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爱岗敬业,用忠诚诠释你的感恩情怀(1)

感恩是一种奉献精神

感恩既是一种良好的心态,又是一种奉献精神,当你以一种感恩图报的心情工作时,你会工作得更愉快、更出色。感恩之心,可以让你更加努力去工作,尽最大努力来回报这一切。

感恩既是一种良好的心态,又是一种奉献精神,当你以一种感恩图报的心情工作时,你会工作得更愉快、更出色。

一位由普通员工晋升为总经理的人士这样说道:“我刚到这家公司时,只是一名没有任何经验的普通职员,为什么在短短两年内就被晋升为总经理的职位?这是因为,我时常怀着一颗感恩的心,我感谢上司给予我的机会,我感谢同事对我的点滴关怀与帮助,‘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正是这种感恩之心,让我更加努力去工作,我要尽最大努力来回报这一切,没想到,生活却给予我更大的回报。”

黄凯和同学赵志学毕业后进入同一家大公司就职。虽然他们是同样的学历,同样的欠缺经验,但是,赵志学的职位却比黄凯高一级,薪水高许多。庆幸的是,黄凯并没有因这种不公平的待遇而心生不满,他仍是兢兢业业地做好每一项工作,并且在做好自己工作的同时还主动帮其他同事克服困难。因为,在上班的前一天,他母亲这样对他说:“无论遇到什么样的上司,都要感谢他给予了你发展的机会,尽心尽力地为他工作,这样做表面上有益于你的上司,其实,最终受益的还是你自己。”黄凯将这些话牢牢记在心里,自始至终秉承这个原则工作,最终,黄凯坐上了总经理的交椅。

由此看来,即使在职场上受到不公平待遇,也要将自己的心态摆正。

不论上司交给什么样的任务,都要尽心尽力,全力以赴做好。一种感恩的心态能够改变一个人的一生。当我们清楚地意识到无任何权力要求别人时,就会关怀周围的点滴,对任何工作机遇都怀抱强烈的感恩之情。因为要竭力回报这个美好的世界,我们会竭力做好手中的工作,努力与周围的人快乐相处。结果,我们不仅工作得更加愉快,而且获得的帮助也更多,工作也更出色。我们应该有感恩的态度,应该对工作、对上司、对客户、对岗位心怀感激之情。

感恩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道德。对工作也怀有一颗感恩之心,我们才能在岗位上展示出广阔的发展空间。工作为我们提供了施展才华的平台,工作保证我们丰衣足食,对工作为我们所带来的一切,都要心存感激,并力图通过努力工作来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情。当一个人以一种感恩图报的心情工作时,心情将会更加愉快,才能认真履责、尽职尽责,工作才会表现得更出色,真正达到“工作快乐,快乐工作”的状态。著名的成功学大师陈安之经常引用的一句话就是“态度决定一切”。

我们知道,世界不会因谁而改变,需要改变的是我们改造世界的“心”。工作不仅仅是为了谋取薪水,而是每个人生活价值和人生意义的体现。如果我们不能选择工作,为什么不尝试改变对工作的态度,从而让自己快乐起来呢?感恩是一个人爱的源泉,也是一个人快乐的必要条件。如果我们对生命中所拥有的一切能心存感激,便能充分体会到人生的快乐、人间的温暖以及人生的价值。

拥有感恩之心的人,即使仰望夜空,也会有一种感动,会体会到快乐。常怀一颗感恩的心,我们的心态会更平和。当我们保持着平和的心态看世界时,我们将会深刻体会“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空云卷云舒”。

因此,我们需要带着感恩的心情对待身边的每一位同事,互相都能看到对方的优点,互相都为对方的成功鼓掌,通力合作。对工作心怀感激并不仅仅有利于公司和上司,感激能带来更多值得感激的事情,这是天地间一件值得开心的事情。请相信,感恩并努力工作一定会带来更多更好的工作机会和成功机会。

除此之外,对于个人来说,感恩能使一个人的人生变得富裕。感恩是一种深刻的感受,能够增强个人的魅力,开启神奇的力量之门,发掘出无穷的智能。因此,每一天,我们都要尽心尽力地工作,对每一件小事情,都要力争高效地完成。尝试着超越自己,努力做一些分外的事情,不仅仅是为了感恩上司,而且是为了自身的不断进步。即便是在同一个公司或同一个职位上,机遇没有光临,但是你在为机会的到来而准备着,你的能力已经得到了扩展和加强,实际上,你已经为未来某一个时间创造出了另一个机遇。

阅读思考:

1.你对“感恩是一种奉献精神”这句话是如何理解的?

2.你是否打开了感恩、奉献这扇门?

忠诚与感恩如影随形

每一个对公司怀有感恩之心的员工都有一颗赤诚之心。带有感恩之心的忠诚,才是真正的忠诚,是最经得住考验的忠诚。

忠诚是一种非常可贵的品质,但这种品质并非所有人都有——除非你对人和事物带有感恩的心。

与忠诚紧密相连的就是感恩,必须先有感恩,而后才谈得上忠诚,忠诚与感恩如影随形,离开感恩谈忠诚,就像是在求无本之术、无源之水,注定是行不通的。

一家木材公司的上司因为接了一批以次充好的木材而濒临破产。但是这家公司的职员却在背后议论:“其实,我早就知道木材的质量有问题。我不说,是因为我不想将自己掺和进去。”

他们的态度是:“这跟我有什么关系?那是他自己的问题,我自己的事情已经够多了。”这样的员工显然不能说是忠诚的,那么我们怎么能期待他们在工作中创造良好的服务品质呢?这样的员工,不是没有能力,而是不够忠诚。

如果你发觉上司或是你为之服务的顾客正滑向一个错误的方向,你就应该毫不犹豫地加以阻止,即使他不可能接受你的劝告,你也要表示出自己的赤胆忠心。你没有因为他是上司或是顾客而虚伪地迎合他,你会因为说出真话而觉得心胸坦荡。而且一旦你的预见是正确的,那么你的好运也就随之而来了。

一个忠诚的人十分难得,一个既忠诚又有能力的人更是难求。忠诚的人无论能力大小,上司都会给予重用,这样的人走到哪里都有条条大路向他们敞开。相反,能力再强,如果缺乏忠诚,也往往被人拒之门外。毕竟在人生事业中,需要用智慧来做出决策的大事很少,需要用行动来落实的小事甚多。少数人需要智慧加勤奋,而多数人却要靠忠诚和勤奋。

汪俊是一家软件公司的工程师,在业界小有名气。2003年汪俊离开了该公司,准备进入一家实力更加雄厚的新公司继续从事软件开发工作。由于新公司与原公司业务相关,新公司经理要求他透露一些他主持的原公司开发项目的情况,但汪俊马上回绝了这个要求。理由很简单:

“尽管我离开了原来的公司,但我没有权利背叛它,现在和以后都是如此。”

第一次面试就这样不欢而散。出人意料的是,就在汪俊准备寻找新的公司时,却收到了直接录用的通知,上面清楚地写着:

你被录用了。因你的能力与才干,还有我们最需要的——忠诚。

既忠诚又有能力的员工,这种人不管到哪里都是上司喜欢的人,都能找到自己的位置。而那些三心二意,只想着个人得失的员工,就算他的能力无人能及,上司也不会委以重任的。忠诚于公司、忠诚于上司,实际上就是忠诚于自己。忠诚不同于一味的阿谀奉承,忠诚也不是用嘴巴说出来的,它不仅要经受考验,而且还表现在你的行动和行为上。

只有当我们对公司产生知遇之恩后,我们才会对公司忠诚,因此,做一个忠诚的员工,先从拥有一颗感恩的心开始吧!

阅读思考:

1.你对忠诚如何看待?你认为员工应该对企业忠诚吗?

2.你对公司有深厚感情吗?你对公司有过感恩之心吗?

跳槽,伤害自己更深

缺乏感恩之心,缺乏忠诚,频繁地跳槽直接受损失的是企业,但从更深层次的角度来看,对员工的伤害更深。忠诚敬业的职业态度要求我们对每一个有恩于自己的单位和上司要心怀感激,不要轻易背叛,随意跳槽。

目前,跳槽已经成为一种风气蔓延开来。许多本来具有一定忠诚度的员工也受到传染,在我们的周围也有为数不少的人加入了跳槽大军中,换工作如换衣服,甚至到最后自己都不记得自己具体做过什么,使整个职业环境趋向恶化。频繁跳槽,很多时候是缺乏感恩心态和责任感的表现。

频繁跳槽的员工把企业当成是他过渡期的旅店,过过生活就算了,“对事不认真、对物不珍惜、对人不感恩”,眼中自私的只有自己,然后积极地找寻下一个工作机会。

俗话说:是金子到哪儿都会发光。只要你安心在岗位上踏实工作,干出成绩,上司可能没说,但是心里会记着,说不定单位领导已经在考虑提拔你,而你突然提出要辞职,岂不是前功尽弃?

两个大学计算机系的同学,在校时品学兼优,特别是在英文和电脑技术方面优势突出。毕业后,他们一同到了北京一家著名的软件公司,令同学们羡慕得不得了。没想到,两个月后,同学甲就因为另外一家私企的高薪、股权引诱而跳过去。当时他和同学乙商量一起走,同学乙对本公司文化已经非常认同,也并不看好同学甲跳槽的那家公司,苦劝同学甲不要贸然跳槽,可是同学甲去意已决,当月就走人了。

然而他哪里想到,那家私企资金链异常脆弱,还处于四处融资阶段。果然不久就听说新公司运转出了问题,正常薪水都无法发放,同学甲又跳槽了。在余下的两年中,他就像一只无头苍蝇一样四处乱撞,一次比一次失望,后悔“早知如此……”短短几年时间里,同学甲已经相继客串了软件、网络、销售、广告、媒体、汽车、保健品等多种行业。可谓“万金油”,什么都会一点,但什么都不精通、不专业,只好一直做初级工作。奋斗了几年,两手空空。

实际上最初同学甲工作过的那家公司却发展得很好,因为那家公司已经在纳斯达克上市,他的同学乙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部门经理,手里拿着可观的原始股票,买了车,同学聚会都在他新买的“高尚公寓”举行。而“跳槽冠军”则仍然一无所有,惶惶不可终日。

频繁跳槽是浮躁的一种表现,也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表现,所以在跳槽之前一定要三思而后行,不要吃着碗里的,看着锅里的,这山望着那山高,这样永远不会成功。

“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现代人在选择职业时表现得很潇洒。在双向选择、择优上岗的激烈竞争中,一位曾经多次跳槽的人发出了由衷的感叹:“除了品味自己把握命运的感觉外,有时也会后悔自己太冲动,到现在也没在哪家企业真正站住脚,只怪自己太浮躁。”

缺乏感恩心,缺乏忠诚度,频繁跳槽直接受到损害的是企业,但从更深层次的角度来看,对员工的伤害更深——无论是个人资源的积累,还是所养成的“这山望着那山高”的习惯都使员工自身价值有所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