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篇 基于认知的课程设计
第一章 激发学习动机
第一节 “三动”激发学习动机
挑战1-1 请将图1-1中的词语连成一句话,并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图 1-1
聪明的你可以很快写出这句话:让学员参与进来学习会更简单。
请写下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为什么又是让大家连线又是让大家写感想呢?因为只有当你拿起笔做这些事情的时候,你的学习动机才有可能被激发。而学习动机的激发意味学习有可能真正地开始,而不是假装在学习。所以你在上面的线上写了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在做这件事。只要你动笔写,学习就已经发生了。
挑战1-2 请在下面写出你的想法
在美国大萧条时期,为了解决食物不足的问题,美国政府希望家庭主妇能改变饮食习惯,接受动物内脏做食品。众所周知,美国人不吃动物内脏,所以要培训这些家庭主妇,让她们接受动物内脏。如果刚好你是这个项目的培训师,你会怎样做这个培训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大部分培训师可能准备大讲特讲动物内脏的营养价值、动物内脏如何好吃,甚至说明现在是非常时期,大家要共渡时艰等,显然效果不会很好。
心理学家勒温利用这个机会做了一个实验:把家庭主妇分成两组,一组是听课组,由著名的营养师给大家讲讲动物内脏的营养价值如何如何高等内容。另一组是讨论组,就是组织大家共同讨论:动物内脏做什么菜肴好吃。结果,听课组事后只有3%的家庭主妇回去买了动物内脏做菜,而讨论组的比例高达32%。这就是著名的“改变食物习惯实验”。
这两组的不同之处在于讨论组让大家参与进来了,因为参与了,所以行为改变的效果是没有参与感的10倍。所以参与感是激发动机的一个关键因素。
所以在课堂上要尽量让学员参与进来,让学员动动口、动动手、动动脑,简称为“三动”。这本书也会设计很多这样的环节,希望大家能拿着铅笔,边看书边在书上写写画画。
·动动口
·动动手
·动动脑
动动口
动动口的意思是让大家开口说话。现在课堂上有个有趣的现象,老师在台上讲的时候,下面会有学员小声说话。但真要让大家发言的时候,大多数情况下会鸦雀无声。所以如何让学员开金口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
金口难开一般有下面三个原因:
1.真的不懂
2.不好意思
3.觉得无聊
因为不懂,所以不知道如何回答老师的问题,这时提问要讲究由浅入深的一个过程,从学员知道的知识开始设问,或者给出一定的提示。
针对不好意思的学员,关键就在于导入部分的设计。不能很突兀地让学员上台分享。比如我们讲“参与”的重要性,不能一上来就要求学员来分享,而是可以像本文开头的挑战1-1的设计那样,先让大家做个练习,然后说“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或者采用全班同学共同完成练习的方式来让学员开金口,比如挑战1-3。
挑战1-3 让学员共同练习
请把下列句子中不合适的词划掉
·专家和新手对待同样的信息的做法(相同/不同)。
·与专家相比,信息串的大小对新手而言(较大/较小)。
·一位专业的机械师是通过学习(陈述性/程序性)知识成为专家的。
·当邀请上述这位机械师指导一个小组工作时,通常要把其专业知识转化为(陈述性/程序性)知识。
·学习的三大支持因素是能力、知识背景和(动机/信息)。
·学习者越觉得所学内容(有价值/没有价值),其学习动机越强烈。
·具备强烈学习动机、较高的能力和丰富的知识背景的学习者需要(较多/较少)指导。
·培训活动是对学习者(已具备的知识/不具备的知识)的补充。
注:本练习内容选自哈罗德教授《交互式培训》P49,参考答案也请查阅此书。
我在课堂上让大家做这个练习的时候,要求大家一起大声地说出答案,因为大家一起回答问题,就不会担心回答错了。这样培养学员在课堂上愿意并自然开口回答问题的习惯。
至于觉得无聊的学员,大都是认为老师讲的内容我都已经知道了,没必要再学习了,或者觉得学习是在浪费时间。这时老师要提高学习难度,让这部分学员觉得有意思,要敢于挑战这部分学员的知道感。
动动手
动动手的意思是让学员在课堂上动手做些事情,而不是抱着双臂听讲。要让学员动手,也需要事先的设计。
挑战1-4 寻人启事
请在1分钟时间内,用不超过25个字在一张便笺纸上写一篇寻人启事,这个人就是你自己,写完后放在一起混合,然后每人再在里面抽一张寻人启事,根据便笺纸上的内容找到这个人。找人时间控制在2分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是一个在沟通课堂上运用到的小活动,活动结束后要组织大家讨论怎样写会更高效,更容易让别人通过寻人启事找到你本人,从而引导到沟通的主题—我们应该如何跟别人沟通。
这样的形式就比一上来就讲沟通的定义、沟通的障碍等内容有效得多,学员通过动动手会亲身体验到影响沟通的主要因素,进而思考、探索如何利用这些因素等。这样学习动机就可以被激发出来。
动动脑
动动脑就是让学员在课堂上动脑筋,通过动脑来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我通常用的一个方法是让学员猜谜语。
挑战1-5 猜谜语
·青一块、紫一块(打一字)
·遇水一片汪洋、遇木一阵花香(打一字)
·遇火挨烧、遇水挨浇,若猜尧字、智慧不高(打一字)
·正月十六娶媳妇(打一成语)
·子时将尽(打一三字口头语)
猜谜语只是一种形式,其实有很多方法可以让学员动脑,本书后面会陆续介绍各种常用方法。
谜语答案:素(青上面+紫下面)、每(每+水=海,每+木=梅)、林(林+火=焚,林+水=淋)、大喜过望(十五是农历的望,十六就是过望,娶媳妇是大喜)、快一点(子时是半夜十一点到一点,将尽是快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