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技发展与科技情报交流及利用
- 李霞 赵华 胡文忠编著
- 1238字
- 2020-08-27 11:19:07
1.2 汤浅现象
通过对近、现代科学的发展轨迹的回顾发现:近、现代科学的活动中心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分别是以意大利、英国、法国、德国和美国的顺序依次转移的。1962年,日本科学家汤浅光朝用统计法发现了这一科学规律,将之表述为:科学中心由一个中心转移到另一个中心的平均周期为80年左右,这一现象被称为汤浅现象。汤浅现象的表现形式随统计资料的不同而变化,但它的规律总的来说是客观的。中国学者赵红州在1974年通过《复旦大学学报》上所载的“自然科学大事记”上的资料,将一个国家重要科学成果数超过全世界的25%者定义为此国家的科学高潮,经统计也证明了这一规律,但周期有所不同,所得的世界上各个科学中心所处时间分布见表1.1。这种转移和变迁现象集中反映了近代世界各国科学盛衰的历史,为人们研究社会的科学能力和运动规律提供了有利条件。
表1.1 近现代科学技术活动中心变迁时间
汤浅光朝所揭示的科学中心的转移现象与各个国家拥有的科学家人数的变化是相对应的。一般来讲,处于科学中心的国家都是杰出科学家云集的地方,反之,科学落后的国家或民族一般都缺乏杰出的科学家队伍。比如,17世纪后半期的英国皇家学会就云集了像牛顿、胡克等一大批杰出的科学家。美国科学中心的崛起,得益于20世纪初大量移民的迁入,尤其是20世纪30年代希特勒和墨索里尼上台后,使大批优秀的科学人才,如爱因斯坦、费米、魏格纳、西拉德等诺贝尔奖级别的大科学家被迫迁入美国,才造就了美国今日的科学成就。根据1950年的资料统计得出:美国拥有杰出科学家189名,占全世界杰出科学家(452名)的42%,这些科学家为美国作出的科学贡献约占全世界总数的57%,足见科学中心的兴起与杰出科学家队伍有很大关系。科学中心随各国杰出科学家人数的变化而转移的规律经统计曲线也可以表现出来,即重大科学成果的数目是随杰出科学家人数的增加而增加的,但并非是线性关系。
一般来说,在历史上的杰出科学家中,多产的科学家(一生有两项以上贡献的)不多,只占总人数的12%,大多数科学家一生只有一项重大成果。杰出科学家中多产科学家的比例,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而不断变化的。经统计,1600—1960年以来,多产科学家在杰出科学家当中的比例如表1.2所示。
表1.2 多产杰出科学家比例表
可见在历史上,多产的杰出科学家比例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减少的,这表明随着人类知识总量的不断增加,造成了科学发明的困难程度也不断地增大,因此科学劳动中的集团研究能力在现代科学活动中已经显得越来越重要。在过去,一个杰出科学家往往有几项重大科研成果,一个国家只要培养出几个或十几个这样的科学大师,就足以把本国的科学水平推向世界前列。但是现在只有几个多产的科学大师已经不够了,一个国家的科学水平的发展更加依赖的是杰出的科学家队伍,通过数量众多的科学家之间的协作,形成了更大的集团研究能力,这种能力往往可以提供历史上任何时代都无法比拟的科研力量。因此,现代各国科学发展的赶超能力,越来越依赖于杰出科学家人数的扩大,而非以前的多产的科学家。故现在科学中心的转移与科学家人数的变化越来越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