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富有经济头脑

经济造就大半人生,对经济的爱是所有美德的根源。——[英]萧伯纳

经济头脑,是指能引领或响应合乎时代前进趋势的发展经济的意识和能力。说一个领导者有经济头脑,就是说他懂经济,他的头脑里装着经济信息,有发展经济的观念,有发展经济的能力,注意按经济规律办事,能带动一方百姓致富或拉动一个企业快速发展。

领导者在工作及日常生活中,经常面对需用经济学探讨的各种问题:下岗失业、利率调整、物价波动、贫富差距、汇率变动、投资风险、贸易争端……这些经济问题时刻影响着每个人,尤其是领导者。

市场经济的建立,要求人们突破封闭观念,代之以开放性、创新性思维;要求领导者打破条条框框,以市场运作为支点,政府要加强宏观调控,而不要用行政手段直接干预经济、干预资源的配置;要树立风险意识,破除求稳、怕乱的思想,以改革创新的观念,破解企业运作、城市经营、资本运营、土地开发、招商引资等方面的发展难题。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资源的配置方式发生了重大变化,政府除了直接进行宏观调控外,利用市场机制这只“无形的手”配置资源。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不同,强调的是效率原则,一切经济行为和过程都要通过市场来进行,在一定的游戏规则下优胜劣汰。这使得每个经济主体不可避免地直接面对市场,区域之间、行业之间、企业之间、法人之间的竞争必然加剧。而要在激烈的竞争中取得先机,拔得头筹,推动区域经济快速发展或企业做大做强,这就要求领导者要有勇于创新、敢于开拓、不断进取的市场经济意识,就要领导者积极应对,充分发挥和提高自身的领导水平。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领导者的活动必须越来越考虑人们实际利益的满足,需要高度重视公共理财,代表权力委托者用好手中的财权,用好国家的财政政策,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增加老百姓收入,切实改善民生,让更多的人享受经济发展带来的成果。

(1)增强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

古人说:“不言理财者,绝不能治平天下。”市场经济的发展,呼唤领导提高驽驭市场经济的能力。在市场经济的格局下,领导者必须转变发展观念,增强市场经济观念,学会按市场经济规律办事。

第一,牢固树立市场经济观念。主要包括平等意识、竞争意识、效率意识、诚信意识等,并以此指导自己实践。面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出现的新观念、新问题,各级领导要牢固树立规则和诚信意识,自觉学习经济、财税、外贸、法律、WTO规则等方面的知识,提高运用市场进行宏观调控的能力,学会运用世贸组织规则争取和保护自己应得的权益,规避可能出现的风险和损失。

第二,坚持按经济规律办事。自觉按经济规律办事,是提高领导者驾驭市场经济能力的关键。坚持按经济规律办事,努力使所采用的政策、手段、经济杠杆等符合经济的规律。坚持按市场规律办事,就要规范决策程序,深入了解社情民意,认真听取群众意见,充分发挥各类专家和研究咨询机构的作用,形成一套广泛集中民智的决策机制,推进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提高工作水平和工作效率。

第三,善于抓住发展机遇。抓住机遇是前提,加快发展是目的。善于抓住机遇加快发展,是领导者提高驾驭市场经济能力的基本要求。这就要求领导者要把握世界经济发展趋势,熟悉本地经济发展情况,及时发现和培育经济比较优势,从而有效地抓住发展机遇,推动本地经济快速发展。面对瞬息万变的市场,能够随机应变,及时调整,做到应付自如,于不利中抓住机遇,于被动中争得主动。

第四,增强资本运营能力。坚持“懂经营、善管理、重效益”的理财理念,科学谋划和高效运作资本。政府主导的投资行为,必须在经营思维和理财理念的指导下进行。尤其要注意以下几点:政府花钱,或者花政府的钱,应该规范有效,而不能随意无度;政府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独特优势,必须发挥其资源整合的功能,确保有限的财力创造更多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必须建立财力使用效率的优化机制,调动资金使用者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活力,使政府主导投资行为更廉洁、更高效。

(2)善于运用经济学思维

从经济学的角度看,领导懂不懂经济,就是看他是否了解基本的经济理论,懂不懂必需的经济学常识,能不能运用这些理论驾驭经济工作,按经济规律办事。

对于从事经济工作的领导者来讲,要分管一方或一个企业的经济工作,如果没有掌握必要的经济学理论,难免会打乱仗,事倍功半不说,很多时候还会弄巧成拙。

凯恩斯说:“经济学理论并不是一些现成的可以用于政策分析的结论。它不是教条,而是一种方法,一种智力工具,一种思维技巧,有助于拥有它的人得出正确的结论。”

什么是经济学的思维方式?简而言之,就是用经济学常识来分析问题,指导工作。

西方经济学经过近300年的发展,其中的一些理论已经成为人们的常识、通用的原理,或者经济工作中常用的方法。例如,“经济人”假定、资源稀缺假定和保护个人产权假定三个“假定”,利益最大化原理、供求原理、等价交换原理三个原理,投入产出分析法、边际分析法、最大化分析法三种经济分析方法,都是最通用的经济学常识。

在领导经济工作中,如果领导者能够恰当地使用这些假设和分析方法,将会对处理问题、做出决策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运用投入产出分析法,可以提升行政效能。在领导工作中,如何利用投入产出分析来界定什么事该做什么事不该做、什么事多做什么事少做呢?

首先,应区分出什么是必须做和应该做的事。必须做的事,是指那些如果不做,事业和工作会受影响的事情;应该做的事情,是指那些不做或暂时不做或少做或做得差一些,基本上不会影响工作业绩和事业发展的事情,如果这些事情做了会锦上添花。对必须做的事情,要确保做及时、做精、做细、做好,因为它们必定是产出比投入高的事情。对应该做的事情则要进行区分,按投入产出比进行排序,拣那些容易做到且效果又明显的事情做。对那些要花费大精力、大财力才能做到,而带来的经济、社会效益又不怎么高的事,要慎之又慎,原则上要放弃不做。

领导者要有成本观念,有投入产出意识。一个政府部门如果总是投入大于产出,受影响的不仅仅是这个部门本身,而是整个社会的经济效益。做好投入产出分析,才能保证领导者做正确的事、正确地做事。

运用边际分析法,有利于优化决策。在领导决策中,很多决策并不是非此即彼、做还是不做的问题,而是怎么做、做到什么程度的问题。如果说投入产出分析解决的是做还是不做的问题,那么边际分析解决的就是做多做少、做到什么程度的问题。边际分析法是把追加的支出和由此带来的收入增量相比较,当追加的支出和由此带来的收入增量相等时,经济组织就能获得最大利润。运用边际分析方法优化管理决策,就是要找到这个最佳的临界点,实现决策的最优化。这里不妨用案例来说明这种分析方法。

某超市经常丢东西,总经理决定增加保安人员,以此降低失窃率。在一次经营会上,保安部经理提议:超市失窃率已经下降到1%,如果再增加两个保安,失窃率将有望降为零。但他的提议遭到了总经理的否定。总经理说:失窃率为零固然好,但那样的话,增加保安的费用将大于失窃的损失,得不偿失。在这里,这位总经理运用的就是边际分析法。增加一个保安是追加的成本,减少失窃是由此带来的收入增量。如果增加保安,使失窃减少,带来的收入增量比增加保安的成本要大,增加保安就是合算的;如果增量的成本比带来的收入还要大,这就是不合算的。可见,当追加成本大于收入增量时,表明已经超过了最佳临界点,过犹不及,应该减少追加投入,使之回复到最佳临界点。

运用最大化分析法,可以促进管理创新。最大化指的是目标的最大化或最优化。“经济人”都有各自的最大化目标,消费者的目标是效用最大化,企业的目标是利润最大化,政府的目标应该是社会福利最大化。最大化分析是指在既定的约束条件下怎样实现目标的最优化或最大化。

要实现最大化目标,最关键的是对既有资源进行合理配置。行政管理工作中,没有实现最大化或最优化,往往是因为资源没有实现最佳配置。要实现资源配置的最优化,就是要在正确的时间、正确的地点,让正确的人做正确的事。

资源合理配置是最大化的关键,但还要特别强调最大化分析中的另一个重要因素——约束条件。最大化是在一定的条件下进行的,因此,约束条件的变化对最大化行为和最大化目标都会有直接影响。约束条件变化了,最大化的条件发生了变化,行为和选择要随之变动。所以古人说“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也就是今天所说的“原则性与灵活性的统一”。

(3)领导者要学点经济学

现代经济学是对各国市场经济共同规律的总结。领导者了解经济学知识,可以拓展领导者的思维角度,提高领导者的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运用经济手段来推进工作。

一些领导者认为,自己没有分管经济工作,可以不学经济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确有一些领导干部拍脑袋决策,盲目上项目,或者采取杀鸡取卵的办法抓经济,给当地经济发展造成损害甚至留下后患。其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但不懂经济学、违背经济规律蛮干是一个重要原因。

无论党政领导还是企事业领导,无论从事和分管什么工作,都要重视经济规律,注意提高领导经济工作的能力。领导者要紧密结合经济形势,从经济工作的实际需要出发,抓紧学习现代金融知识、现代科技知识、国际经济知识、法律法规和现代管理知识等,切实增强应对金融风险的能力、发展开放型经济的能力、依法管理经济社会的能力和建设创新型社会、推进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努力成为领导经济工作的行家里手。

许多人都很想学点经济学,但一看到满篇的数学方程式和图形,脑袋就大了,实在读不下去,也读不懂。还有不少人认为,现代经济学运用了数学,没有数学功底就没法学经济学。其实这也是一种误解。

现代经济学的确运用了数学工具,有些还相当高深,但经济学绝不等于数学。经济学是对人类社会经济行为与经济规律的认识,它来自活生生的现实生活。其实,经济学就在我们身边,大家都在自觉或不自觉地运用经济学的道理。如果只想了解经济学道理,完全可以不需要数学工具。经济学道理既可以用高深的数学工具进行表述,也可以用通俗、生动的语言来表述,完全不用把经济学神秘化。

经济学是一个大范围,包括了不同的分支,在有了经济学的基本知识后,读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与需要,有重点地读。学习区域经济学,找到区域的比较优势,充分发挥资源配置作用;学习发展经济学,正确分析经济增长点问题,找到发展的突破口;学习产业经济学,懂得产业成长的规律,提高产业竞争力,用产业成长来推进区域经济发展。从事企业管理的可以读一点管理经济学,关心国家大事的可以读一点宏观经济学,有志于个人理财的可以读一点金融学,从事国际贸易的可以读一点国际经济学等,努力适应形势任务的发展变化,提高应对复杂局面、驾驭经济发展的实际能力。

在加强学习、博采众长的基础上,还要注重结合自身实际,通过从理论到实践,从实践到理论的多重锻炼,使自己的经济理论素养得到迅速提高,并转化为领导经济工作的实际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