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让“千里眼”变成“近视眼”
- 张锡祥 白华 杨曼编著
- 1731字
- 2020-08-28 03:03:55
1.7 雷达对抗的发展
雷达对抗是随着雷达的产生而产生、随着雷达技术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一门技术。只要有军用雷达存在,雷达对抗就会存在和发展。雷达按用途分,可以分为搜索警戒雷达和火控雷达;按雷达体制分,可以分为连续波雷达、常规脉冲雷达、脉冲压缩雷达、脉冲多普勒雷达、合成孔径雷达、捷变频雷达、相控阵雷达、双基地雷达等。雷达体制的发展,有些是为了克服它自身的一些缺点而进行改进和变化,有些是为了抗干扰而发展的。有些雷达发展了一种新体制,它既克服了某些自身的缺点,又增强了抗干扰能力。例如,脉冲压缩雷达,它既可以增大雷达的探测距离,经脉冲压缩后又可以改善雷达的距离分辨率,在某种程度上又增加了雷达的一些抗干扰能力。又如脉冲多普勒雷达既可以增强雷达低空探测性能,又可以改善抗干扰的性能。而捷变频雷达,它是专门用来对付杂波瞄准式干扰机的。如果提高干扰机瞄频速度,达到雷达捷变频速度的量级,就可对付捷变频雷达。
雷达的发展也促进了雷达干扰技术的发展,这是矛盾的双方。从几十年雷达对抗发展的经验来看,没有干扰不了的雷达,也没有抗不了的干扰,只要双方把对方的底细摸清楚了,针对其特征和弱点,就既可以干扰对方的雷达,雷达也可以抗干扰,所以雷达对抗双方都非常注意保密。
雷达干扰技术的发展是随着雷达技术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一门学科。雷达发展与雷达干扰机的对应关系如图1.11所示。
图1.11 雷达的对抗与发展示意图
下面以地对空干扰为例,来说明它的干扰效果。
地对空干扰的示意图如图1.12所示。
以干扰站为基准建立一个坐标系,如图1.13所示。
图1.12 地对空干扰示意图
图1.13 地对空干扰的坐标系
根据图1.13可以推导出式(1.5)和式(1.6):
式中,PjGj为雷达干扰机等效辐射功率;PaGa为雷达等效辐射功率;K1为雷达发射馈线损耗;K2为干扰机馈线损耗;Kh为干扰机极化损耗;Kf为雷达接收机带宽与干扰信号频谱宽度之比;为雷达天线的主、副瓣比;Kj为对常规雷达进行有效干扰时,干扰与信号功率的最小比值;σ为被保护目标的有效反射面积。
式(1.5)和式(1.6)是雷达瞄准噪声压制干扰机所需干扰等效功率的统一干扰方程。它适用于常规脉冲雷达、脉冲压缩雷达、脉冲多普勒雷达、合成孔径雷达、相控阵雷达、单脉冲跟踪雷达、捷变频雷达等的等效功率计算。只是对于不同体制的雷达的干扰,它所需要的干扰压制系数不同。通过理论分析和实际实验可以得出一个基本的结论:不论何种体制的雷达,只要它对同一个目标,它们的最大探测距离是相同的,那么对它所需的压制干扰等效功率也基本是相同的。这就为一部干扰机对多种体制雷达的有效干扰,或称为有效多功能干扰提供了技术基础和理论基础。
雷达干扰在信息化战争中占有很重要的作用。
例1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诺曼底登陆战中,英美盟军用金属箔片对德军的雷达进行了欺骗干扰,使德军误以为英美盟军要从加莱登陆,于是将重兵布设在加莱地区,结果盟军以6000艘舰船运送百万大军在诺曼底成功登陆,仅损失6艘舰船。
例2 在越南战争中,美军用两个空军作战联队做了对比试验。一个轰炸机联队的飞机带自卫干扰机,另一个轰炸机联队不带自卫干扰机,对抗地对空导弹攻击。经实战统计,带自卫干扰机的轰炸机联队被地对空导弹命中的概率为1.4%;而没有带自卫干扰机的轰炸机联队被地对空导弹命中的概率为14%,损失相差9倍。自此以后,美军的作战飞机作战时都要带自卫干扰机。
例3 在海湾战争中,美军作战有预警飞机探测指挥,还有卫星侦察指示目标,而伊拉克既没有对预警飞机的干扰机,也没有对卫星探测设备的干扰机,作战飞机上也没有自卫干扰机。伊拉克起飞的飞机随即被美军击落,于是其他飞机也不敢起飞。结果海湾战争美军以零损失取得胜利。海湾战争是一场严重不对称的战争。美军是以“信息战”对付伊拉克的“热兵器战”。或者说伊拉克虽然有飞机、坦克、导弹、大炮等,但缺少地对空的干扰机,因此让美军以零损失取得了海湾战争的胜利。
以上3个战例说明了雷达干扰的重要性。例1中诺曼底登陆使用雷达干扰,所以用小的损失取得大的胜利;例2中越南战争的实战统计说明带自卫干扰机的作战飞机比不带自卫干扰机的损失大大减少。例3说明,没有地对空的地面干扰机作战时,将会使对方以零损失的作战结果取得战争的胜利。由此可见雷达对抗在现代化战争中的重要性和在信息化作战中的重要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