动员的年龄了。这给我们一个启示,即必须把青少年训练放到重中之重的地位,进而使更多的青少年优秀篮球运动员脱颖而出。

(二)35~40岁仍能保持良好的竞技状态

长年坚持科学化训练,保持良好的竞技状态,可使运动员运动寿命延长。美国NBA成功的例子已屡见不鲜,如著名球星“天钩”贾巴尔42岁,助攻、抢断王斯托克顿41岁退役;原爵士队主力大前锋马龙40岁仍驰骋在赛场上,他在2003~2004赛季对卫冕冠军马刺队的比赛中,竟拿下“三双”,为爵士战胜马刺立下汗马功劳。世界优秀篮球运动员是宝贵的资源,他们运动寿命的延长,不仅使篮球比赛更加精彩、更有观赏价值,而且还可以把他们高超的技艺和宝贵的经验传给下一代,为篮球运动的发展添砖加瓦。

第四节 我国篮球运动的发展概况

一、旧中国篮球运动发展概况

我国现代篮球运动,是1895年冬由美国国际基督教青年会派往中国天津青年会的第一任总干事莱会理先生介绍传人中国的。篮球首先在天津基督教青年会内开展,后相继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的基督教青年会中流行,以后在大、中学校相继开展。华东地区于19 10年参加了在南京举行的全国学校区分队第一届体育同盟会(辛亥革命后定为旧中国第一届运动会)的篮球表演赛。上海基督教青年会建立了健身房,供会员练习篮球,1908年上海青年会体育训练班把《篮球》列为体育教材。1910年上海地区参加全国运动会篮球表演赛。

1913年中国参加了由中国、菲律宾、日本3国发起组织的第一届远东运动会。远东运动会到1934年共举行了10届,中国仅在1921年第五届(在上海举行)运动会上获得了冠军,这是旧中国篮球史上惟一在国际运动会篮球比赛中取得的最好成绩。

1914年在第二届全运会上,篮球被列为正式竞赛项目,女子篮球作为表演项目。1930年在杭州举行的第四届全运会,女子篮球才被列为正式竞赛项日。至20世纪40年代后,上海、北京、天津等大城市的富豪商家组建了“回力”、“大公”、“华联”、“未名”、“木乃伊“等队,具有一定的技术水平,但仅作为消遣娱乐和广告之用,在广大城乡人民群众中未能得到普及,因此,推广面极窄,竞赛活动较少,从国内外比赛成绩上反映当时的整体水平较低;旧中国时期,没有举行过全国性的篮球单项竞赛,只是在全运会上有全国性的篮球竞赛。全运会从1910年到1948年共举行过7届。

旧中国加入了国际业余篮球联合会会员国。1936年参加了第十一届奥运会的篮球比赛。董守义、宋君复、钎鸿、李治安参加了第一次国际篮球裁判会,钎鸿担任奥运会篮球比赛决赛——美国对加拿大的裁判工作,并受到好评。1948年,旧中国参加了在伦敦举行的第十四届奥运会篮球比赛,有23个国家参加,中国队获得第十八名。

1927年以后,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根据地也开展了篮球运动。江西中央苏区经常组织篮球比赛。抗日战争时期,延安等地区的篮球运动较为活跃。1942年毛泽东同志接见了由贺龙师长领导的120师“战斗”篮球队全体队员。陕甘宁边区的“东干”篮球队与“战斗”篮球队是负有盛名的,这些篮球队在广大解放区进行着锻炼和比赛,鼓舞着军民的抗日士气,推动了军民篮球运动的开展。他们的风格特点对建国后的篮球运动有着深远的影响。

1946年,菲律宾华侨“群星”篮球队回国访问,他们的技术、战术特点对当时的全国篮球运动开展和篮球技术水平的提高有一定的影响。他们的脚步动作灵活,个人技术较好,如篮下单手跳投,运球时的拨或传,运用掩护和两个人的配合,三人小“8”字,五人“8”字战术,对我国有一定的影响。

综上所述,旧中国篮球运动的发展比较缓慢,技术水平较低。

二、新中国篮球运动发展概况

(一)社会群众性篮球活动领域

群众性篮球活动是中国篮球起动发展的社会基础。由于篮球运动有着诱人的魅力和特殊的运动价值,它吸引着社会各界近亿人参与篮球活动,成为人们喜闻乐见的文化健身活动。

(二)学校篮球活动领域

学校篮球系统是正规篮球运动竞技队伍的源泉。篮球运动具有较强的教育功能,因此,教育部门从20世纪50年代初开始,就将篮球运动作为学校体育教学的重要内容,并列入教学大纲。除在体育课上安排篮球教学外,还开展了校内外竞赛活动,并建立了业余篮球学校、篮球俱乐部、省市性和全国性中学生、大学生篮球协会,1998年中国大学生篮球联赛(即CUBA)正式推出。无疑,学校成为中国篮球运动攀登世界竞技高峰的重要基地。不可否认,中国优秀篮球运动员有的是来自这个基地。体育院校把篮球列为独立的课程和学科,建立篮球教研室。自年起,为了培养篮球高级教学科研人才,教育部门先在上海体育学院设立了篮9517球研究生班,后北京体育学院(现北京体育大学)以及其他各体育院系都相继开设了篮球专修班和各种篮球教师、教练员培训班。北京体育师范学院还受国家体委委托,承办了亚洲地区和全国篮球高级教练员岗位培训班,并附设了“中国篮球学校”,可以说这对造就一大批从事篮球训练和院校篮球教学与理论研究的专门队伍,培养优秀青少年篮球运动后备队伍是个很好的举措。

(三)篮球竞技竞赛领域

篮球竞技竞赛领域是中国篮球运动的突破口,是普及与提高的标志。20世纪50年代初在中央体训班先行开设了篮球班,1950年,国家便组队参加了国际比赛,黄柏龄等优秀运动员的技艺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不久各地区都组建了篮球集训队伍。历届全运会都设篮球比赛。1954年建立了全国篮球联赛的竞赛制度,涌现出一批以杨伯镛、钱澄海等为代表的优秀运动员。1950~1957年间实行了篮球升降级联赛制度和教练员、裁判员等级制度。通过总结我国篮球运动发展历程及世界篮球运动现状,从中国运动员的实际出发,中国篮球协会多次召开篮球训练工作会议,确立了“积极、主动、快速、灵活、准确”的训练指导思想等一系列举措,有力并迅速地推动我国篮球运动向高水平方向发展、冲刺。随着篮球运动的逐步发展,运动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在技、战术上形成我国篮球运动以“快攻”、“跳投”、“紧逼防守”为制胜法宝的独特风格与打法,并初步形成了南方省市队矮、快、灵的打法,北方省市队高、壮、快打法及解放军队高、狠、快打法,呈现出百花争艳的局面。至1966年前夕,已接近世界篮球运动先进水平,后因“文革”十年停滞才与世界强队拉大了距离,与世界篮球运动发展趋势脱轨而转入低谷。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体育战线在正确方向的指引下,篮球同其他运动项目一样,得到迅速恢复和发展。自80年代以来,中国篮球协会进一步总结经验,认真研究国际篮球运动发展趋势,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在继承传统打法的基础上积极创新,取得了突破性的成效。1995年,中国篮球协会举办了CBA中国男子篮球中级联赛,此举为我国篮球运动与世界篮球运动的接轨,以及不断赶超世界篮球先进水平有着深远的影响。我国男、女篮球队在世界级及洲际性大赛中不断取得优异成绩,女篮在1983年第九届世界篮球锦标赛和1984年第二十三届奥运会上获得第三名并进入了世界强队行列。曾先后出现了一批像宋晓波、邱辰、郑海霞、丛学娣等在亚洲和国际上享有声誉的选手,为中国女子篮球攀登世界高峰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1949年,中国大学生篮球队参加了在布达佩斯举行的第二届世界青年与学生和平友谊联欢节和第十届世界学生夏季运动会的篮球比赛。这是建国后,我国篮球队的首次国际交往,对我国篮球运动的普及与提高起到了推动作用。

建国初期,我国篮球运动处于低水平状态。1950年12月,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支来访的外国队——前苏联国家男篮,在33场比赛中获得全胜。该队良好的体质和快速进攻,使我国篮球界得到很大的启示,对促进我国篮球运动水平的提高有较大的影响。

为了迅速提高我国篮球运动技术水平,1951年全国篮、排球比赛大会后,选拔出了男、女篮球国手。1952年全军运动会后成立了“八一”男、女篮球队。随后几年,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部分行业体协先后组建了篮球队,进行有计划的正规训练。

1954~1955年,我国篮球界就篮球战术问题展开了讨论,认为快攻和紧逼盯人防守是提高我国篮球运动水平的有效途径,进一步明确了训练指导思想和我国篮球运动的发展方向。

1956年建立了全国联赛的竞赛制度,并开始试行运动员、教练员、裁判员的等级制度。这些制度的实施,对我国篮球运动的促进和提高具有深远意义。

1959年,在北京举行了建国后的第一届全运会,各省、市、自治区和解放军共29个代表队参加了篮球比赛,他们大都有自己独特的风格和打法,表现了较高的水平。60年代初,快攻、跳投、紧逼是我国篮球队的三大法宝,我国篮球队已接近世界先进水平。

从1966年开始,我国篮球运动处于停滞状态,直至1971年才重新恢复青少年篮球训练。1972年举行了包括篮球在内的五项球类运动会,但直到1976年以后,篮球全国性的训练和竞赛活动才全面恢复。

1974年,国际篮联和亚洲篮联先后恢复我国的合法席位后,我国篮球运动的训练水平和实战能力恢复的很快。1975年和1976年,中国男、女篮首次分别参加亚洲锦标赛,双双获得冠军。

1981年12月28日至1982年1月5日,国家体委、中国篮球协会在杭州召开了全国篮球训练工作会议。会议回顾了世界篮球运动的发展和我国篮球运动的历程,总结了经验教训,明确了我国篮球运动的现状和与世界强队的差距,讨论了加强训练工作应采取的措施,制定了“女篮先上,男篮跟着上”的战略方针。这次会议对我国篮球运动向世界先进水平冲击起了重要的作用。

经过10多年的努力,我国篮球运动取得了可喜的进步。中国男篮在亚洲居领先地位,从1975年至今已多次荣获亚洲锦标赛冠军,继在1986年取得第十届世界男篮锦标赛第九名的好成绩后,又在1994年第十二届世界男篮锦标赛上闯进八强。中国女篮的成绩更为突出,1983年第九届世界女篮锦标赛和1984年第二十三届奥运会女篮比赛均获第三名;1992年第二十五届奥运会获得亚军;1993年世界大学生运动会获得女篮冠军,第一次在世界级比赛中奏响了国歌;1994年在第十二届世界女篮锦标赛上,夺得亚军。中国女篮已成为世界强队之一。

三、我国篮球运动发展的优势和机遇

(一)国民经济增长,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为我国篮球运动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

人们有能力进行篮球消费,参与篮球运动,篮球比赛组织者和相关产业的经营者便会从中得到一定的利益,从而投入更大的精力,注入更多的资金,使篮球运动技术水平、比赛质量提高,进而刺激人们的再消费。这样形成了一种市场调节的良性循环,最终推动我国篮球运动的全面发展。

(二)体育体制改革给篮球运动的发展扩大了空间

我国体育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体育新体制,其特点是“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符合现代体育运动发展规律,国家调控,依托社会,自我发展,充满生机与活力的体育体制和良性的运行机制,形成国家办与社会办相结合的格局”。《体育法》的颁布实施、“奥运增光计划”和《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实施以及CBA职业联赛的蓬勃开展等一系列的改革措施为篮球运动的发展开拓了广阔空间,我国篮球改革10年来已初见成效。

(三)世界职业篮球运动的发展为我国提供了丰富的经验和借鉴

以美国NBA为首的世界职业篮球运动发展速度迅猛。50多年来,NBA不但注重自身的发展和完善,同时也吸收和联合其他篮球联盟的球星,并借鉴所有职业体育成功的经验和规则,在博采众长的基础上,推动着篮球运动的发展。目前,我国正处于篮球运动改革初期,在世界篮球运动迅猛发展的条件下,坚持走职业化道路,要不断的参考和借鉴,汲取精华,并通过自身的努力,不断的创新和完善,才能求生存、求发展。

(四)媒体的参与和关注

由于媒体特殊的社会效应,篮球运动管理中心成立以来,一直与媒体保持着密切的关系,媒体的参与和关注为我国篮球运动的发展提供了原动力,人们可以从中获得广泛的信息,了解和把握现代体育发展的脉搏,为我国篮球运动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前提条件。

四、我国篮球运动改革的趋势

(一)进一步更新观念,解放思想

我国篮球运动管理改革刚刚起步,有机遇也有风险,有困难也有优势,要迅速提高我国篮球运动的发展水平,必须走社会化、职业化的道路,并通过体育市场来实现。改革以解放思想、进一步更新观念为前提,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为指导,以市场经济和篮球运动发展的客观规律为准绳,以提高运动水平、促进篮球产业的发展为目标,以转换原行政主管部门的职能和塑造好市场活动主体为突破口,循序渐进,全面发展。

(二)管理体制改革充分发挥篮球协会的作用

科学管理与篮球运动水平的提高息息相关,严格、系统、科学的管理是影响竞赛成绩的重要因素。1997年,篮球运动管理中心正式成立,成为我国篮球运动管理的最高行政机构,也是中国篮球协会的日常办事机构。管理机构向市场方向发展,加强扶持和沟通地方篮球协会,给予地方篮球协会更大的权力,使之成为网络化的管理体系。

(三)调动全国篮球参与者的积极性,推行职业篮球和非职业篮球共同发展的格局

职业篮球是我国篮球最高水平的体现,而非职业篮球则是职业篮球发展的基础,是中国篮球运动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目前,职业篮球俱乐部应以自身建设为基础,以法制建设为重点,积极稳妥、健康有序地发展。在发展职业篮球的同时,必须重视非职业篮球俱乐部的建设。他们是优秀篮球运动员成长的摇篮,利用自身的优势,吸引大批篮球爱好者。这种职业篮球和非职业篮球共同发展的格局必将长期存在。

(四)强化管理,狠抓训练,提高篮球运动水平

篮球运动管理中心和各级篮球管理机构要加大训练工作管理力度,把训练工作放到头等大事的重要位置上。管理要从经验型向科学型转变,从人治走到法治。研究世界篮球运动发展趋势,探求篮球运动的基本规律和制胜因素,明确我国现阶段工作指导思想和技战术风格。坚决贯彻“三从一大”的科学训练原则,狠抓国字号队伍的训练工作,加大教练员培养和管理力度,全面提高教练员水平。

(五)改革竞赛制度和方法,提高比赛数量和质量

中国篮球协会曾明确提出:“边探索、边总结、边立法、边完善”的改革办法,有步骤的完善竞赛制度。竞赛制度改革的最终目的是要促进和调节训练工作,提高我国篮球运动的整体水平。中国职业篮球联赛打得轰轰烈烈,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着隐患,那就是过于依赖于外援,使我国青少年球员锻炼机会减少,技术水平提高受到了影响。

(六)普及篮球运动,多途径培养后备人才

我国现在已建成2所篮球运动管理中心直属的篮球学校,24所重点篮球业余体校,创办CUBA联赛,推广小篮板工程活动,推进了篮球运动的普及,并将逐步建立一支以篮球为龙头、传统学校为基础的后备人才培养主渠道;在教育系统内形成以大学为龙头、中学为重点、小学为基础的后备人才梯队,重点加强青少年训练,形成较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