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语文优化学案 拓展模块
- 河南省职业技术教育教学研究室
- 4字
- 2020-08-27 13:59:19
第一单元
一 胡同文化
目标导航
1.了解胡同文化的内涵特征。
2.体会作者朴素兼典雅的语言风格。
3.把握作者对胡同文化的情感态度。
学法指导
本文语言平淡朴素,理解起来没有难度。可以先通读课文整体感知内容大意,通过小组合作探究,把握北京胡同文化的特征、胡同文化的内涵,了解作者对胡同及胡同文化的情感态度;然后细读品味,采用作批注的阅读方法,体会本文的语言特色。
学案导学
一、自主学习与检测
(一)知识积淀
1.走近作者
汪曾祺:中国____________________代作家。他在创作时自觉吸收传统文化,其作品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显示出师承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其比较有影响的作品有《受戒》、《大淖记事》、《异秉》等,其中____________________获得 1981 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本文是为摄影艺术集 而写的序。
2.了解文体知识
散文:广义的散文是指除韵文和骈体文之外的所有文章的总称。狭义的散文,也就是今天我们所说的散文,是与____________________、戏剧、____________________相并列的一种文学体裁,专指用凝练、生动、优美的文学语言写成的叙事、记人、状物、写景、喻理的短小精悍的文章。
散文的选材范围广泛自由,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可以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托物言志,也可直抒胸臆等。散文常用象征、衬托的手法,借助某一具体事物的形象,来表达某种抽象的概念,寄寓某种思想感情和生活哲理。散文的创作,常常是撷取日常生活中的一个片段甚至点滴小事,或自然界中的一个小小物件乃至一片叶、一缕光、一眼泉、一朵花来寄托作者的情思,表达主观感受,流露某种意愿、希望和追求。
根据表达方式的侧重点不同,散文可分为叙事散文、____________________和议论散文。
散文的主要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所谓“形散”,一指散文取材十分广泛自由,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二指表达方式灵活多样。所谓“神不散”,主要是从散文立意的角度而言,就是要求立意高远,主题集中。无论散文的内容如何广泛,表现方法多么灵活,都应围绕一定的中心,为中心思想服务。
3.字词突破(读准加点字的音,理解词语的意思)
(1)约鸡蛋
(2)房檩
(3)安土重迁
(4)国子监
(5)摞
(6)棱角
(7)怅望
(8)熬白菜
(二)文意感知(通读课文,整体理解把握课文,用自己的话加以表达)
1.内容概述
2.情感(观点或态度)把握
3.思路(结构或线索)梳理
二、小组合作探究
1.北京胡同有哪些特点?胡同文化的内涵体现在哪些方面?
2.作者在文中谈到“文化大革命”的用意何在?
3.作者对胡同及胡同文化的情感态度是什么?
4.品味语言
睡不着,别烦躁,别起急,眯着,北京人,真有你的!
三、课后达标测试
(一)填空
1.《胡同文化》是当代作家____________________为摄影艺术集____________________所作的序。
2.《胡同文化》主要揭示了胡同文化____________________的内涵给北京人造成的深远影响。
3.根据“在一个地方住惯了,不肯轻易迁移”所概括的成语是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选择
4.下列词语字形正确的一项是( )
A.暄闹 帐望 房檩
B.棱角 凭吊 街坊
C.烦燥 婚丧 低回
D.储存 内含 席卷
5.对下列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冷眼旁观:用冷静或冷淡的态度旁观。
B.安分守己:奉行公事,遵守法令。
C.置身事外:把自己放在事件之外,毫不关心。
D.韵味:含蓄的意味。
6.下列句子中引号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睡不着眯着”这句话实在太精彩了!
B.过去拉的洋车的,逢转弯处都高叫一声“东去!”“西去!”
C.我的小说《八月骄阳》里写到“文化大革命”,有这样一段对话。
D.老舍《茶馆》里的王利发说,“我当了一辈子的顺民”,是大部分北京市民的心态。
7.下列句子中没有使用比喻的一项是( )
A.大概是因为这两条胡同有点像羊尾巴、狗尾巴。
B.北京城像一块的豆腐。
C.也许像西安的虾蟆陵,南京的乌衣巷,还保留一两个名目。
D.四合院是一个盒子。
(三)阅读理解
北京人易于满足,他们对生活的物质要求不高。有窝头,就知足了。大腌萝卜,就不错。小酱萝卜,那还有什么说的。臭豆腐滴几滴香油,可以待姑奶奶。虾米皮熬白菜,嘿!我认识一个在国子监当过差,伺候过陆润庠、王垿等祭酒的老人,他说:“哪儿也比不了北京。北京的熬白菜也比别处好吃,—五味神在北京。”五味神是什么神?我至今考查不出来。但是北京人的大白菜文化却是可以理解的。北京人每个人一辈子吃的大白菜摞起来大概有北海白塔那么高。
北京人爱瞧热闹,但是不爱管闲事。他们总是置身事外,冷眼旁观。北京是民主运动的策源地,“民国”以来,常有学生运动。北京人管学生运动叫做“闹学生”。学生示威游行,叫做“过学生”。与他们无关。
8.给加点的字注音。
熬白菜( )
摞( )起来
9.解释下列词语。
国子监 逆来顺受
1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
11.上述文段揭示了胡同文化的哪些内涵特征?分别是从哪些方面揭示的?
12.试简析“虾米皮熬白菜,嘿!”这句话的语言表达效果。
(四)小作文
13.文化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起着独特的作用,各种文明成果均以文化来传递、延续。校园文化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文化现象。你每天所生活、学习的校园充满着什么文化气息,蕴含着什么文化内涵?
请简单介绍一下,不超过300字。
四、学后点滴收获
五、拓展阅读提升
故乡的元宵
故乡的元宵是并不热闹的。
没有狮子、龙灯,没有高跷,没有跑旱船,没有“大头和尚戏柳翠”,没有花担子、茶担子。这些都在七月十五“迎会”—赛城隍时才有,元宵是没有的。很多地方兴“闹元宵”,我们那里的元宵却是静静的。
有几年,有送麒麟的。上午,三个乡下的汉子,一个举着麒麟,—一张长板凳,外面糊纸扎的麒麟,一个敲小锣,一个打镲,咚咚当当敲一气,齐声唱一些吉利的歌。每一段开头都是“格炸炸”。
格炸炸,格炸炸,
麒麟送子到你家……
我对这“格炸炸”印象很深。这是什么意思呢?这是状声词?状的什么声呢?送麒麟的没有表演,没有动作,曲调也很简单。送麒麟的来了,一点也不叫人兴奋,只听得一连串的“格炸炸”。“格炸炸”完了,祖母就给他们一点钱。
街上掷骰子“赶老羊”的赌钱的摊子上没有人。六颗骰子静静地在大碗底卧着。摆赌摊地坐在小板凳上抱着膝盖发呆。年快过完了,准备过年输的钱也输得差不多了,明天还有事,大家都没有赌兴。
草巷口有个吹糖人的。孙猴子舞大刀、老鼠偷油。
北市口有捏面人的。青蛇、白蛇、老渔翁。老渔翁的蓑衣是从药店里买来的夏枯草做的。
到天地坛看人拉“天嗡子”—即抖空竹,拉得很响,天嗡子蛮牛似的叫。
到泰山庙看老妈妈烧香。一个老妈妈鞋底有牛屎,干了。
一天快过去了。
不过元宵要等到晚上,上了灯,才算。元宵元宵嘛。我们那里一般不叫元宵,叫灯节。灯节要过几天,十三上灯,十七落灯。“正日子”是十五。
各屋里的灯都点起来了。大妈(大伯母)屋里是四盏玻璃方灯。二妈屋里是画了红寿字的白明角琉璃灯,还有一张珠子灯。我的继母屋里点的是红琉璃泡子。一屋子灯光,明亮而温柔,显得很吉祥。
上街去看走马灯。连万顺家的走马灯很大。“乡下人不识走马灯,—又来了。”走马灯不过是来回转动的车、马、人(兵)的影子,但也能看它转几圈。后来我自己也动手做了一个,点了蜡烛,看着里面的纸轮一样转了起来,外面的纸屏上一样映出了影子,很欣喜。乾隆和的走马灯并不“走”,只是一个长方的纸箱子,正面白纸上有一些彩色的小人,小人连着一根头发丝,烛火烘热了发丝,小人的手脚会上下动。它虽然不“走”,我们还是叫它走马灯。要不,叫它什么灯呢?这外面的小人是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整个画面表现的是《西游记》唐僧取经。
孩子有自己的灯。兔子灯、绣球灯、马灯……兔子灯大都是自己动手做的。下面安四个轱辘,可以拉着走。兔子灯其实不大像兔子,脸是圆的,眼睛是弯弯的,像人的眼睛,还有两道弯弯的眉毛!绣球灯、马灯都是买的。绣球灯是一个多面的纸扎的球,有一个篾制的架子,架子上有一根竹竿,架子下有两个轱辘,手执竹竿,向前推移,球即不停滚动。马灯是两段,一个马头,一个马屁股,用带子系在身上。西瓜灯、虾蟆灯、鱼灯,这些手提的灯,是小孩玩的。
有一个习俗可能是外地所没有的:看围屏。硬木长方框,约三尺高,尺半宽,镶绢,上画一笔演义小说人物故事,灯节前装好,一堂围屏约三十幅,屏后点蜡烛。这实际上是照得透亮的连环画。看围屏有两处,一处在炼阳观的偏殿,一处在附设在城隍庙里的火神庙。炼阳观画的是《封神榜》,火神庙画的是《三国》。围屏看了多少年,但还是年年看。好像不看围屏就不算过灯节似的。
街上有人放花。
有人放高升(起火),不多的几支,起火升到天上,嗤—灭了。
天上有一盏红灯笼。竹篾为骨,外糊红纸,一个长方的筒,里面点了蜡烛,放到天上,灯笼是很好放的,连脑线都不用,在一个角上系上线,就能飞上去。灯笼在天上微微飘动,不知道为什么,看了使人有一点薄薄的凄凉。
年过完了,明天十六,所有店铺就“大开门”了。我们那里,初一到初五,店铺都不开门。初六打开两扇排门,卖一点市民必需的东西,叫做“小开门”。十六把全部排门卸掉,放一挂鞭,几个炮仗,叫做“大开门”,开始正常营业。年,就这样过去了。
一九九三年二月十二日
六、网络资源链接
网上搜集关于北京胡同的照片和资料,感受北京胡同的今昔变化,进一步体会本文的主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