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别有洞天:认识心理现象(4)

  • 心理奇境
  • 可欣
  • 4987字
  • 2015-08-12 15:22:19

一只年轻的母猴艾默发现在附近的小溪里可以解决泥沙的问题。它把这个诀窍教给了妈妈,不久伙伴们也学会了这个方法。

1952年到1958年之间,所有年轻的猴子都学会了清洗红薯上的泥沙,这样红薯吃起来更可口。而成年猴子中,只有效仿自己孩子的猴子才学会了这种方法,其他的成年猴子还是吃脏红薯。

接着,不可思议的事情发生了。在1958年的一个秋日,一夕之间幸岛上几乎所有的猴子都学会了清洗红薯。

起先是一定数量的猴子学会了清洗红薯——确切的数目不得而知。不妨设想,那天早晨太阳升起时,有99只幸岛猴子学会了清洗红薯。进一步设想,早晨之后第100只猴子学会了清洗红薯。

这时奇迹发生了!到了晚上,幸岛的猴群里几乎每个成员在吃红薯之前都进行了清洗。

科学家们观察到了更惊人的事情,清洗红薯的习惯随后跨越了海洋……在其他岛屿以及大陆上的猴子也开始清洗红薯。

所以,当一种意识达到某个临界值时,这种新的意识会由一个大脑传达至另一个大脑,尽管确切的数值可能不同。这“第100只猴子现象”意味着:当只是有限数量的人知道一个新方法时,它仍是这些人的个体意识,但是存在着一个临界点,只要再有一个人接纳了新思想,之后几乎每个人就都接纳了这种思想。你也许就是第100只猴子……

猴子吃香蕉

科学家将四只猴子关在一个密闭房间里,每天喂食很少的食物,让猴子饿得吱吱乱叫。几天后,实验者在房间上面的小洞放下一串香蕉,一只饿得头昏眼花的大猴子一个箭步冲向前去,可是当它还没拿到香蕉时,就被预设机关所泼出的滚烫热水烫得全身是伤,当后面三只猴子依次爬上去拿香蕉时,一样被热水烫伤。于是,众猴们只好望“蕉”兴叹。

几天后,实验者换进一只新猴子进入房内,当新猴子肚子饿得也想尝试爬上去吃香蕉时,立刻被其他三只老猴子制止,并告知它有危险,千万不可尝试。实验者再换一只猴子进入,当这只新猴子想吃香蕉时,有趣的事情发生了,这次不仅剩下的两只老猴子制止它,连没被烫过的半新猴子也极力阻止它。实验继续,当所有的猴子都已换新之后,没有一只猴子曾经被烫过,上头的热水机关也取消了,香蕉唾手可得,却没有一只猴子敢前去享用。

【心理启示】

人如同动物。从内心深处尊重自己已有的经验知识,但事实是在很多时候经验正是束缚人前行的障碍。

容国团的临时教练

1959年第25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我国选手容国团获得了男子单打决赛权,他的对手是匈牙利老将西多。

俗话说:“冤家路窄。”当时在世界上所有的乒乓球运动员中,容国团最发怵的就是这位西多。以往两人曾数次交手,容国团一次也没赢过,就在前些天的团体赛上,容国团又以0:2败给了他。所以,还没等上阵,容国团就先怯了三分。

以这种心理状态登场,肯定凶多吉少。面对这种情况,乒乓球队的领导果断地决定:容国团进行决赛时,由运动员杨瑞华当场外指导(当时乒乓球队的教练是傅其芳)。原来,杨瑞华和容国团相反,和西多的几次对阵从来未输过。就在前几天的团体赛上,又刚刚以2:0战胜了西多。所以,有杨瑞华在场外一坐,容国团的心里就踏实多了。

比赛形势果然如我方所料,西多虽然胜了第一局,但中间休息换场地时,他突然发现向容国团面授机宜的不是傅其芳,而是自己的克星杨瑞华时,心里顿时发了毛。自己的教练说了些什么,他一概没听进去,眼睛紧紧地盯着杨瑞华,看他对容国团做什么手势……

两人再次上阵,形势急转直下,西多忧心忡忡,乱了阵脚;而容国团则士气大振,越打越勇,终于连胜3局,以3:1战胜了西多,为祖国夺得了第一个世界冠军。这场决赛与其说是一场实力战,不如说是一场心理战。中国队抓住了西多对杨瑞华的恐惧心理,对他展开了心理攻势。那么,西多的对手是容国团,不是杨瑞华,他为什么会在比赛中心理失衡,情绪不稳呢?这就是“潜意识”在作怪。西多屡次败于杨瑞华,对杨瑞华本能地有一种否定性的情绪体验。这种实际上起作用的刺激,在他不知不觉中、没有意识到的,也控制不住的时候就使他产生了恐惧心理。

智审德国间谍

二战期间,各国间谍机构活动频繁,都希望在情报方面战胜对手,以利于在整个战争中获取主动。同时,反间谍机构也都在积极活动。一次,盟军反间谍机关收审了自称是比利时北部的一位“流浪汉”,他的言谈举止使人产生怀疑,眼神也不像是农民特有的。由此,法国反间谍军官吉姆斯认定他是德国间谍,可是他没有更有力的证据。吉姆斯决定打开这个缺口。

审讯开始了。吉姆斯提出的第一个问题是:“会数数吗?”这个问题很简单,“流浪汉”用法语流利地数数,没有露出一丝破绽,甚至在说德语的人最容易说漏嘴的地方他也能说得很熟练。于是,他被押回小屋去了。过了一会,哨兵用德语大声喊:“着火了!”“流浪汉”仍然无动于衷,仿佛果真听不懂德语,照样睡他的觉。

后来,吉姆斯又找来一位农民,和“流浪汉”谈论起庄稼的事,他谈的居然也颇不外行,有的地方甚至比这位农民更懂行。看来吉姆斯凭外观判断的第一印象是不能成立的了。然而,殊不知,这正是吉姆斯高明之处。第二天,“流浪汉”在被押进审讯室的时候,显得更加沉着、平静。吉姆斯似乎在非常认真地审阅完一份文件,并在上面签字之后,抬起头突然说:“好啦,我满意了,你可以走了,你自由了。”“流浪汉”长长地松了口气,像放下一个沉重的包袱。他仰起脸,愉快地呼吸着自由的空气,兴奋之情溢于言表。

可是,吉姆斯说的那番话,用的是德语,他从“流浪汉”露出的笑容中,发现了破绽。“流浪汉”的真实身份暴露了,经过进一步审讯,他不得不承认自己是一个德国间谍。

法国军官吉姆斯利用人的潜意识心理,转移德国间谍的有意注意,通过假释放的错觉,使他在无意之中,露出得意忘形之色,这是一场典型的心理战。

限量发售的策略

“物以稀为贵”,一些生产厂家、大公司、大企业都紧紧抓住这一消费者的心理,并大做文章。

日本汽车公司推出一种极具古典浪漫色彩的新型车——“费加洛”,宣布生产数量只有2万台,并声称今后不再生产。结果是人们争相传递消息。

一时间,顾客的订单像雪片般飞来。尽管如此,公司却慢条斯理地采取先接受预约的策略,然后分批进行抽签。于是中签者欣喜万分,未能如愿者(大约31万人)则“怨声载道”。这一做法,客观上产生了轰动效应。较之广告宣传真是高出一筹。

制造CD唱片的雷弗伦斯公司,为了推销爵士钢琴巨星迪克海曼的作品,也采取“限量发售”策略,全球只发行2.5万张,并宣称以后不再出版。为了取信于消费者,该公司还特意在每张CD唱片上印上编号来强化限量的真实性,这样唱片不但有欣赏的实用价值,而且具有收藏价值,那意义真是不同寻常。因此,唱片上市后很快销售一空。

人们对于越是不容易得到的东西越想得到。限量发售就是利用这种“逆反心理”来做广告,使消费者的主体需要具有强烈的情绪色彩,增强了对商品的好奇心和诱惑力。

跳蚤的高度

在昆虫中,跳蚤可能是最善跳的了,它可以跳到自己身高的几万倍的高度。

为什么会这样呢?带着这个问题,一个大学教授开始了他的研究。可是他研究了一整天,都没有找到答案。

第一天下班的时候,教授用一个高一米的玻璃罩罩着这只跳蚤以防它逃跑。就在那天的晚上,跳蚤为了能跳出玻璃罩,就跳啊跳啊,可是无论它怎样努力,无论它怎么跳,都在跳到一米高的时候,就被玻璃罩挡了下来。

第二天,教授上班取下玻璃罩,惊奇地发现,这只跳蚤只能跳一米高了。于是,他来了兴趣。

第二天下班时,教授用了一个50厘米高的玻璃罩罩着跳蚤,第三天,教授发现跳蚤只能跳50厘米的高度;晚上,教授又用20厘米高的玻璃罩罩着跳蚤,第四天,跳蚤跳的高度又降为20厘米。到了第四天下班时,教授干脆用一块玻璃板压着跳蚤,只让跳蚤能在玻璃板下面爬行。果然,到了第五天,跳蚤再也不能跳了,只能在桌面上爬行。

可就在这个时候,教授一不小心,打翻了桌上的酒精灯,酒精洒在了桌上,火也慢慢地向跳蚤爬的地方漫延。奇迹出现了,就在火快要烧着跳蚤的一瞬间,跳蚤又猛地一跳,又跳到了它最开始的超过它身体一万倍的高度。

同时这也说明人的潜力就像这跳蚤的弹跳力一样,发挥出来时也是惊人的。

用力看就是盲

曾经流行过这样的一封电子邮件。打开附件,背景上浮现出大卫·科波菲尔的脸。然后,出现了六张扑克牌,都是不同花色的J到K,每张都不一样。

然后——你在心里默想其中的一张。不要用鼠标点中它,只是在心里默想。(假设你选了红桃Q)——看着我的眼睛,默想你的卡片。——默想你的卡片,然后击空格键。

然后轻轻一击空格键,画面哗地一变,原来的六张牌不见了,然后出现了一行字:看!我取走了你的卡片!你急忙去看,天哪!扑克牌只剩下五张,红桃Q不见了!真的不见了!

马上再来一遍,这次选了黑桃K,几个步骤下来,黑桃K又不见了!

回答其实很简单,会令你再次失声惊呼:竟然是这样简单!

原来,第二次出现的牌,虽然看上去和第一次的很相似——都是J到K,但花色不一样,也就是说,第一次出现的六张牌,第二次都不会再出现。不论你选哪一张牌,结果都是一样的。

但是大家为什么会上当呢?因为人们死死地注意其中的一张牌,你的注意力只集中在这一张牌上面,当然就只看到“它”“没有了”。什么“默想”,什么“看着我的眼睛”,都是烟雾和花招。实质就是这么简单。

这个游戏的乐趣正是它对人的普遍心理的洞察和利用。一叶障目,不见泰山。攻其一点,不及其余。有时候,用力看其实就是盲,执著于聪明就是蠢。

自动汇兑机

多年来,银行家们认为客户喜欢人工办理汇兑业务。在20世纪80年代早期,美国国家银行发现:安装自动汇兑机,有可能帮助他们减少成本。不过,银行人员不能肯定顾客们是否愿意同机器打交道,所以他们为账户上超过5000美元的人保留了人工服务,而户头面额在5000美元以下的人可以使用机器。结果发现,这种自动汇兑机不那么受欢迎(于是,国家银行在1983年停止了对它们的使用)。银行经理们认为这一结果印证了他们对于人和机器不同作用的假设。

几个月后,另一个银行家对于他们的假设提出了怀疑,并从顾客的角度看待了这一情形。他发现,小额存款的客户拒绝使用机器是因为他们厌恶自己被看做“二级客户”。于是,他安装了没有“等级概念”的自动汇兑机,立刻大受欢迎。今天,美国国家银行的汇兑报告显示,其交易量的70%都是机器处理的。

【心理启示】

银行家从客户角度看待假设,对几乎占了“统治地位”的假设提出了质疑,才会有现代的银行汇兑业务。当我们需要寻求更好的行动方案的时候,质疑任何假设的一个可行的方式,就是从他人的角度看待假设。在看到你的假设时,试着把你的质疑写出来,也许就会有个全新的创意。

抽烟消除恐惧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一艘日本潜艇在海滩搁浅,被美国侦察机发现,这就意味着十几分钟后会有轰炸机飞来,潜艇将被炸毁。日本潜艇艇员一时谁也拿不出脱险的办法,一种绝望的气氛笼罩了全艇。

这时,艇长也傻了,不知如何是好,但他没有慌乱。他让艇员们镇静,但没有什么效果。于是,他掏出香烟点燃,坐在一边吸了起来。他的这一举动感染了艇员,他们想,艇长现在还抽烟,一定是没什么问题了,于是,艇员们也镇静了下来。这时,艇长才让大家想脱险的办法。

由于不再慌乱,办法很快就想出来了:大家迈着整齐的步伐,一起从左舷跑到右舷,再从右舷跑到左舷,就这样,搁浅的潜艇很快就左右摆动起来。终于,在天边出现美国轰炸机时,潜艇脱离了浅滩,潜进了深海。

潜艇搁浅又被敌机发现,官兵产生恐惧情感,这是一种常态。但是人们在恐惧状态下,其精神和身体往往就像能源被冻结一般,只有消除恐惧,才能找到处理或摆脱可怕情景的力量。而消除恐惧,领导者现身说法的模范作用则是至关重要的。

透明墙

有人把一只鼹鼠和一只松鼠同时装进了空的水泥管道,管道被埋入地下,一端通向地面的出口,另一端则用玻璃封住,并且在玻璃外面安装了一盏光线微弱的灯。

被关进水泥管后,两只动物都焦躁不安起来,它们到处嗅着,用爪子使劲儿地抓着,寻找着出口。

这时,松鼠看到了管道一端微弱的灯光,它奋力地扑向光源,可是,灯光被玻璃隔住了,一次又一次地,松鼠努力又失败,但是它不肯放弃,一再地扑向玻璃墙,直到筋疲力尽。

而鼹鼠的视力几乎等于零,它在水泥管里四处乱闯,左突右冲,还时常被撞倒在地上。可就是这样,在松鼠对着光源穷竭心计的时候,鼹鼠却找到了另一端的出口。

不过,遗憾的是,一出地面,鼹鼠就被外面强烈的阳光吓住了,相比地底下冰冷的水泥管,阳光更令它不适应,于是,它只好退回去,继续待在黑暗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