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经营策略思想和智慧(1)

扩张中不忘谨慎,谨慎中不忘扩张。我讲求的是在稳健与进取中取得平衡。船要行得快,但面对风浪一定要捱得住。有金钱之外的思想,保留一点自己值得自傲的地方,人生活得更加有意义。

1.知识积累,眼光磨练

“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要想在事业上胜利远航,必须要加强知识的积累和战略眼光的磨炼,只有做到这点我们才能抢抓机遇。

李嘉诚说:“今天我仍然继续学习,尽量看新兴科技、财经、政治等相关的报道,每天晚上还坚持看英语电视,温习英语。”

可以说,李嘉诚独立创业、打拼天下的过程是香港创造经济奇迹的一个缩影。

50多年前,李嘉诚凭借5万港币起家,从加工塑料花开始创业;而后,涉足电力工业、房地产业,开辟超级市场、港口码头疆域;近几年来,更是在国际电讯舞台上大展拳脚。而依靠Tom.com打造现代媒体王国、分拆“长江生物科技”上市,则是他向新世纪新经济进军的两大战略举措,再次展现了“超人”步步抢占先机的锐利眼光和非凡魄力。从5万港币到统辖包括两家进入世界“200大”的一支企业舰队,李嘉诚取得了骄人的成功。而他成功的“秘诀”中,最宝贵的一点就是,不仅对经济发展的趋势看得远、看得准,而且对机遇抓得住、动作快。远的不说,就看近几年,香港实行经济转型早已成为共识,报纸、电视、广播更是天天在高喊,但真正有实力的大集团,付诸实践的又有几个?而李嘉诚不仅积极倡导,更是勇敢实践,在一个个新领域中,一次又一次投下了巨额资金。他曾经是“塑料花李嘉诚”、“房地产李嘉诚”、“电讯李嘉诚”,相信他还会成为“现代传媒李嘉诚”、“生物科技李嘉诚”。

有些人总是抱怨市场环境不好,赚钱机会太少。李嘉诚则告诉大家,时机不会从天而降。李嘉诚与长实系的发展历程证明了李嘉诚的事业刚起步时,除了个人赤手空拳,并没有一点比其他竞争对手更优越的条件,这包括资金、人脉、市场,等等。很多人常常有一个误解,以为李嘉诚能够成功是拥有丰富人脉资源的结果,长实公司能够快速扩展是和垄断市场有关,其实李嘉诚个人和长实公司与一般小公司一样,都是在不断的竞争中成长起来的。他是在无数竞争中不断学习,不断提升自己,才拥有了如今如此锐利的眼光和超人的开拓气魄。

李嘉诚说:“成功没有方程式,失败都有定律,减低一切失败的因素就是成功的基础。”如何才能减低失败的因素呢?那就需要勤练内功,磨砺眼光,巧抓机遇了。

只要搜集长实集团的发展资料,我们就可以明显地看到:李嘉诚在参与不同行业的时候,市场内一般都已有很强和颇具实力的竞争对手担当主导角色。李嘉诚究竟是如何从老二变成第一,或者更正确地说是从老三、老四、老五变成第一,第二的呢?他说:“能否抓住时机和企业发展的步伐有重大关联,要抓住时机,就要先掌握准确的资料和最新的资讯。能否抓住时机是看你平常的步伐是否可以在适当的时候发力,走在竞争对手之前。”

抓住时机的重要因素是什么呢?

李嘉诚是这样说的:

一是知己知彼。做任何决定之前,我们要先知道自己的条件,然后才知道自己的选择。在企业的层次,要知道自己的优点和缺点,更要看对手的长处,掌握准确、充足的资料做出正确的决定。

二是磨砺眼光。知识最大的作用是可以磨砺眼光,增强判断力,有人喜欢凭直觉行事,但直觉并不是可靠的方向仪。时代不断进步,我们不但要紧紧跟随,最好还要走前几步。要有国际视野,掌握和判断最快、最准的资讯。不愿改变的人只能等待运气,懂得掌握时机的人便能创造机会;幸运只会降临在有世界观、胆大心细、敢于接受挑战但能谨慎行事的人身上。

三是设定坐标。我们身处一个多元年代,面临四面八方的挑战,以和黄为例,集团业务遍布41个国家,公司的架构及企业文化必须兼顾来自全球不同地方同事的期望与顾虑。

在1979年收购和黄的时候,他首先思考的就是如何在中国人流畅的哲学思维和西方管理科学两大范畴内,找出一些适合公司发展与管理的坐标,然后再建立一套灵活的架构,发挥企业精神,确保今日的扩展不会变成明天的包袱。灵活的架构为集团输送生命动力,不同业务的管理层获得自我发展生命力,互相竞争,不断寻找最佳发展机会,带给公司最大利益。完善治理守则和清晰指引可确保“创意”空间。企业越大,单一指令行为越不可行,不能将管理层的不同专业和管理经验发挥。

现今世界经济形势严峻,成功没有魔法,也没有点金术。想要成大事者必须具有广阔的视野,能全景思维,有长远眼光、务实创新,坚持学习,磨砺眼光,掌握最新、最准确的资料,做出正确的决策,抓住机遇,迅速行动、全力以赴。

做到“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这一点并不容易。要想在事业上胜利远航,关键在于能否捕捉信息,把握时代发展趋势,看清前进方向,超前对时代变化的走势、进程和结果做出正确的判断。平时必须要加强知识的积累和战略眼光的磨炼,只有做到这点我们才能抢抓机遇。

古人云:“旱则资舟,水则资车。”若想获得成功,就一定需要长远的眼光,要看着现在的潮流,估计未来的发展方向,学会为未来投资。

2.经营理念决胜成功

正确的经营理念是经商成功的一半,经商必须有正确的经营观念和使命感。我们要在适当的时候,对过去的老办法加以革新,用崭新的观念领导公司继续前行。

经营理念是一切企业经营的根本,正确的经营理念是经商成功的一半。这是因为公司的经营观念和方针如果明确,经营者和管理监督者,就能基于这些观念和方针,达到有效率的领导;员工也遵守这种观念和方针判断是非,人才自然容易培养。相反,没有正确的经营管理理念和方针,就会使公司的方针缺乏一贯性、连续性和同一性,使经商过程被情势或热情所左右,当然既不容易培养出真正的人才,也容易导致公司的经营混乱。

李嘉诚特别指出,企业在生意顺利的时候,如果连续扩张后要切忌加大投入。按照他的说法,“事不过三”,如果有三年的好景气,一般人往往会拼命地扩大经营,以致造成投资战线过长,摊子铺得过大,往往在后来经营中埋下经营的危机。

一个成功的企业家,懂得利用经营理念进行创新和发展的道理,他们总会在适当的时候,对过去的老办法加以革新,用崭新的观念领导公司继续前进。我们知道,老办法经营事不过三,是企业经营的常规,好的商人在经营中总有成功的经验和手段,而这些手段往往是获得成功的本钱。但是我们常常发现好事情接连出现了三次以后,就会有失败跟随而来。为什么会如此呢?这是因为人的本性往往是连续胜利三次以后,就会自大起来,做事也就不专心谨慎了,如此就变成自以为是,我行我素,该做的事情不做了,不该做的事情反倒做了。所以经商时不可因顺利而冒进。在商业经营中越是成功越要注意。

正如李嘉诚所说:大前年赚钱了,前年赚到了,去年也赚钱了,如果今年还能赚到,那就太好了。可是,这个世界没有那么顺利的事,赚了三年以后,第四年是不是还会赚呢?所以经商时应该有赚了三年就退回一年份的想法才好。如果有了这个决心,现在就不用惊慌,就算退回一年份,还会剩下二年份。有了这种想法,就不会有苦恼,因此也就不会慌张。因为不慌张,所以能轻松地处理事情,这时候也会出现智慧,说不定在第四年还会有赚钱的事。应该说,李嘉诚的这个观点是符合现代经济中有关波动的规律的。

李嘉诚对于李氏企业的经营也是本着这样一种态度进行的:他总是通过参股控股来获得其他企业的经营管理权,而在这种控股过程中,总是在权衡了对方与自我实力的基础上,以尽量少的投资来获得尽量大的收入。可以说,李嘉诚的一生,投资中从未出过重大的失败,而这正是他稳妥经营战略的体现。

3.时时创新企业经营方向

一个企业跟一个手表一样,一个齿轮坏了,表就停了。我们要不断地调整企业经营方向,使自己变得更加强大。

1940年,李嘉诚随父母为避战乱来到了香港,为解决广州话和英语的障碍,他以表妹、表弟为师,勤学苦练,很快就能讲一口流利的广州话了。特别是学英语,简直是到了走火入魔的地步。一到夜深人静,他便独自跑到路灯下读英语。

1942年,李嘉诚14岁,父亲因病去世,家境的贫穷使他过早地走向社会。为了生存下去,李嘉诚与他母亲一起挨家挨铺找工作,但却没有着落。母子俩经常是拖着满是血泡的双脚回到家中。终于,经过艰辛寻找,李嘉诚进入一个茶楼做跑堂。他把闹钟调快10分钟,每天都是第一个赶到茶楼,每天工作15小时以上。即使是那样恶劣的环境下,李嘉诚仍然利用短暂的空闲默读英语单词。

李嘉诚的过人之处,在于他可以在一项业务的极盛时期洞悉其危机所在,然后迅速做出新的部署和尝试。现在看来,读书不多的李嘉诚之所以能学得这样一套经商的高超技巧,除了其在工作中的留心观察以外,更重要的是他善于学习一切先进的知识和理论。

正是靠了这样一种学习精神,当年他生产塑胶花的时候,塑胶花行业正大行其道,大有带动香港工业起飞之势。然而李嘉诚却看到了这个行业的前途有限,于是转向房地产发展,全力拓展房地产市场,并在紧接着到来的房地产高潮中获得可观的回报。

那时的李嘉诚,已经成为香港炙手可热的富豪级人物,可他并没有安于现状,而是在香港房地产最高峰时看到了这个行业的危机。1997年,他开始不断出售手上的物业,努力开拓新的业务领域,把资金纷纷投于电讯、基建、服务、零售等多个领域,使集团避开了金融风暴中楼价大跌的重大打击。

在后来的几年中,李嘉诚调拨更多的资金发展高科技项目和电讯业务。同时,和记黄埔在海外的投资,比如加拿大的石油、英国的货柜和巴拿马运河港口等,也正一步步发展起来,这样的投资技巧完全是李嘉诚依据自己对全球经济走向以及各行各业基本趋势的认识而做出的。

李嘉诚在数十年的经营过程中,一方面不断地调整企业经营方向,另一方面又不断地使自己的航船变得更加庞大和结实。正是依据这两点,他才能在巨大的金融危机的浪潮中立于不败之地。

4.目光长远,不拘泥眼前利益

真正实干的战略家善于把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微观利益与宏观利益有机结合起来。

李嘉诚强调:“最重要的是有远见,‘杀鸡取蛋’的方式是短视的作风。”

能够做到在商场上无往不利的境界,李嘉诚认为需要有广阔的胸襟和远见,不可拘泥于眼前短期的利益,否则难以成功。

“我做生意时,我警惕自己,若我继续有这个骄傲的心,迟早有一天会碰壁。”这是李嘉诚曾多番说过的话。原因是他年轻时表面很谦虚,但其实内心根本是很骄傲的。因他看到其他同年纪的同事,时常去玩乐,而自己则去求学问;大家都是受很少的教育,他们却每天保持原状,而自己的学问却比他们一天一天地提高;大家虽然做同样的工作,但自己不断求上进,所以内心很骄傲。但李嘉诚又同时警惕自己,不要因骄傲遮蔽了自己的限制,尤其创业有小成就时,更是要引以为戒。

“做事投入是十分重要的,你对你的事业有兴趣,你的工作一定会做得好。”

1981年3月7日,李嘉诚接受香港电台节目“珠玑集”访问,主持人曾用名问他,在生意上有此大成就,多少部分是靠运气,李嘉诚当时回答说:“我不能否认时势造英雄这一点。”但到了1998年,他同样接受香港电台访问,提及当年所说的那句话时,再次强调:“今日我再坦白一点说,最初创业时几乎百分之百不靠运气,是靠工作,靠辛苦,靠能力赚钱。”他更表明之所以能视刻苦为乐事,主要是来自一份全情投入的心。

“身处在瞬息万变的社会中,应该求知,求创新,加强能力,在稳健基础上力求发展,居安思危,无论你发展得多好,你时刻都要作好准备。”

1998年长江集团周年晚宴上,李嘉诚说出这番话,引证他经商多年的心得。前“和黄”董事总经理马世民亦曾说过,李嘉诚对于市场的变化很有洞见,且十分准确。他的成功之道,其中一点是对时机的掌握。当市场沉寂时,他反会作出某些投资,原因是他保持着公司财政的稳健,故可以大着胆去闯;另一方面,他速战速决,因为好的交易不会出现太久,因此,果断的人往往取得佳绩。

不拘泥于短期利益,要善于从长期利益角度来确定自己的当前行为。

真正实干的战略家善于把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微观利益与宏观利益有机地结合起来。做事情要走一步看三步,不是走一步看一步。看三步的前提是必须先走好第一步。不搞争论,抢抓机遇,是走好第一步的必要条件。因为一争论,必然耽误时间,机遇一晃而过。决不能像古代的弟兄两人,看见天上飞来一只大雁,还没用箭射下来,就争论起是蒸着吃还是炖着吃,结果大雁飞走了。

5.高人之术,超人之智

他有眼光判别机会,然后持之以恒,而他看到的机会就是一般人认为的“幸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