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物联网、射频识别(RFID)几乎是时下最为热门的话题。其技术意义特别是对当下快速城市化、工业化的中国来说尤为重要。由于城市化、工业化的快速进程,中国人正逐渐脱离已绵延数千年的“熟人社会”,传统的道德约束力在这种进程中正在被逐渐削弱。在这历史的当口,对于工业化浪潮下的物品进行追溯,便显得尤为重要,而物联网、RFID等技术为这样一种追溯和管理提供了技术上的可能。当然,物联网技术的终极意义存在争议,特别是对个人隐私的侵害等。但是仍有很多专家相信,这种侵害可以通过其他手段规避,丝毫不会影响其蓬勃的发展及对社会不断显现的贡献。

本书的意义在于,避开RFID系统原理、标准等诸多已经被国外机构所垄断和固化的内容(这些内容绝大部分可以在已公布的技术标准及IC资料中找到),尽力总结中国工程师在RFID项目实践中可以真正运用和创新的知识。由于历史的亏欠,留给中国工程师可以肆意挥洒的技术空间已很少了。庆幸的是,UHF RFID标签天线设计正是这样少有的难以被垄断和固化的技术范畴。

本书的意义也在于,无论是研究机构、公司还是一个工作室,由于知识结构的不同极易造成成员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时常会出现工程师夸大技术难度、过分放大工作量的情况。相应地,因为相同的原因,管理层也容易提出违反基本原理的技术要求。这些不理性的情况,对于项目的有效推进和展开都是极为不利的。希望本书对于打破这种“不对称”,回归理性沟通,起到一定的作用。

由于编著者资历的浅薄和客观条件的制约,书中并非所有的内容均是被论证实践过的(其中很多内容得益于高校教师和学生的汇总及探索),但是仍旧尽力试图在已有的条件下,给读者介绍UHF RFID标签设计的实践方法,解决在设计过程中容易遇到的问题和困难。书中基本涵盖了目前市场中所有的标签类型,尽力用最精简的语言来论述其理论原理和设计方法。在此基础上,特别列出两章内容,着重讲解标签天线的仿真及研发制作过程。由于担心初学者会因为细节的困难而产生退缩的念头,这两章内容几乎事无巨细地采用图片列出了仿真及制作的全过程,希望可以为初入门的读者提供一些信心上的支撑。

本书的编著非常感谢身边朋友、同事的支持和帮助,也非常感谢母校的培养和熏陶。至今记得母校教研室中,有一个不起眼的老者,由于年龄关系,老者会因为寂寞而抓住每一位去请教他问题的学生,从理论公式到有没有找女朋友等无所不谈。时间久了,大家也犹豫,总是纠结于如何请教了问题,又可以礼貌地找理由离开。由于理论认知上的极大差距,老者对于实验中两个矛盾现象的相同解释,时常在同学间被当作“笑话”流传。至今回想这些,总觉羞愧难当。有幸听他讲过他的一段经历。他年轻时曾背负一个设备到四川中北部的一家科研机构做一个联调,那时交通不便,途中艰辛可想。可是抵达那里的时候,却无故受到训斥和批判,但他很骄傲自己忍受、忍耐并最终完成了任务。这位有意思的老者,他的教材几乎培养了中国几代天线工作者。回想他们那代人所承受的、所付出的,不得不让我们汗颜。当下的无论是科研人员或普通工程师,已很难看到这种对信念的坚持和对国家的热爱了。除了薪资,似乎无人再去关心和追问工作背后的意义。当国外企业提出“The best or nothing”、“不当第一就去死”等种种看起来极端的目标和信念时,有些人却还沉迷于永远没有核心价值的山寨方式;在一片繁忙之下,中国工程师的这种“热爱”和“坚持”的精神便显得尤为稀缺和重要。

如果可以,谨以此书向那位老者和他们那一代工作者致敬。

章伟

2012年9月4日 深圳 南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