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多视角下的经济管理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 刘延平 张真继主编
- 1256字
- 2024-12-21 14:27:53
2 高等教育多样化体系的构建
根据美国社会学者马丁·特罗提出的“精英”、“大众”、“普及”三段教育阶段论,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低于15%的属精英教育阶段,界于15%和50%之间为大众化阶段,大于50%的为普及化阶段。2007年我国高等学校的毛入学率已达到23%,进入了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阶段。但我国高等院校的教育发展理念和人才培养模式却仍然与“精英教育”相适应,大学教育定位趋同和培养理念类似等问题造成了人才培养的同质化和模式化。如很多地方高校纷纷挂牌升格,大专改本科,学院改大学,理工大学开人文专业,综合性大学逐步迈入“研究型”。高校毕业生在人才市场上“滞销”和“脱销”现象共存,连续多年,我国大学生就业率维持在70%左右,大学生结构性失业问题日趋严重。以上问题折射出我国人才培养结构的失衡和培养模式的单一,“千校一面、千人一面”的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明显脱节,反过来影响了人才的核心社会竞争力。高等教育多样化人才发展势在必行。
正如生物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的资源和经济发展的基础一样,高等教育生态多样性是维持高等教育生态系统平衡的基本要素,这必定表现为高等教育形式的多样化和相互依存的必然性。高等教育系统应针对大众化教育背景下的社会多元价值期待,通过分层、分割将自身分化为与各类价值期待相对应的“多”种功能单元,以对应、承诺、应和、满足各类价值期待之“多”。所以必须构建以多样化为特色的高等教育体系,形成纵向层次、横向层次和学科多元化三维立体空间分布和空间结构。从纵向结构上,将它按照教育层次划分为专科、本科和研究生教育等层次,按照办学主体划分为政府、社会力量和民办院校,以及采用公有民营,公办民助、民办公助或中外合作办学等多种办学形式,按隶属关系划分为教育部直属、地方和社区所属等类型;从横向结构上,按照学校职能定位将它划分为研究型、教学研究型、教学型和应用型多种形式,按办学形式划分为普通高等教育、成人高等教育等,按培养形式分为全日制、函授、远程教育(含网络教育)、在职教育等,从学科多元化角度划分为综合大学、理工院校、农业院校、林业院校、医药院校、师范院校、语言院校、财经院校、政法院校、体育院校、艺术院校、民族院校和职业技术院校等多种类型。
高等院校要坚持差异化定位,结合自身的条件和优势在多样化分类形成的网络体系中选择自己的定位和侧重点,形成办学思想的独创性和学校定位的前瞻性,以使整个教育系统形成相互补充、各具特色、相互依赖的体系结构。优势种群是生物群落的特有属性之一,是否适应和能否引领社会需求是判断高等教育种群优势的唯一尺度,故特色鲜明、优势互补是高等教育体系内涵式发展的目标。发达国家高等教育体系都在不断地改革或变革中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如美国的创新教育与个性教育、日本的产学研研究、英国的精英教育、法国的工程教育、德国的技术教育等。虽然有许多品牌学校的科研力量不够雄厚,但它们仍为社会输送了大量人才,如印度理工大学,其毕业生是全世界大软件企业青睐的对象;法国的大学教育不十分重视博士培养,但世界上很多政要人物均出自法国政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