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金属的塑性变形与再结晶

塑性是金属重要的性能之一。金属依靠其良好的塑性变形能力,可以通过压力加工成为各种形状和尺寸的零件,同时改变金属的内部组织结构及性能。

1.3.1 金属的塑性变形

塑性变形是指材料在外力作用下发生变形,去除外力后,变形不能完全恢复。属于永久性变形。

塑性变形的实质是金属在切应力作用下,金属晶体内部产生大量位错运动的宏观表现。晶体缺陷及位错相互纠缠会阻碍位错运动,产生冷变形强化。

1.3.2 加工硬化与再结晶

1.加工硬化

金属冷态下塑性变形后,强度和硬度提高,塑性和韧性降低,即产生加工硬化。在生产上可以利用加工硬化强化金属,例如,对一些不能用热处理强化的金属材料(奥氏体不锈钢、防锈铝合金等),可以用加工硬化来提高强度。另一方面,加工硬化的产生使压力加工设备的功率增大,材料塑性变形能力降低,变形难度增加,而恢复塑性进行的中间退火工艺,使生产率下降,成本增加。

此外,冷塑性变形后,金属的导电性、导热性、导磁性和抗蚀性都会降低,金属内部有残余应力存在。

2.回复与再结晶

金属冷塑性变形后,产生了加工硬化和内应力,为恢复或改善金属的性能,可以对其进行加热。随加热温度的升高,变形金属将相继发生回复、再结晶和晶粒长大的过程。

(1)回复 指加热温度不高时,原子扩散能力低,变形金属的组织不发生明显变化,其力学性能变化也不大,但电阻力和内应力显著下降。

(2)再结晶 指加热温度较高时(纯金属的再结晶温度T与深熔点温度T之间的大致关系为T≈0.4T),原子扩散能力增大,被拉长和破碎的晶粒转变为均匀细小的等轴晶粒,加工硬化消除,金属的性能基本上恢复到变形以前。生产中为消除加工硬化,继续冷变形加工,常采用再结晶退火。

冷变形金属再结晶退火后,一般会得到细小均匀的等轴晶,如果继续升高温度或延长保温时间,则晶粒又会继续长大形成粗大晶粒,使金属的强度、硬度和塑性下降。

1.3.3 冷变形与热变形的区别

金属的变形分为冷变形和热变形。在再结晶温度以下的变形称为冷变形,得到的产品保留了加工硬化,产品表面质量好。而在再结晶温度以上的变形称为热变形,热变形引起的加工硬化被随即发生的再结晶过程所消除,金属始终处于良好的塑性状态,所以大多数产品,特别是厚大或变形量大的产品,常采用热变形加工。实际生产中,为保证热变形能够充分进行,选用的热变形温度要比再结晶温度高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