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型田径赛事组织与管理:以北京奥运会田径比赛为案例
- 李文超 李建臣编著
- 175字
- 2020-06-24 19:54:41
第一章 田径项目简介与体育赛事特点
第一节 田径项目简介
田径是世界上最为普及的体育运动之一,也是历史最悠久的运动项目。田径运动是比速度、比高度、比远度和比耐力的体能项目,或要求在很短的时间内表现出最大的速度和力量,或要求在很长的时间内表现出最大的耐力,最能体现奥林匹克“更快、更高、更强”的格言。
一、短距离跑
短距离跑简称短跑。跑是人类与生俱来的基本能力,自古以来就是一种比赛形式,几乎每个国家的文献中都有描述。据史料记载,短跑是公元前776年古希腊奥运会唯一的竞技项目,距离为192.27米。现代短跑起源于欧洲,最早被列入正式比赛是在1850年的牛津大学运动会上,当时设有100码、330码、440码跑项目。19世纪末,为规范项目设置,将赛跑距离由码制改为米制。初为职业选手的表演项目,后逐渐扩展到业余运动员。运动员比赛时必须使用起跑器,听发令统一起跑,必须自始至终在自己的跑道内跑动。奥运会比赛项目男、女均为100米、200米和400米。其中,男子项目于1896年被列为奥运会比赛项目,女子100米和200米、400米分别于1928年、1964年被列为奥运会比赛项目。
二、中距离跑
中距离跑简称中跑。最初项目是880码跑和1英里跑,从19世纪中叶开始逐渐被800米跑和1500米跑项目替代。有的学者认为,中跑项目最早的正式比赛是1847年11月1日在英国伦敦举行的比赛,英国的利兰以2分01秒的成绩获得800码跑冠军。原为职业选手的表演项目,后逐渐扩展到业余运动员。奥运会比赛项目男、女均为800米和1500米跑,其中男子项目于1896年被列为奥运会比赛项目,女子800米、1500米分别于1938年、1972年被列为奥运会比赛项目。
三、长距离跑
长距离跑简称长跑。最初项目为3英里、6英里跑,从19世纪中叶开始,逐渐被5 000米和10 000米跑替代。据记载,现代最早的正式长跑比赛是1847年4月5日在英国伦敦举行的职业比赛,英国的杰克逊以32分35秒的成绩夺得6英里冠军。奥运会比赛项目男、女均为5 000米和10 000米。男子项目于1912年被列为奥运会比赛项目,女子5 000米、10 000米分别于1996年、1988年被列为奥运会比赛项目。
四、跨栏跑
跨栏跑起源于英国。由牧羊人跨越羊圈栅栏的游戏演变而来。跨栏跑最早使用的栏架是掩埋在地面上的木支架或栅栏,1900年出现可移动的倒T字形栏架。1935年有人将T形栏架改成L形栏架,L形栏架支脚的另一端朝向运动员的跑进方向,稍加阻力即可向前翻倒,减轻了运动员过栏时的恐惧心理。奥运会比赛项目分男子110米跨栏、400米跨栏(1896年列入);女子100米跨栏(1932年列入,当时为80米跨栏, 1972年改为100米跨栏)、400米跨栏(1984年列入)。
五、接力跑
接力跑是田径运动中唯一的集体项目。以队为单位,每队4人,每人跑相同的距离。其起源有多种说法,有的认为起源于古代奥运会祭祀仪式中的火炬传递,有的认为与非洲盛行的“搬运木料”或“搬运水坛”游戏有关,也有的认为是从传递信件文书的邮驿演变而来。奥运会比赛项目分男、女4×100米接力和4×400米接力跑。1908年第4届奥运会首次设立接力项目,但4名运动员所跑距离不等。1912年第5届奥运会改设4×100米接力和4×400米接力。女子4×100米接力和4×400米接力分别于1928年、1972年被列入奥运会比赛项目。接力跑运动员必须持棒跑完各自规定的距离,并且必须在20米的接力区内完成传接棒。
六、障碍跑
19世纪,障碍跑在英国兴起。最初在野外进行,跨越的障碍是树枝、河沟,各障碍间的距离也长短不一,19世纪中叶开始在跑道上进行。有研究报告指出,19世纪时障碍跑的距离不统一,具有很大的随意性,短的为440码,长的可达3英里。1900年第2届奥运会首次设立障碍跑,分2 500米和4 000米两个项目。从1904年第3届奥运会起将障碍跑的距离确定为3 000米,并沿用至今。女子障碍跑开展很晚,国际田联1997年才开始推广。障碍跑全程必须跨越35次障碍,其中包括7次水池。障碍架高91.1~91.7厘米,宽3.96米,重80~100公斤。400米的跑道可摆放5个障碍架,各障碍架的间距为80米。运动员可跨越障碍架,也可踏上障碍架再跳下。国际田联直到1954年才开始承认其世界纪录。
七、马拉松
马拉松原为希腊的一个地名。公元前490年,希腊军队在马拉松平原击退波斯军队的入侵。传令兵菲迪比德斯从马拉松镇跑到雅典城,在报告胜利的消息后,因体力衰竭倒地而亡。1896年举行首届奥运会时,顾拜旦采纳了历史学家布莱尔以这一史事设立一个比赛项目的建议,并定名为“马拉松”。比赛沿用当年菲迪比德斯所跑的路线,距离约为40公里。此后十几年,马拉松跑的距离一直保持在40公里左右。1908年第4届奥运会在伦敦举行时,为方便英国王室人员观看马拉松赛,特意将起点设在温莎宫的阳台下,终点设在奥林匹克运动场内,起点到终点的距离经丈量为26英里385码,折合为42.195公里。国际田联后来将该距离确定为马拉松跑的标准距离。女子马拉松开展较晚,1984年才被列入第23届奥运会。1896年首届奥运会后,马拉松赛在世界各地广泛举行,美国从1897年起举行波士顿马拉松赛,至2008年已举办了112届,成为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马拉松赛。马拉松在公路上举行,可采用起、终点在同一地点的往返路线或起、终点不在同一地点的单程路线。比赛时,沿途必须摆放标有已跑距离的公里牌,并要每隔5公里设一个饮料站提供饮料,两个饮料站之间设一个用水站,提供饮水或用水。赛前需经身体健康检查,合格者方可报名参加比赛。
八、跳高
跳高起源于古代人类在生活和劳动中越过垂直障碍的活动。现代跳高始于欧洲。18世纪末苏格兰已有跳高比赛,19世纪60年代开始流行于欧美国家。1827年9月26日在英国圣罗兰·博德尔俱乐部举行的首届职业田径比赛中,威尔逊屈膝团身跳越1.575米,这是第一个有记载的世界跳高成绩。跳高有跨越式、剪式、俯卧式、背越式等过杆技术,现绝大多数运动员都采用背越式。跳高横杆可用玻璃纤维或其他适宜材料制成,长3.98~4.02米,最大重量2公斤。比赛时,运动员必须用单脚起跳,可以在规定的任一起跳高度上试跳,但每一高度只有3次试跳机会。男、女跳高分别于1896年、1928年被列为奥运会比赛项目。
九、撑竿跳高
撑竿跳高起源于古代人类利用木棍、长矛等撑越障碍的活动。据记载,公元554年爱尔兰就有撑越过河的游戏。撑竿跳高原为体操项目,流行于德国学校。1789年德国的布施跳过1.83米,这是目前世界上有据可查的最早成绩。作为田径运动项目,撑竿跳高首先在英国开展,1843年4月17日英国职业选手罗珀在彭里斯越过2.44米;19世纪末开始流行于欧洲国家。撑竿最早使用木杆,最高成绩为3.30米;1905年开始使用重量较轻、有一定弹性的竹竿,最高成绩达到4.77米;1930年出现较为坚固的金属竿,运动员无撑竿折断之虑,可以提高握竿点,加快助跑速度,最好成绩达到4.80米;1948年美国设计制造出重量更轻、弹性更强的玻璃纤维竿,目前使用该竿已突破了6米的高度。撑竿跳高的横杆可用玻璃纤维、金属或其他适宜材料制成,长4.48~4.52米,最大重量2.25公斤。撑竿的长度和直径不限,但表面必须光滑。运动员一般都自带撑竿参加比赛。比赛时,运动员必须将撑竿插在插斗内起跳;起跳离地后,握竿的手不得向上移动;可以在规定的任一起跳高度上试跳,但只有连续3次试跳机会。男、女撑竿跳高分别于1896年和2000年被列为奥运会比赛项目。
十、跳远
跳远源于人类猎取或逃避野兽时跨越河沟等活动,后成为军事训练的手段。跳远是公元前708年古代奥运会五项全能项目之一。现代跳远运动始于英国,1827年9月26日在英国圣罗兰·博德尔俱乐部举行的第一次职业田径比赛中,威尔逊越过5.41米的远度,这是第一个有记载的世界跳远成绩。跳远的腾空动作有蹲距式、挺身式和走步式。20世纪70年代出现前空翻跳远,因危险性大被国际田联禁用。最初运动员是在地面起跳,1886年开始采用起跳板。起跳板白色,埋入地下,与地面齐平,长1.22米、宽20厘米,距沙坑近端不少于1米。起跳板前有起跳线,起跳线前有用于判断运动员起跳是否犯规的橡皮泥显示板。运动员必须在起跳线后起跳。比赛时,如运动员不足8人,每人可试跳6次;超过8人,则先试跳3次,8名成绩最好的运动员再试跳3次,以运动员6次试跳的最好成绩排列名次。男、女跳远分别于1896年和1948年被列为奥运会比赛项目。
十一、三级跳远
三级跳远起源于18世纪中叶的苏格兰和爱尔兰,两者跳法不同。苏格兰采用单足跳、跨步跳、跳跃,而爱尔兰用的是单足跳、单足跳、跳跃。现规定必须使用苏格兰跳法。最早的正式比赛可以追溯到1826年3月17日首次举行的苏格兰地区运动会,比蒂创造了12.95米的第一个纪录。比赛时,运动员助跑后应连续做3次不同形式的跳跃,第一跳为单足跳,用起跳腿落地;第二跳为跨步跳,用摆动腿落地;第三跳为跳跃,必须用双脚落入沙坑。男子三级跳远于1896年被列为首届奥运会比赛项目,女子三级跳远于20世纪80年代初逐渐广泛开展,1992年被列为奥运会比赛项目。
十二、铅球
铅球起源于古代人类用石块猎取禽兽或防御攻击的活动。现代推铅球始于14世纪40年代欧洲炮兵闲暇期间推掷炮弹的游戏和比赛,后逐渐形成体育运动项目。铅球的制作经历了用铁、铅以及外铁内铅的过程。正式比赛,男子铅球的重量为7.26公斤,直径11~13厘米;女子铅球的重量为4公斤,直径为9.5~11厘米。早期推铅球没有固定的方式,可以原地推,也可以助跑推;可以单手推,也可以双手推;还出现过按体重分级别的比赛。最初采用原地推铅球技术,后逐渐发展到侧向推、上步侧向推。20世纪50年代,美国运动员奥布赖恩发明背向滑步推铅球技术,该技术被称为“铅球史上的一场革命”。20世纪70年代,苏联运动员巴雷什尼科夫发明旋转推铅球技术,由于旋转后难以控制身体平衡,至今只有极少数运动员使用。比赛时,运动员应在直径2.135米的圈内,用单手将球从肩上推出,铅球必须落在落地区角度线以内方为有效。男、女铅球分别于1896年和1948年被列为奥运会比赛项目。
十三、铁饼
铁饼最初为盘形石块,后逐渐采用铜、铁等金属制作。现代奥运会史上,曾有过双手掷铁饼的比赛项目(左手+右手)。掷铁饼技术经历过原地投、侧向原地投、侧向旋转投、背向旋转投几个发展过程。铁饼可用木料或其他适宜材料制作,男子铁饼重2公斤,直径219~221毫米;女子铁饼重1公斤,直径180~182毫米。比赛时,运动员应该在直径2.50米的圈内将饼掷出,铁饼必须落在角度线内方为有效。男、女铁饼分别于1896年和1928年被列为奥运会比赛项目。
十四、链球
链球起源于中世纪苏格兰矿工在劳动之余用带木柄的生产工具铁锤进行的掷远比赛,后逐渐在英国流行。链球的英语词意即铁锤。19世纪后期,链球成为英国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运动会的比赛项目。当时使用的器械是带木柄的铁球,后为便于投掷,将木柄改为钢链,链球由此而来。掷链球最初采用原地投,后逐渐改进为侧向投,旋转一圈投、两圈投、三圈投,现运动员多采用四圈投。男子链球重7.26公斤,总长117.5~121.5厘米;女子链球重4公斤,总长116.0~119.5厘米。比赛时,运动员必须在直径2.135米的圈内用双手将球掷出,链球必须落在40°的角度线内方为有效。圈外有U形护笼,确保投掷安全。男子链球于1900年被列为奥运会比赛项目,女子链球于2000年列入。
十五、标枪
标枪起源于古代人类用长矛猎取野兽的活动,之后长矛又发展成为作战的兵器。公元前708年被列为第18届古代奥运会五项全能之一。现代标枪运动始于19世纪的瑞典、希腊、匈牙利和芬兰等欧洲国家。1792年瑞典的法隆开始举行标枪比赛。最初运动员使用的木制标枪前后一样粗,20世纪50年代初,美国标枪运动员赫尔德研究出两端细、中间粗的木制标枪,延长了标枪在空中飞行的时间,因而被称为“滑翔标枪”。20世纪60年代瑞典制造出金属标枪,使标枪的滑翔性能更强,大幅度提高了运动成绩。1984年民主德国运动员霍恩以104.80米的成绩打破世界纪录。国际田联为保证看台观众的安全,1986年将男子标枪重心向枪尖方向前移4厘米,以降低飞行性能, 1999年又将女子标枪重心向枪尖方向前移3厘米。标枪可用金属或其他适宜的类似材料制作。男子标枪重800克,长260~270厘米;女子标枪重600克,长220~230厘米。比赛时,运动员必须单手将标枪从肩上方掷出,枪尖必须落在投掷区角度线内方为有效。男、女标枪分别于1908年和1932年被列为奥运会比赛项目。
十六、全能
全能起源于希腊,早在公元前708年第18届古代奥运会上便设有五项全能,由赛跑、跳远、铁饼、标枪和摔跤项目组成。现代全能运动始于欧洲。18世纪初,部分国家开展全能运动,但比赛项目不统一。1904年第3届奥运会设十项全能,项目包括100码跑、800码竞走、120码栏等;1912年第5届奥运会改为在瑞典流行的十项全能,延续至今。此外,1912年、1920年、1924年奥运会还设立过五项全能。女子全能运动1923年始于苏联,1948年得到国际田联的认可,1964年奥运会将五项全能列为比赛项目,1984年奥运会改为七项全能。比赛按规定的项目顺序分两天进行。男子十项全能第一天为100米、跳远、铅球、跳高、400米,第二天为110米跨栏、铁饼、撑竿跳高、标枪和1 500米。女子七项全能第一天为100米跨栏、跳高、铅球、200米,第二天为跳远、标枪和800米。根据各单项成绩查国际田联制定的全能评分表,以累加总分计算名次,总分高者列前。运动员必须参加所有项目的比赛,如某个项目弃权,则不能参加后续项目的比赛,也不计算总分,但如果某个项目因成绩太低或失败,没有得分,仍可计算总分。
十七、竞走
竞走起源于英国。19世纪初,英国出现步行比赛的活动。19世纪末,部分欧洲国家盛行从一个城市到另一个城市的竞走旅行。1866年英国业余体育俱乐部举行首次冠军赛,距离为7英里。竞走分场地竞走和公路竞走两种。运动员行进时,两脚必须与地面保持不间断接触,不准同时腾空,着地的支撑腿膝关节应有一瞬间的伸直,不得弯曲。比赛时,运动员出现腾空或膝关节弯曲,均给予严重警告,3次严重警告即取消比赛资格。1908年首次进入奥运会,当时的距离是3500米和10英里。此后几届奥运会距离有所不同,有过3 000米、10公里等,从1956年奥运会起定为20公里(1956年列入)、50公里(1932年列入)。女子竞走于1992年才被列入奥运会,距离为10公里,2000年奥运会改为20公里。
第二节 体育赛事特点
体育赛事有很多特征,从4个方面来说即体、育、赛、事,其他诸多特点都是由这4个基本特征派生出来的。
“体”规定了比赛的性质,即活动必须是体育方面的,或者说是和身体运动有关的运动,这也理所当然成为体育赛事首当其冲的基本特征。
“育”指出了体育赛事的教育意义,即“育”为教育,赛事本身应该有一定教育意义,这个意义既包括身体方面,也包括精神方面,也就是说体育赛事有益于人的身心发展。身体方面,运动员参加体育比赛并不单单是一场孤立的比赛,而是由训练、学习、身体调养,最终以比赛的形式实现成绩追求的一个整体系统,这样可以提高身体的机能水平,虽然有伤病情况,但人的体质总体是在提高。而精神方面的影响则是在运动员和观众两个群体中兼有的,体育比赛不仅是体能和技战术的较量,更是心理的比拼,运动员通过训练,心理状态更加稳定,心理机能更加成熟,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运动员心理素质好。而体育比赛经常带有激烈的对抗和刺激的场面,对观众来讲,看比赛是一种愉悦身心的享受,也是一种需要。
“赛”则体现了体育赛事的竞技性特征。既然是体育赛事,那么就必须有一条原则,就是“比”,或者说是较量,从体育赛事的概念也可以看出,最后的中心词就是较量。运动员在比赛中总是希望表现出最好的成绩,超越自己,战胜对手,无论比的是速度、力量、技战术还是心理,这都是一种竞争,所以也可以说是体育赛事的竞争性。
“事”所反映出的是体育赛事一定要有系统的组织和一定的规模,既然能称之为“事”,意思就是说它具有一定的系统性和时间空间上的影响力。赛事的举办对当地乃至地区都有一定的影响,带来一定变化,这又衍生出体育赛事的地域性,在赛事的前后一段时间内,人们又会为此津津乐道,奥运会就是最典型的例子。更重要的是体育赛事一定要有完善的组织和管理,形成一个系统,通过有计划、科学合理的分工组织一场完整的比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