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民族传统体育集锦
- 北京市民族体育协会 北京体育大学
- 69字
- 2024-12-22 00:10:59
打篾鸡蛋
1 项目概述
打篾鸡蛋是我国仡佬族一项古老而独具特色的群众体育运动。这项活动在仡佬族群众中十分盛行,对考察研究仡佬族历史文化和民族民间体育有较高参考价值。
1.1 打篾鸡蛋的起源与发展
仡佬族是一个以“竹”自称的民族,仡佬族称竹子为“仡佬”,“仡佬”族由此也可意译为竹族,这源于竹子对仡佬族先民的生活有重要意义和实用价值。“仡佬仡佬,开荒辟草”,在漫漫历史长河里,民风朴实、勤劳勇敢的仡佬族及其先民们“架木为阁,联竹为壁,以射猎山伐为业,以自然为图腾”,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在创造了丰富的物质财富,也创造了灿烂的文化艺术,形成了独具民族特色的文化风景。每年在正月初一到十五间举行的兼具观赏性、健身性和娱乐性于一体的民族体育运动——打篾鸡蛋,便是仡佬族独有的一个闪光点。南宋人朱辅在《溪蛮丛笑》中就有对仡佬族过年节打篾鸡蛋的记载,那么,打篾鸡蛋至少也有八九百年的历史了。而传说中的打篾鸡蛋,就更加古远,据说仡佬族的先民早在夜郎国时就玩打篾鸡蛋。夜郎国约在公元前476年前后兴起,如果传说可信,则打篾鸡蛋已有2400余年的历史了。
篾鸡蛋是用篾条编成的空心球,体积如拳头大小,里面塞上棉花、碎布、铜钱或者碎石,重量大约在半斤左右,有的还给篾条球壳涂上红色或蓝色,因其外形似鸡蛋,所以称为篾鸡蛋。
打篾鸡蛋亦称“打篾绣球”、“打篾球”,也有称“打竹球”、“打花龙”,是仡佬族民间最喜闻乐见的、独具风格的传统体育活动。逢年过节,劳作之余,农家小院,山间平地,常可见仡佬人男女对阵,老幼共逐,玩这古朴的游戏,场上场下,其乐融融。
关于打篾鸡蛋活动的起源,有说打篾鸡蛋是仡佬族先民练兵活动的传承和演变,也有说仡佬族人之所以钟情这项运动源之于一个古老的爱情故事。相传古时有位叫竹青的仡家姑娘,心灵手巧,善良美丽,深得小伙子们的喜爱。竹青向求爱者们提出,谁的篾球编得好,打得好,就嫁给谁。众小伙儿铆足了劲儿练技艺,结果一名叫竹平的青年以其精湛的编球和玩球技术,赢得姑娘的芳心,二人喜结良缘。从此,篾绣球便成为仡佬人爱情的象征。如今不少相爱的年轻人,还以送篾球互表爱意,青年男子更将打好篾鸡蛋作为值得骄傲的技艺。打篾鸡蛋由此逐渐普及。
打篾鸡蛋活动沿袭至今,其形成的打法多样,竞争性、技艺性、观赏性较强,给仡佬族人带来了无尽的欢乐。2006年12月20日,经遵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委员会专家委员会严格评审,将仡佬族打篾鸡蛋(主要流传地域:务川、道真、正安等县)列为遵义市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1.2 打篾鸡蛋的玩法种类
打篾鸡蛋的玩法有“过河”、“进缸”、“换窝”、“打盘子”、“打呆子”等。“过河”的打法是参赛者分为两队,比赛双方人数相等,在场地中央划一分界线为“河”,双方分立两边,用手拍、扣、托或用脚踢篾鸡蛋,设法让篾鸡蛋过“河”。如篾鸡蛋打不过“河”或沾着身体即为负;篾鸡蛋打过“河”后,对方如接不住,则可过“河”占领篾鸡蛋落点以内的地盘,重新划“河”为界,反反复复,来来回回,直到篾鸡蛋落地,最后以一方被赶出自己的场地为止来决出比赛胜负。或者在平坦地上划出分界线,参赛两队各自进入自己的半场。比赛开始,甲方用手把“蛋”拍击到乙方场地,乙方再打过来,或用脚踢过来。蛋被打出界外,或没有接住,或触到了手足之外的身体部位,对方便可得分,以得分多少计胜负。
“换窝”的打法是参赛者手握木棍,作为用来赶篾鸡蛋或阻击篾鸡蛋的工具。在场地中央挖一个可容进篾鸡蛋的坑(也可就地划一直径约30厘米见方的圆圈),称为“中央窝”,并以中央窝为圆心,在每隔5~6尺的地方再挖若干个“窝”。比赛前抽签决定一人为赶篾鸡蛋进攻者,其余为防守者,各守一个窝。进攻者用棍赶篾鸡蛋向中央窝前进,而各“窝”的人极力阻挡,进攻者如果能将篾鸡蛋赶进某“窝”中,该“窝”的防守者就算失窝而被换罚成赶篾鸡蛋者。进攻者若能直接将篾鸡蛋赶进中央窝,就喊“换窝了”,宣布防守者全军覆没。
2 基本技术
打篾鸡蛋较为普及的比赛方法是“打呆子”一法,其对抗性强,富有技巧性、竞争性、观赏性、普遍性等特点,并能提高人体速度、灵敏、耐力、柔韧等身体素质,培养人果敢、顽强、勇于进取的意志品质,在玩的过程中使身心得到锻炼。打呆子比赛场地、规则较为规范,广为仡佬人所采用。
打呆子常用的基本技术有移动、空中传接球、地滚球、手运球和扣杀等。
2.1 移动
移动是“打呆子”比赛中队员为了改变位置、方向、速度等所采用的各种脚步动作方法的总称。移动是打呆子运动的基础,它对掌握与运用进攻或防守技术,都有着密切的关系。在进攻中运用移动是为了选择有利位置对呆子进行扣杀。在防守中运用移动是为了阻挡对手的移动,破坏对方的进攻。移动的主要方法有如下几项。
2.1.1 跑
2.1.1.1 变向跑
变向跑是队员在跑动中突然改变方向摆脱对手或紧追对手的一种方法。
2.1.1.2 变速跑
变速跑是队员在跑动中利用速度的变化来争取主动的一种方法。
2.1.1.3 侧身跑
侧身跑是队员向前跑动中为了观察场上的情况,侧转身体,进行攻守行动的移动方法。
2.1.1.4 后退跑
后退跑是队员在运动场上背对前进方向的一种跑动方法,可便于观察场上的攻守情况。
2.1.2 急停
2.1.2.1 急停转身
急停转身是队员在跑动中突然制动而且突然向后改变方向的方法。动作方法是队员先跨出一大步用脚跟先着地过渡到全脚掌着地,迅速屈膝,同时身体微向后仰,后移重心。然后,再跨出第二步,脚着地时,脚尖稍向内转,用脚前掌内侧蹬住地面,两膝弯曲,两脚同时用力带动髋、上体向后转,直到转至原前进方向的反方向。
2.1.2.2 急停侧闪
急停侧闪是队员在跑动中突然制动而且向两侧改变方向的方法。动作方法是队员先跨出一大步用脚跟先着地过渡到全脚掌着地,迅速屈膝,同时身体微向后仰,后移重心。然后,再跨出第二步,脚着地时,脚尖稍向内转,用脚前掌内侧蹬住地面,两膝弯曲,两脚同时向后脚侧用力,带动身体向后脚侧偏移,转向后直接向前跑出。
2.1.3 跨步
跨步是一种起步的方法。跨步时以一脚为中枢脚,另一脚向前或向侧跨出,以便衔接其他动作。
2.1.4 攻击步
攻击步是队员突然向前跨出的一种动作,利用后脚蹬地,前脚迅速向前跨出,逼近对手。
2.1.5 交叉步
向右移动时左脚前脚掌内侧用力蹬地,从右脚前向右侧横跨出,同时右脚碾地,上体随之右转。
2.1.6 滑步
可向侧、向前和向后进行滑动来阻截对方的移动,用于防守,易于保持身体平衡。
2.1.7 后撤步
后撤步是变前脚为后脚的一种起步方法。队员为了保持有利的位置常用后撤步,并与其它步法结合使用。
2.2 传接球
传接球是“打呆子”比赛中进攻队员之间有目的的转移篾鸡蛋的方法,是进攻队员在场上相互联系和组织进攻的纽带,是实现战术配合的具体手段。
2.2.1 传球
传球动作是由下肢蹬地,全身协调发力,最后通过上肢的动作把球传到目标位置。传球时,应根据接球队员的位置和移动速度,决定传球的用力大小和传球方向。
2.2.1.1 单手头上传球
单手举球过头,身体向持球手侧的后方反拉成弓状,通过蹬地、转体,带动上肢向前挥臂传出。
2.2.1.2 单手体侧传球
单手持球屈肘向体侧后拉,通过蹬地转体,带动手臂向前挥臂传出。
2.2.1.3 单手胸前传球
单手持球屈肘于胸前,身体稍向持球方向转,通过蹬地、转体、肘关节的前伸拨指把球传出。
2.2.1.4 单手下手传球
单手持球于体侧,两膝微屈,持球手向后拉,后脚向前蹬地,身体前移,手臂随之向下向前摆,把球传出。
2.2.1.5 单手胯下传球
上身稍前倾,单手持球把球从体前经胯向后传出。
2.2.1.6 双手头上前传球
双手持球后拉,蹬腿、收腹、上体带动上肢向前挥,最后利用甩腕的力量把球传出。
2.2.1.7 双手头上后传球
双手持球在体前,蹬腿、展腹带动上肢,向后挥臂传出球。
2.2.1.8 双手胸前传球
双手持球于胸前,身体重心稍后移,蹬腿、前移重心,双手同时用力,拨指把球传出。
2.2.2 接球
接球时眼睛要注视球,肩、臂要放松。
2.2.2.1 单手接头上球
当来球的位置较高时,接球时应踮起脚跟或者跳起,接球手尽量向上伸,五指分开,主动去迎接球。
2.2.2.2 单手接胸前球
当来球的高度是胸前附近时,五指自然张开在胸前,掌心向前,主动迎接球,接住球后迅速回收。
2.2.2.3 单手接体侧球
单手可接同侧或异侧的来球。手臂伸向体侧,五指自然张开,掌心向前,主动迎接来球。
2.2.2.4 单手接下手球
当来球较低时,双膝弯曲,接球手自然张开,伸在胯下,掌心向前,主动迎球。
2.2.2.5 双手接头上球
当来球的位置较高时,接球队员应踮起脚跟或者跳起,接球的双手尽量向上伸,双手呈球状,主动迎接球,接住球后迅速回收。
2.2.2.6 双手接胸前球
当来球的高度在胸前附近时,两手置于胸前,两手腕靠拢,两手呈球状,手指自然张开,主动迎接球。
2.2.2.7 双手接下手球
当来球较低时,双脚向下弯曲,双手手指自然张开,两手手掌的小指侧靠拢,手在胯下,掌心向前,双手呈半圆状,主动迎接球。
2.2.3 地滚球
单手或双手持球后下部,先屈膝、臂后拉,然后蹬地,腰腹发力,带动手臂向着目标方向前下方用力挥摆,使球平稳着地,快速滚向目标方向。
2.2.4 手运球
单手持球下部,边走动或跑动边将球抛至空中,连续再接再抛,接时,五指分开,自然弯曲呈球状,掌心稍空,接球后迅速回收;抛时,五指伸直,掌心紧托球底部。
2.2.5 抢球
抢球是从进攻队员手中夺取球的方法。抢球时,首先选好时机,在持球队员思想松懈或没有保护好球而使球暴露比较明显时,迅速将球抢过来。
2.2.6 断球
断球是截获对方传接球的方法。根据来球方向和防守队员断球所处的位置,一般分为横断球、纵断球和封断球。
2.2.7 扣杀
扣杀是指进攻队员持球投向对方“呆子”的技术方法。如同篮球投篮一样,球击中“呆子”,进攻方将得分,因而成为“打呆子”比赛的核心技术。
但所掷向的“呆子”是活动的,同时又有防守运动员的大力防护,因而又具有了一定的难度,并更具观赏性。扣杀技术多采用力量大、速度快的空中单手头上或肩上扣球。动作方法是:蹬地跳起、腾空,身体逆向于“呆子”成反弓,同时手持球,手臂屈肘由下经前向后拉、屈臂,然后迅速收腹,上体带动手臂呈鞭打式,最后拨指将球掷向对方“呆子”。也可据具体情况做上述动作。
3 竞赛规则
3.1 器材
“打呆子”所采用的器材是用斑竹或楠竹(也有用金竹或桶竹)的嫩竹细篾经反复蒸煮使其柔软后精心编织成状如鸡蛋一样、大小如拳的竹球,内装草和碎布片或装石子、响铃、碎瓷片或金属片等物,拍打或投掷时能发出悦耳的声音。表面也可以涂抹成红、蓝等色,因而有“花龙”的称谓。其大小与轻重可根据参赛队员的年龄不同而各有不同,一般直径为15厘米,重约250克。玩时,里面的物体相互撞击,竹球“叮口当”作响,别有情趣。
3.2 场地
比赛场地是一块长方形,边线长32米、底线宽18米,中线将场地均分为两个半场,每一半场均以底线中点向中线方向垂直延伸6米为圆心,分别以75厘米、130厘米、290厘米为半径画圆,设置“呆子区”、“攻防禁区”、“专防区”。并分别以圆心距中心线中点5米处为中心点做长1米、宽5厘米、且平行于中线的直线地方作为“点球区”。
3.3 参赛人数及服装
参赛者分为甲乙两队,每队6名队员,并各出一名队员为“呆子”。除“呆子”头部佩戴类似眼罩的特殊标志外,其余队员着装款式相同,颜色不同。
3.4 比赛方法
比赛为对抗赛。通过挑边,确定比赛场地。比赛开始时,“呆子”随即进入本方场地的“呆子区”内,其余队员环立中点,盯着裁判抛起的高球。率先抢到篾球的队员和队友运用空传、地滚、手运等技巧,密切配合,摆脱对方的围追堵截,攻到对方的“专防区”外,相互倒球,寻找机会,向对方的“呆子”发起攻击。进攻时,攻方队员只能在守方的专防区外,不能越过对方的专防区。进攻队员趁“呆子”不备的时候,将篾球掷向“呆子”,“呆子”可接球或闪立,但不可越出“呆子区”,如若“呆子”躲避不及,无论身体哪个部位被篾球击中并且篾球落地,防守方将失掉1分。同时,本“呆子”退出呆子区,成为场上的攻防队员。“呆子”将由本队其他未担任“呆子”的队员接替,换人后,比赛继续进行;最先得到6分的为胜者。
比赛可采用5局3胜制、3局2胜制,必要时可一局定胜负。
4 训练方法
4.1 脚步移动练习
听信号或看手势做各种脚步移动练习;模拟比赛,在实战中灵活使用各种步法。
4.2 运球练习
原地运球、行进间运球、行进间绕障碍物运球、运球与其它技术衔接练习。
4.3 传接球练习
两人原地到行进间传接球练习、3人一组三角形传接球、设置防守队员的传接球练习。
4.4 地滚球练习
两人原地地滚球练习、一人跑动的地滚球练习、与其它技术动作衔接的地滚球练习。
4.5 扣杀技术练习
徒手练习、持球练习、设定固定目标持球练习、设定活动目标持球练习。
5 注意事项
比赛所用器材篾鸡蛋是有竹篾编成,在比赛中经过激烈的争抢、抛掷、地滚摩擦等难免会出现毛刺或竹篾折断现象,因而比赛时要有备用的篾球,以保证比赛安全顺利进行。并要注意随时检查,及时更换,以防队员被刺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