渴饮阳光

青绿的山林里,青绿的草地上,我躺在上面享受午后的阳光。阳光真让人舒服,慵懒中我将目光探向深蓝的天空,那里悬挂着人类无穷而诗意的想象,还有那个明晃晃的太阳。

40亿年前,太阳也照耀着地球,但那时地球一片混沌,没有澄清的天空,也没有湛蓝的大海,有的只是岩石、有毒气体,以及干而硬的阳光。彼时,古老的生命仅有细菌,只是直接吞食分解有机物维持生命的微小生命体。在这样艰难的环境里,一些细菌试着的尝试,它们中的一些开至今也没有枯竭的阳光作们就是光合细菌,它们利对阳光进行吸收和转化。改变,经过若干亿年始利用阳光,利用为生命的能量,它用自身合成的菌绿素对阳光进行吸收和转化。

桫椤的叶片巨大,从远古至今,都在有效吸收阳光。它们是桫椤科大型蕨类植物,在云南等地有分布,能长到数米高,具有远古气息。

苔藓,古老的绿色植物,土地拓荒者。

拍摄贴士:四月,正是拍摄苔藓的季节。阳光照在一片苔藓上,极富生命力。我将相机放在苔藓上,低角度,寻找其中有特点的孢子体构图,并用较大的光圈虚化背景。

那时,距现在是35亿年。

生命演化的步伐往前年过去了,叶绿素和藻胆的植物藻类也出现了。它了改进,利用了另一种广而此前的光合细菌利用的在的硫化氢。硫化氢有限水是无限的,因为水可循环利用。再然后,叶绿体出现,原绿藻出现,它们光合作用的能力进一步加强,并且成了专门的能迈着,又是几亿蛋白出现了,最早们利用阳光的方式有泛存在的物质——水,则是当时也算广泛存,而以量发动机。完善的叶绿体,成了后期出现的所有植物的动力装置。

蕨类的嫩叶,独特的卷曲状。

纸莎草的叶呈线状,初长成时构成一个独特的球状。它们原生于欧洲南部、非洲北部及小亚细亚地区。

叶绿体改变地球。

由于植物的光合作用,叶绿体在光照条件下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氧气在地球上增多,在阳光紫外线的作用下,一部分氧气变成了臭氧,形成了保护地球的臭氧层。臭氧层又吸收了部分紫外线,减弱其对地面的辐射,于是我们能在几十亿年后的今天躺在草地上享受阳光。

叶片出现,将植物的光合作用更为专门化和系统化,它们也是植物在进化过程中获得的重大成就之一,它们就是一座座小型能源工厂。

阳光就是生命的琼浆,而叶片,就是植物们畅饮阳光的生命之杯。

叶片里的叶绿素吸收太阳光能,使水分解成为氢离子和氧气,氧气被放出,氢离子则与叶片从空气中吸收的二氧化碳及其他化合物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碳水化合物,碳水化合物就是植物的“食物”,它们是糖分。下一步,植物将糖分贮存在体内,用于植物自身的生长。而植物,它们最终要么自然死去,要么成为动物们的食物,要么被一些巨大的自然力量埋入地下,最后成为煤和石油或者其他矿物质。

光合作用也促进了动物在陆地上的繁荣。人和动物要进行呼吸,呼吸的重要性不用言说,人和动物只要有生命,就要有呼吸。我们的呼吸也是一系列的复杂过程,但理解起来可以简单一些,就是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的过程。而植物的叶,在光照条件下吸收二氧化碳而放出氧气。想一想吧,这是件多么奇妙的事!

刺叶苏铁的嫩叶,卷曲,带着神秘的气息。它们也称华南苏铁,产于广东、广西、海南及云南南部,国外分布于印度尼西亚、越南等地。

落羽杉的枝叶,清新而雅致。

拍摄贴士:像落羽杉这类具有“优雅”感的拍摄对象,可用大光圈虚化背景,并利用逆光表现通透感。

水生植物狐尾藻,夜间吸收的水分形成“露珠”,像极了具有生命的宝珠。

睡莲在水面上铺展宽大的叶片。

春羽的叶巨大,适合热带林下吸收弱光。

团花树的叶,叶脉构成奇妙的图案,像艺术品。它们是大乔木,生长在亚热带、热带地区,国内分布于广东、云南等地。

鸡蛋花的新叶。

森林,由绿叶构成的世界。

拍摄贴士:拍摄俯视的森林需要制高点,不具备航拍的条件,可在一些景区的索道上俯拍,效果也不错。

叶还有蒸腾作用,这个过程就是将水变成水蒸气的过程。每一片叶的表面都有许多小气孔,水由植物的根毛吸入植物体内,穿过无数细管向上运行,经过茎进入叶。不过,在光合作用完成后,叶中的水并不会再流回土里,而是被蒸发到细胞与细胞之间的空隙中,然后再经过开启的气孔散到空气里,构成云的一部分。这些小孔根据植物的需要调节控制它的含水量:水少时留住水分,水多时排出水分。植物们进化出这一能力来控制自身的含水量,这也是它们能在干旱的情况下生存一段时间的原因。

一些叶子“一专多能”。人们还发现,它们也能吸收肥料,它们能将落在叶子上的养分通过气孔吸收,然后再在各个细胞之间运转转化。甚至还有人发现树叶能吸收声波,当声波通过树木时,树叶就会吸收一部分声波,使噪声减弱,带来难得的安静。

树叶还有很多我们不知道的作用。

差点忘了,叶片还有一个也许更重要的功能,它是审美上的:绿色——生命的底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