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职场与个人素质培养(2)

【案例3-2】乔治·波特(George Boldt)——希尔顿饭店首任总经理。

这是发生在美国的一个真实故事。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一对老夫妇走进一间旅馆的大厅,想要住宿一晚。饭店的夜班服务生说:“十分抱歉,今天的房间已经被早上来开会的团体订满了。若是在平常,我会送二位到没有空房的情况下,用来支持的旅馆,可是我无法想象你们要再一次的置身于风雨中,你们何不待在我的房间呢?它虽然不是豪华的套房,但还是蛮干净的,因为我必须值班,我可以待在办公室休息。”

老夫妇大方地接受了他的建议,并对造成服务生的不便致歉。第二天雨过天晴,老先生要前去结账时,柜台仍是昨晚的这位服务生,这位服务生依然亲切地表示:“昨天您住的房间并不是饭店的客房,所以我们不会收您的钱,也希望您与夫人昨晚睡得安稳!”老先生点头称赞:“你是每个旅馆老板梦寐以求的员工,或许改天我可以帮你盖栋旅馆。”

几年后,他收到一位先生寄来的挂号信,信中说了那个风雨夜晚所发生的事,另外还附有一张邀请函和一张纽约的来回机票,邀请他到纽约一游。在抵达曼哈顿几天后,服务生在第5大道与34街的路口遇到了这位当年的旅客,这个路口正矗立着一栋华丽的新大楼,老先生说:“这是我为你盖的旅馆,希望你来为我经营,记得吗?”

这位服务生惊奇莫名,说话突然变得结结巴巴:“你是不是有什么条件?你为什么选择我呢?你到底是谁?”

“我叫威廉·阿斯特(William Waldorf Astor),我没有任何条件,我说过,你正是我梦寐以求的员工。”当年的旅客回答说。

这旅馆就是纽约最知名的Waldorf(华尔道夫)饭店,这家饭店在1931年启用,是纽约极至尊荣的地位象征,也是各国的高层政要造访纽约下榻的首选。当时接下这份工作的服务生就是乔治·波特(George Boldt),一位奠定华尔道夫世纪地位的推手。

【解读】是什么样的态度让这位服务生改变了他的命运?毋庸置疑的是他遇到了“贵人”,可是如果当天晚上是另外一位服务生当班,会有一样的结果吗?

经营人脉的“脉客”们苦心经营的无非是能在关键时候帮助我们的“贵人”,其实,“贵人”无处不在,人间充满着许许多多的因缘,每一个因缘都可能将自己推向另一个高峰,不要轻视任何一个人,也不要疏忽任何一个可以助人的机会,学习对每一个人都热情以待,学习把每一件事都做到完善,学习对每一个机会都充满感激,我相信,我们就是自己最重要的“贵人”。

3.2.2 人际关系与职业发展

大学生的职业发展是指个人的“职业计划”是一个形成自己职业方向的过程。对一个职业人来说,职业发展就是在自己选定的领域里,在自己能力所及的范围内,成为最好的专家。而有效的人际关系氛围将会对个体的事业发展产生积极意义。在建立有效的人际关系的过程中找到和你有共同兴趣的人来辅导帮助你很重要,他会使你少走很多弯路。因此,进一步拓展你的交际关系是实现你的职业目标的一条重要途径。

卡耐基说过这样一句话:“一个人事业上的成功,只有15%是由于他的专业技术,另外的85%是靠人际关系、处世技巧。”也许这句话有所夸张,但在同等智商、同等学历、同等工作技能的条件下,谁的人际关系好,谁的事业就得到发展,这一点是无可否认的。

在社会生活中人际关系以感情心理为基础,主要由认知、情感和行为三个因素组成。人际关系是一个较为复杂的社会现象,一般认为是人与人之间的心理、行为关系,体现的是人们社会交往和联系的状况。现代社会中,人际关系状况已经成为影响人们事业成功的主要因素。

事实上,任何性质、任何类型的人际关系的形成,都是人与人之间相互沟通的结果,沟通是一切人际关系赖以建立和发展的前提,是形成、发展人际关系的根本途径。如果人们在思想感情上存在着广泛而持久的沟通联系,就标志着他们之间已经建立起了较为密切的人际关系,否则表明他们之间心理不相容,彼此间的关系紧张。有效沟通有利于人们建立良好的人际环境。和谐、团结、融洽、友爱的人际关系,能够使人们在工作中互相尊重、互相关照、互相体贴、互相帮助,充满友情和温暖。不仅可以与其他人协调一致,而且还可以获得他人的支持和帮助,从而大大地减轻工作压力。不但能把自己的工作和学习做好,更重要的是有利于形成内部融洽的群体气氛,增强群体的团结合作,便于发挥出群体整体效能。在这种人际关系环境中工作会使人们感到心情舒畅愉快,促进身心健康。反之,在相互矛盾、猜忌、磨擦、冲突的人际关系中,人们之间疏远和敌对,会感到心理不安、情绪紧张。不但影响工作还影响身心健康。

【阅读资料3-1】十招改善你的人际关系。

(1)保留意见:过分争执无益自己且又有失涵养。通常,应不急于表明自己的态度或发表意见,让人们捉摸不定。谨慎的沉默就是精明的回避。

(2)认识自己:促进自己最突出的天赋,并培养其他方面。只要了解自己的优势,并把握住它,则所有的人都会在某事显赫。

(3)决不夸张:夸张有损真实,并容易使人对你的看法产生怀疑。精明者克制自己,表现出小心谨慎的态度,说话简明扼要,决不夸张抬高自己。过高地估计自己是说谎的一种形式。它能损坏你的声誉,对你的人际关系产生十分不好的影响,有损你的风雅和才智。

(4)适应环境:适者生存,不要花太多精力在杂事上,要维护好同事间的关系。不要每天炫耀自己,否则别人将会对你感到乏味。必须使人们总是感到某些新奇。每天展示一点的人会使人保持期望,不会埋没你的天资。

(5)取长补短:学习别人的长处,弥补自己的不足。在同朋友的交流中,要用谦虚、友好的态度对待每一个人。把朋友当做教师,将有用的学识和幽默的言语融合在一起,你所说的话定会受到赞扬,你听到的定是学问。

(6)言简意赅:简洁能使人愉快,使人喜欢,使人易于接受。说话冗长累赘,会使人茫然,使人厌烦,而你则会达不到目的。简洁明了的清晰的声调,一定会使你事半功倍。

(7)决不自高自大:把自己的长处常挂在嘴边,常在别人面前炫耀自己的优点。这无形贬低了别人而抬高了自己,其结果则是使别人更看轻你。

(8)决不抱怨:抱怨会使你丧失信誉。自己做的事没成功时,要勇于承认自己的不足,并努力使事情做圆满。适度地检讨自己,并不会使人看轻你,相反总强调客观原因,抱怨这,抱怨那,只会使别人轻视你。

(9)不要说谎、失信:对朋友同事说谎会失去朋友同事的信任,使朋友、同事不再相信你,这是你最大的损失。要避免说大话,要说到做到,做不到的宁可不说。

(10)目光远大:当财运亨通时要想到贫穷,这很容易做到。聪明人为冬天准备,一定要多交朋友。维护好与朋友、同事之间的关系,总有一天你会看重现在看来似乎并不重要的人或事。

3.3 就业与自信心

3.3.1 自信的定义及特征

一般地,心理学中对自信的定义为:所谓自信是指一个人对自己的积极感受,表明个体相信自己是有能力的、有价值的。有良好自信感的人,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既能看到自己的潜力,又能充分估计到可能发生的困难。自信是我们人类心理生活中最为基本的内在品质之一,也是我们每个人之“人格”结构中的本质因素,是个人内在自我的核心部分。从应用角度可以这样理解与把握:自信是一种自我感受;自信是一种自我评价;自信是一种“人格”成分。

1.自信是一种感受

内在的感受与体验在活动中表达为情绪。情绪是有外显特征的,因而在活动情境中,是否自信可以通过直接观察个体的情绪表现进行判断。根据持续时间与强度而划分,自信分为两种状态:心境式自信、应急式自信。心境式自信即自然心境状态下对自我肯定的内在体验,是在平时解决一般问题时,有了足够的成功体验而形成的,产生“以前我做很多事都行,所以以后做别的事也肯定能行”的积极的心态。例如,有人问你“你自信吗?”,这时你的回答就是对当时自信心境的判断结果。应急式自信即在应急情况下的自信心态,是在多次应急活动实践中积累形成的。面试情境中的自信就是应急式自信。自信心境可以使人保持积极良好的心态面对学习与生活,通过正确的方式来表达自己,坚持自己的主见,不易受他人态度的左右,能够有效地与他人合作,在遇到困难和挫折时,他们能够很快重整旗鼓,面对挑战。要说明的是,这些困难与挫折程度都不很大。如果面对特别大的困难时,应急式自信才是很好的保障。在参加就业面试时,我们发现平时很自信的学生,在面试时却表现不出足够的自信,原因就是缺少应急式自信。应急式自信是通过应急训练获得的。在此,我们要提醒那些自己觉得自己比较自信的学生,如果不进行专门的应急训练,那么在面试中遇到我们从未经历过的困难时就难以找到自信。

2.自信是一种自我评价

自信的人看得起自己、相信自己,它是对自我能力、自我价值的积极肯定,是客观和主观作用的结果。客观上,确实存在一个“能行”的我,即能力、才华等方面确实突出,能顺利完成相应的学习与工作任务。主观上,自我接纳,形成自我肯定。主要受到外在评价、选择不同的参照系两个方面因素影响。有些同学本来比较自信,自己觉得自己还行,但常听到别人说自己不行,于是就产生怀疑,久而久之自己也觉得自己真的不行了,失去了自信。在个人客观实际未变的情况下,由自信变为不自信,这就是外在他人评价对自信的干扰。特别是外在权威的评价影响更大。所谓参照系的选择就是自我评价时用做比较的对象,可以是一个标准,也可以是具体的人。俗话说:“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关键在这“比”字上。自我评价就是要学会选择合理的比较对象,“上”者让你失去信心,“下”者,让你盲目自信。

3.自信是一种“人格”成分

“自信是稳定性格”,这是自信在“人格”结构中的定位。性格本质特征之一就是“后天形成”。之所以要强调这一特征,就是要引导学生走出“自信是先天形成”的认识误区。持这样观点的学生有可能就不重视后天的训练而“顺其自然”,认为“自信”是自然“生长”的,其结果必然是“水到渠未成”。形成这样的观点多数由一个现象引起:自信与气质密切相关。显然,抑郁质的气质类型的个体在自信程度上要弱于其他类型的气质。气质是先天形成的,于是就推理出自信源于先天因素。而实践证明,自信不是生而俱有的,是在社会实践中逐步形成的,与后天的培养训练密切相关。注意多渠道、多层次地开展专门的自信自我教育训练,以改变个体对自我的不合理认知与评价,培养良好心境,形成自信的行为习惯,提高自信水平、促进自信发展。

3.3.2 自信对就业的影响

假如,你正在参加招聘面试,得知竞争对手是清华大学毕业生,想象一下,你会有怎样的反应?是心里一沉,感觉一盆冷水从头浇下,还是眼晴一亮,情绪亢奋,产生类似“我倒要看看清华的学生有多厉害”而准备挑战的心态。显然这两种不同的反应会直接影响到面试中水平的发挥。前者必然会畏首畏尾,手脚像被绑住一样,未战先败。后者则充满激情,大胆展示,水平超常发挥。造成这两种截然不同的表现的原因就是是否拥有自信。这也是常说的“学校品牌”光环效应。是名校毕业的,就业时自信心比较足,而不是名校的,相对自信心较弱。在就业中你不一定遇上“清华毕业生”,但你肯定会遇上类同的“震慑”。要在就业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学会自信。智者是这样告诉我们的,“一个人是否有成就只有看他是否具有自尊心和自信心两个条件(苏格拉底)。”

目前,就业中的自信已经不仅在面试中体现其重要价值,它已经作为一种有形的人才要求被用人单位重视。

【实例3-3】企业需要怎样的人?

“企业需要有热情有能力有自信心的人才”,这是中国就业网China91.com网站针对中外一些有名的企业,包括IBM、微软、金山等企业用人要求进行标题为“到底喜欢什么样的人才?”的调查分析得出的结论。认为企业对人才的要求可以归结为七个字“热情、能力、自信心”。即:“首先你要热爱这个事业。如果你不热爱这个事业,就是再有能力你不往这上使是没有用的,这就是热情。其次是能力,就算你非常热爱这个事业,但是如果你没有为之服务的基本知识和能力也是不行的。自信心非常重要。自信心要求你有坚定的信念和诚实的品质。任何事情都不会一帆风顺,遇到困难与挫折,要有坚强的意志和必胜的信心。只有这样,你才能坚持下去,并取得预期的成功。”

根据以往经验,大多数学生已经意识到自信对就业的影响,并会通过咨询寻求技术上的支持。在咨询中反映出,学生在思想上是把自信当做就业的潜条件来看待,有则最好,无则亦无大碍。而实际上,随着社会的发展,市场对人才的要求也在不断地变化,自信已经成为一个外显可考核的录用条件。相对于过去的就业,有如下之转变。

(1)人才的考核不再是单一的档案审核与挑选,而是现场考核与档案审查并重,自信是面试中必备的心理素质条件。

多数参加公务员、选调生面试的毕业生,面试后无不感叹到面试中所体验到的巨大压力、强烈紧张情绪、难以自控的压抑,能冲出重围的都是对自己充满信心的人。常有学生质疑面试的结果,因为相比之下,其认为学业优秀的学生落榜,而不看好的却榜上有名。在这轻重的衡量中,忘记了自信这一砝码。如果不用面试,只凭档案上的材料与数据,那肯定会是另一个结果。现在大多数用人单位在人才考核时,面试是必须通过的考核程序。要顺利通过面试,加强自信心的培养是不可缺少的准备。所以,只注重学业,忽视自信及面试应变能力等工具性准备会缩小个人就业范围。

(2)就业不再是单一的专业知识技能与能力的比拼,而是综合素质的竞争,自信是提升竞争力的重要砝码。

关键词为“自信心、大学就业信息网”,在网络上搜索,你会发现相当多的大学都开设专栏来引导学生进行“自信心评测”及“如何增强自信心”自我训练。这说明高校在打造各自高品质的人才时,“自信心”已经列入人才规格清单。学校在积极应对“人才市场需求”并做出及时的反应。虽然学校层面给予高度重视,加大宣传教育力度,通过各种教育活动来促使学生关注自信心的培养问题,但现实情况却不容乐观。“大学生近三成自信心不高”,中国教育在线网站在对北京多所重点大学进行自信心问卷调查时得到这个结论。形成如此之局面主要是学生观念上的问题,认为自信心是“虚”的条件,难以量化,难以评估,加之机会主义作怪,大多也是随之任之。然而实际面试考核中,人力资源专职人员不但能通过情境活动设计来检验应试者的自信度,还可以通过专业的心理问卷来量化自信度。如此,将有三成的学生在就业竞争中处于劣势。

(3)就业不再单一强调与他人竞争,而是以人为本,突出个体生存发展的自我挑战,自信让个人在职业生涯中走得更精彩。

就业不单是找到好工作,还应当包括做好工作,获得相对稳定安全的环境,在工作中发展自我。走上工作岗位只是迈开职业生涯的第一步,要被接纳与认可、肯定,面对的困难与挑战仍旧非常多。自信心就是精神支柱,是提高抗挫折力,坚持既定的奋斗目标,实现个人价值的保证。彩虹的精彩总是在风雨后,一路风雨中不倒是坚持,是对自我的坚信。

3.3.3 自信的评估

1.大学生的自信特点

大学生对自信的“认识”都可以在QQ里的个性签名、床头案边的自励警言中找到。诸如:“战胜困难,首先要战胜自己”,“天生我材必有用”等。如果要给自信心下个定义,大多都能“望文生义”:自信就是自己相信自己。这样的解释很容易被人接受,也反映了大学生对自信认识的特点:源于学习生活中的直观体验。

自信就是一种心态,一种感受。另一方面源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作为个人品质的要求的一种标签。这样的认识是对“结果”的认识,而不是对“过程”的认识,都熟知,但对个人实践指导意义不是很大。有人仿效鲁迅刻“早”之举,把自信写在书之扉页上,佩戴的饰物上,有甚者把“自信”两个字纹在手上以自勉。实际上,所起的作用是非常有限的。从个人角度来看,多数是体验了缺少自信带来的挫折及其负面情绪,自然的心理免疫机制促使人寻找因为自信而形成的积极心理状态、愉悦的内心体验,近似本能反应,是一种感性认识。从教育的层面来看,缺少心理学知识支撑,单从品德的角度来解释,学生对自信认识是比较片面的,所以难以很好地实现自我调节。

2.自信的经验评估

个体有清晰的自信心理状态的意识,通过对经验事件的反思,得出自信与事件的关联程度。习惯上通过统计消极事件,即不自信状态与失败事件关联,得出模糊判断:自我在某一活动中自信心不足。如果没有得到很好的自我调整,由于自信心不足,在活动中产生的负面情绪被强化,进一步影响活动进行,最终促使个体寻求学校心理咨询机构的帮助。

【实例3-4】

……

生:我觉得我自己非常不自信。

师:经常有这样的想法?

生:只是有时候。

师:什么时候感觉最不自信?

生:面对很多人说话,比如在讲台面对班上的同学说话的时候。

师:从什么时候开始察觉?

生:很早了。

师:为什么不早些来呢?

生:开始不在意,只是后来情况越来严重,以至于紧张得说不出话来。

……

其特征是从结果追溯,追忆经验中的事件,依靠自身的反省,在实践中自我观察,剖析得出评估的结果。

3.自信的情境测试

有明确的活动内容,通过创设符合专门要求的活动情境,让被测试者按事先准备好的程序进行相关实践活动,以此来检验其自信程度,属于定性评估。在活动情境中常置多个观察评估点,多点累积就可以得出自信度的评估结果。观测点有两种:一种是外在的行为表现,一种是应急解决问题的反应特点。例如,某学院非师范专业学生参加申请教师资格的试教环节时,在评分内容中,“教态”的指标就包括对自信的评估。“提问”虽然评委关注的是回答的正确性,但对自信度的考量是从不忽视的潜在标准,直接影响到评定的结果。还可以通过施加权威的方式考验:对你已经做出正确回答的问题提出否定的意见,并观察你的反应,检验你的自信心。类似于如下故事,在竞聘面试中常会出现。

【实例3-5】“不,一定是乐谱错了!”

小泽征尔是日本的名扬世界的指挥家。在一次音乐指挥家大赛中,他按照评委会给的乐谱指挥演奏时,发现有几处不和谐的地方。开始,他以为乐队演奏错了,便停下来重奏,结果依然如故。这时,在场的作曲家和评委郑重申明:乐谱没有问题。面对几百位权威人士,小泽征尔思考片刻,大吼一声:“不,一定是乐谱错了!”话音刚落,评判席上立即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原来,这是评委精心设计的一个“圈套”。前两名参赛者就是因为盲从权威而被淘汰了。小泽征尔终于获得大赛的桂冠。

4.自信的量表测试

量表评估是定量评估,通过量化,使学生可以直观了解自己的自信程度。量表有操作简单、可以自行完成、随时检测的特点。特别是一些量表开发成软件后还附有简单的分析与建议,比较容易被学生接受。量表分为专业量表与非专业量表。专业量表的信度高,但需要一定的指导,或做一些辅导性铺垫活动。非专业量表也称趣味量表,信度较低,但也能一定程度上反映被测试者的自信状态。

自信度测试量表

下面的测试题是由著名心理学家艾森克·威尔逊在经过大量的实验后总结出来的自信度测试题,可以让你了解自己的信心如何。请在所列的备选答案中,选择出最符合你自己的一项,并根据评分结果进行自我分析。

括号里面是每个答案的分数。

1.如果不赞成你朋友的举动,你会找出理由来反对吗?

A.找出绝妙的理由反对(3)

B.不找理由而听之任之(1)

C.虽然反对,但没有强有力的证据(2)

D.一定要反对,不管对方的举动如何(4)

2.你总是不顾他人的反对而坚持自己的意见吗?

A.以为自己总是对的,拒绝他人的意见(4)

B.如果别人有道理,可以放弃自己的主张(3)

C.只要有人反对,立即放弃自己的主张(1)

3.如果有人排队时加塞,你会制止吗?

A.不会,随他去(1)

B.会,义正词严地制止(4)

C.如果别人制止,自己也可能出来制止,但自己不会是第一个(3)

4.因为办公室的同事吸烟而感到不快,你会请他不要吸了吗?

A.会,而且还要给他讲吸烟的害处(4)

B.不会,自己忍受(1)

C.不会,但自己会到别处去(2)

D.不会,但会以其他言行表示出自己的不满,比如在大冬天开窗户通风等(3)

5.在争辩中你是否据理力争,从不肯让步?

A.从不让步,无条件地(4)

B.让步,无条件地(1)

C.如果对方有理,让步(3)

6.是否认为应该为自己的权利而进行斗争,否则你会失去所有的权利?

A.会斗争,并且带领其他人一同斗争(4)

B.不斗争,因为从不会有希望取胜(1)

C.如果有人领导,会参与斗争(3)

7.在电视上看到一种新产品的广告,你会不会购买这种新产品?

A.立即购买(1)

B.广告是骗人的,不去买(4)

C.只有免费试用后才决定买不买(3)

D.等家里同类产品用完后再去买来试用(2)

8.在大会上用自己的语言表达你的见解和主张时,总是用十分自信的口气?

A.总是(4)

B.从来没有,而是词不达意,结结巴巴(1)

C.视听众的反应,如果听众反应积极,会很自信,否则有些慌乱(2)

9.在一次班会上,老师要求每个人进行自我评价,你对自己的评价是哪一种?

A.我相信自己是最好的,对自己非常满意(4)

B.我已尽了最大的努力,对自己很满意(3)

C.我尽了那么大努力,还只是刚合格(2)

D.我比别人都不如(1)

10.如何度过周末或节假日?

A.主动约朋友一起出去玩(4)

B.一个人待在家里(1)

C.如果不忙,可以接受朋友的约会(2)

11.碰到一件很麻烦的事情,会不会坚持将它做完?

A.无论如何也要做完,不惜任何代价(4)

B.尽了最大努力,即使没有做完也可以放弃(2)

C.稍遇麻烦就放弃(1)

12.在朋友聚会时,有人送烟给你抽,而你平时不抽烟的,那么你会不会接受?

A.坚持不抽(4)

B.不好回绝,只好抽了(1)

C.视场合而定(2)

13.有一天发高烧,做了一些可怕的噩梦,醒来后你会怎么样?

A.以为自己一定会死,害怕得哭起来(1)

B.不过是梦,退烧后就没事了(4)

C.一会儿担心,一会儿不担心(2)

14.别人在背后造你的谣,引起周围人对你的误解,你知道此事后会怎么样?

A.不理会,仍干自己的事(1)

B.找造谣者算账(3)

C.向别人解释(2)

D.反攻造谣者(4)

15.是否屈服于权势?

A.不会(4)

B.会(1)

16.是否经常对自己的道德行为规范提出怀疑?

A.从来不会(4)

B.经常会(1)

C.有时会(2)

17.在剧场中,如果有一对青年男女在低声交谈而影响了你的欣赏,你会怎么做?

A.换位置(1)

B.打断他们的谈话(4)

C.请剧场管理员来制止他们(3)

18.与别人一起玩或工作时,通常都是由你拿主意作决定吗?

A.通常都是自己做主(4)

B.自己总是听他人的(1)

C.有时自己做主,有时听他人的(2)

19.在餐厅中就餐,但餐厅的服务不周,你是宁愿凑合,还是提出来?

A.凑合(1)

B.提出意见(4)

C.别人提,自己表示赞同(3)

20.愿意在幕后操纵,还是喜欢抛头露面?

A.幕后操纵(2)

B.抛头露面(4)

21.当事情出了差错时,你总是责备他人吗?

A.总是责备他人(4)

B.总是责备自己(1)

C.分清责任(2)

22.参加面试时,你对自己的外表感觉如何?

A.很满意(4)

B.总觉得不得体(1)

C.如果面试官总盯着你,你会感觉自己的穿着打扮可能不合适(2)

23.有人称赞你穿了一件很漂亮的衣服时,会怎么回答对方?

A.“谢谢。”(4)

B.“哪里,凑合而已。”(2)

C.“难看死了。”(1)

24.你的上司犯了错误,你会纠正他吗?

A.向他暗示,不明着纠正(3)

B.立即纠正(4)

C.不纠正(1)

25.和上级领导谈话时,你的眼睛会看他吗?

A.不看,而是左顾右盼(1)

B.看,表情自然,语言得体(4)

C.看完后立即低下头(2)

26.你的高中同学当了一个公司的经理,你会有什么反应?

A.为他的成功高兴(3)

B.为自己没有他成功而生气(2)

C.认为朋友只不过运气好(1)

D.激励自己向前(4)

27.如果认为自己是正确的,那么是不是一定要争个明白?

A.是,会继续坚持自己的观点(4)

B.争明白即可(2)

C.只要自己知道就行了,不与他人争论(1)

28.别人在背后议论你时,你会怎么办?

A.打听他们说什么(1)

B.任他们说去(2)

C.不管三七二十一,与他们争吵一番(4)

29.你是否宁愿受人摆布,听命于人,也不愿意向别人发号施令?

A.听人摆布(1)

B.发号施令(4)

30.听讲座时,你一般坐在哪个地方?

A.最前排,并与主持人交谈(4)

B.中间靠前(3)

C.最后面(1)

D.中间靠后(2)

参考答案:

高度自信:110~120分。你有很强的个性和独立性,喜欢支配别人,坚决维护自己的权利,有时甚至会盛气凌人、刚愎自用,听不进他人的劝告。当然,你也有很强的上进心,会坚持努力,迈向成功。

建议:你应适当反省自己,不要拒绝任何人的建议和意见,否则你会受到意想不到的挫折。

比较自信:90~109分。你对自己拥有很大的信心,有明确目标,能够听从别人的建议和劝告,理性较强,因而比较容易完成工作上的任务,而且对自己比较满意。

相对自信:60~89分。你对自己有一定的自信心,但是缺乏主动,坚韧性和毅力不够,容易气馁。这些都需要克服。

不自信(自卑倾向):60分以下。自信心很差,对自己的满意度很低。在人际交往中,很少采取主动行为,而且很容易受他人的控制和影响。在生活和工作上,也没有明确目标,得过且过。

建议:你应该立即改变自己,需要找心理医生咨询并进行信心的培养,多与朋友亲人谈心,平时做些比较容易获得成功的事情,以增强你的成就感和自信心。

3.3.4 自信心的培养

1.影响自信心的因素

从单纯的心理学理论角度来说,影响自信形成的因素可归结为个体自身因素和个体外部因素两大类。前者包括个体生理状况、自我认知与评价、成败经验与归因等;后者包括他人的替代经验、他人的态度与期望及教育训练。

从应用角度,可以这样理解,就是“两个自我”。一个是客观的自我,体现在学生身上就是学习积累,指的是通过学习积累固化在个体身上的知识、技能与能力及品行修养等。一个是主观的自我,能较为恰当形成利于个体成长的自我评价。

1)学习积累

指的是在主观努力的前提下,自身在知识、技能、能力品行修养等方面的储备,也就是习惯上说的个人“实力”,是信心形成的基石。形如不学无术者却能胸有成竹是不可能的。

2)自我评价

即建立在自我认识的基础上,凭借一定的参照,按照一定的标准,对客观的我做出带有主观的判断,是客观的我在主观心理上形成的影像。不同的主观条件都会直接影响到“成像”的效果。

2.自信心的调整

为方便理解,我们通过图示来说明,学习积累、自我评价及自信心形成一个物理意义上的杠杆关系。要想获得自信必须有厚实的学习积累。学习积累是“短力矩”,需要大量积累才可以引起自信微小的变化。在学习积累不变的情况下,如果移动自我评价的支点,同样也可促进自信的提升。训练,指的是心理训练。可以改变支点的锐度,灵敏地反映学习积累作用力。提高自信的策略简化如下。

1)保证有足够的学习积累

面对生活与就业心虚者,多是学习学业上没有很好地完成任务,学到的东西太少。不能把自信归结为先天的因素,为自己找开脱的理由。一般地,学习成绩好的自信心都较高,很少有学习差的而信心强的(在此不讨论盲目自信者)。找回信心就是要充实自我,这是一个最基本的策略。

2)找到恰当的自我评价

自我评价是游动的“支点”,理论上如果能把它调到一个稍为放大学习积累的点就是最为理想的效果。平衡状态并不是最为理想的。正确地进行自我评价一般可以通过两种渠道:直接的自我评价和间接的自我评价。进行直接的自我评价,首先要认识到自己的自然条件,包括健康情况、心理状态、情感特点、兴趣倾向、知识水准、专业特长、智力情况、能力特点,还可以测定一下自己的生物节律周期、智商指数、气质类型、性格类型等作为参考。其次,是用自己在不同领域的实践中(如对各个科目的学习)取得的不同成绩相比较,以发现自己的长处,确定奋斗的目标。间接的自我评价法,是指通过与他人行为的对照及情况的对比,发现自我认识的错位。“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是一些人不能对自己做出正确的自我评价的原因之一。当事者迷,那么就不妨用与他人相比较的方法及用自己在不同领域中取得的不同成果比较的方法鉴别一下。

【阅读资料3-2】如何进行自我评价?

每个人都免不了要推销自己,在社会上扮演一定的角色,而推销是否成功,关键在于我们能否正确的认识和评价自己。那么,我们要如何进行自我评价呢?

“以人为镜”是人们获得自我评价的主要途径,人们总是以周围人们对自己的评价为依据,参照父母、教师、同伴对自己的评价来估价自己。美国心理学家库利认为,周围人们的评价就像一面镜子,我们从这面镜子里看到自己是什么,怎么样。当然,并不是每个人的评价都会对我们产生影响,也不是每个人对我们的评价都同等重要。我们总是将别人对自己的评价进行整合,从而形成自我评价,那些经常出现的评价、那些我们比较重视的评价就成为自我评价的主要内容。

然而,绝对平面的“镜面”是不存在的,任何人对我们的评价都难免受他们自己的个性、生活阅历、认识水平和与我们的关系亲疏的影响。邹忌给齐王讲的那个故事也就是这个道理:“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事实上也确实如此,别人对我们的评价犹如“哈哈镜”,有的正确,有的歪曲,有的歪曲得多,有的歪曲得少,哪些客观哪些失真,关键还得靠我们自己去辨别。同时,我们也并不是一面“平面镜”,我们在整合别人对自己的评价的同时,已经用了“折射”技术,对别人的评价进行了加工。而加工的结果,是歪曲得更厉害了,还是比较客观了,也受我们自己的主观因素的影响。苏东坡感慨说:“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我们在进行自我评价时免不了渗入感情成分,那些比较顺耳的表扬之词往往更容易为我们接受,而那些逆耳的批评则往往为我们所排斥。

俗话说:“人贵自知。”生活的面貌是由我们自己塑造的。我们要学会接受自己,看清自己的长处和短处,既不否定自己的优势,也不讳言自己的缺陷,正确地评价自己,才能为自己找准人生地坐标,为自己准确地定位,从而获得成功和幸福。

3)加强必要的心理训练

自信心的形成是建立在一定的心理机制上的,有其特定的规律,会受到诸多条件影响。心理训练主要通过心理教师的指导,让自我学会控制主观上可控因素,如情绪等,促进学习积累向自信的转化。最为简单的练习就是积极的自我暗示。除此之外有很多有效的训练方式,网络上已经提供足够共享资源,在此就不多加阐述了。

3.4 潜能开发

3.4.1 潜能的概念

潜能是指有待开发、挖掘的处于潜伏状态的能力。人常用“冰山”形容人的能力。被人意识到的显在能力只是浮于水平面的“冰山”一角,而大部分尚待开发,或者未能被利用的潜能则是潜于水底。潜能有两个基本特点:一是潜在性,二是未知性。潜在性,事实证明人的潜能的客观存在,这是不容置疑的。心理学研究结果也同样证明,人自身蕴藏巨大的潜能。潜在即必须有经过开发的过程,才可以加以利用。未知性,潜能的存在是普通原理,对于个体而言,却是未知的。包括两个维度:深度的未知及广度的未知。就像现在你无法证明你某一方面能力潜藏于深处的潜能究竟有多大,也无法知道你有哪些潜能。在深度的开发上,可以通过实践尝试,不断挑战个人能力极限来推进潜能的深度挖掘。广度则依据潜在的能力来归类。根据世界著名发展心理学家、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加纳德的研究结果,人的潜能可以理解为如下七个方面。

(1)语言潜能:对语言文字的掌握潜能。

(2)数学逻辑潜能:数学和逻辑推理的潜能以及科学分析的潜能。

(3)音乐潜能:对音乐高度敏锐的感受和把握潜能。

(4)身体运动潜能:运用整个身体或身体的一部分的潜能。

(5)空间潜能:在脑中形成一个外部空间世界的模式并能够运用和操作这个模式的潜能。

(6)人际关系潜能:理解他人的能力,能与他人更好地合作的潜能。

(7)自我认识潜能:深入自己的内心世界了解自己的潜能。

这七个方面告知我们应从哪些方面来探研自身的潜能。从事不同的职业需要不同的能力结构模式,对个人潜能广度及深度的探知实际上就是创业的定向。也就是知道你具备了从事什么工作的潜在条件。创业的风险除了环境的不可控形成的风险外,也包含建立在对潜能上的估算,“有可能完成某件事”,其未知性就决定着风险。一个计算机专业的本科生,毕业后从事的却是营销管理工作。某学院计算机与信息科学系07级毕业生徐志伟,现为某电脑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显然,在校的专业学习所培养形成的能力结构与毕业后创业所需要的能力结构是不对称的。之所以走出学校后敢于从事跨专业的工作,肯定事先对自身的潜能有一个充分的估计,如果估计不足,那将是另一种结果了。

【阅读资料3-3】人脑的潜能。

根据维也纳大学康士坦丁·梵·艾克诺摩博士估算,人类的脑神经细胞数量约有1500亿个,脑神经细胞受到外部的刺激,会长出芽,再长成枝(神经元),与其他脑细胞结合并相互联络,促使联络网的发达,于是开启了信息电路,然而人类有95%以上的神经元处于未使用状态,这些沉睡的神经元如果能够被唤醒,几乎人人都可以变成“超人”。

3.4.2 创业与潜能开发

如果说就业需要强大自信的支持,那么,创业除了自信以外还需要充分激活个人的潜能。走出校门的大学生都有切身体会,熟悉了当初选择的工作后发现,原来自己还可以做得更好,做得更多。这有工作中能力增长,经验积累的原因,也有在工作全面检验了自身的能力后,发现自身的“资源”未得到充分地利用的缘故。当做出重新选择的时候,往往错过好多机遇,这是因为我们在选择时对自身的潜能没有充分的认识。特别是看到生活中成功的创业案例时,肯定会有学生在内心暗自嘀咕“自己也能做到”。从这一角度,成功与观望者之间的差别就是对自身潜能估计上的差别。不是每一个人都立志创业,但每一个人都不要忽视自己身上的潜能。

现代成功的大学生创业案例证实,创业的尝试与开始总是在校园里的。创业的尝试主要表现为学校组织的各种开放性和模拟性社会实践活动,这些活动都基于“四种能力”的培养而开展。有选择性地参与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就是有效的潜能开发方式。在开发的方式上有两种:一种是形式开发训练,一种是实质开发训练。

形式开发训练是通过特殊的活动设计来激发个人的潜能,与职业无直接关联。目前采用最多的方式就是潜能拓展训练。

【阅读资料3-4】潜能拓展训练就是把受训人员带到大自然中,利用崇山峻岭、翰海大川等自然环境、通过专门设计的富有挑战性的课程,利用种种典型场景和活动方式,让团队和个人经历一系列的考验,磨炼克服困难的毅力,培养健康的心理素质和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增强团结合作的团队意识,使受训者达到“磨炼意志、完善人格、陶冶情操、挖掘潜能、熔炼团队”的培训目的。潜能拓展训练把人的身心能力中最卓越、最出色的部分升华到可能达到的巅峰,当人从巅峰“下降”到平凡生活时,他可以对一切挑战从容应付;潜能拓展训练已经成为学习适应社会和终生教育潮流的一项新时尚。

实质开发训练,是创设一定的职业工作情境,在模拟的环境中考察人的潜能。也通过活动本身来挖掘人的潜力。例如某校的大学生营销实战联赛,是比赛也是模拟营销活动,通过这种活动可以认识到自己在这方面的潜能,也为日后的创业打下基础。

3.4.3 潜能开发应注意的问题

1.突出主观努力,淡化客观条件

潜能基本心理原理就是通过合理的刺激,在刺激的作用下激发潜能的释放。能力本质是影响活动效率的心理特征,虽然活动是能力形成的前提,但过程则是自我调整的过程。激发是一个主观自我诱导的过程。我们都在面对困难,但不是每一个人都因克服困难而磨砺了意志。原因在于,是否意识到通过努力就可以解决困难。如果把困难当做外在不可改变的客观时,采取回避的方式,那么困难与个人就毫无关系了,无法有效地激发人的潜能。同样,当我们取得成功时,也要自我暗示:是努力的结果,而不是运气好的意外惊喜,对自我会产生强大的激励,刺激我们自身,诱发或激活潜能。

2.养成良好的习惯

习惯就像一个能量调节器,好习惯自发地使我们的潜能指引思维和行为朝成功的方向前进,坏习惯则反之。好习惯会激发成功所必需的潜能,坏习惯则腐蚀有助于我们成功的潜能宝库。

有一个已为人们所熟知的实验:青蛙突然被丢进滚烫的开水中,它会迅速地跳出来,但若把青蛙放在冷水中慢慢加热,它会很安逸地在铁锅里游泳,直到最后被烫死在里面。其实,人很多时候也会像青蛙那样,沉湎于逐渐变热的水,被坏习惯所捆绑、蚕食。更可怕的是,甚至连我们自己也不知道我们身上有很多的坏习惯。现在很多学生都有回宿舍就玩电脑游戏的习惯,不知不觉地在感官愉悦中滋生惰性,失去了学习的动力;有的同学凡事依赖父母,在父母的溺爱中失去了独立自主的欲望;还有的人在考试得高分的肤浅满足中失去了分析和独立思考的能力……所有这些,都是阻碍我们在成功路上释放潜能的“慢性毒药”。不妨试试,选一个静谧的夜晚,拿出一张纸,把自己通常会出现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写在纸上,然后通过分析把这些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按好习惯、坏习惯进行分类。也许,你会惊讶地发现,自己原来有那么多坏习惯而不自知。要养成好习惯,就需要我们从破除这些坏习惯开始。有了良好的习惯,我们才会像那只突然被放进滚烫开水里的青蛙一样,被激发出无尽潜能,始终保持生命的活跃状态,而不会在无所事事中趋于平庸和颓废。

3.要敢于挑战自身的“极点”

人的生理上有“极点”,就像运动中的生理“极点”一样,比较容易被人感知。而能力的“极点”是通过活动来“测量”的,其中受主观因素影响,难以确定。突破生理上的“极点”可以借用外在监督,就像教练员训练运动员一样,在突破一个个“极点”后成绩有了进步。能力上的“极点”更多要靠自我监督,所以在心理上要有敢于挑战“极点”的心态。每个“极点”的突破就是向潜能纵深更进一步或是向拓展自己某方面的潜能迈进一步。通俗地讲,就是尝试自己的“不敢”。人的心理存在自我防卫机制,对挑战“极点”有保护性回避行为,所以有必要通过外部帮助来克服心理上的问题。

思考题3

1.谈谈你对职业情商与职业发展的认识。

2.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设计出提高自己的职业情商的方案。

3.大学生如何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4.你自信吗?试找一专业量表加以测试。

5.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说说应该怎样提高自身的就业自信心。

6.试参加一次职业体验活动,并评估自己在这方面的潜能。

7.如果不考虑创业资金,你能自主创业吗?具体的项目是什么?试评估一下可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