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孩子生了病,家长怎么做(2)
- 孩子生了病,妈妈怎么办
- 刘海燕
- 4674字
- 2016-01-19 10:23:58
他的腰部裹着纱布,一根引流管从纱布间穿过,里面有血。孩子的父母站在病床旁边。妈妈不停地擦着眼泪,而爸爸一声不响、愁眉苦脸地看着孩子。
我走进去介绍:“你好,我是儿科医生,我来会诊。”孩子的父母向我点点头,让开了路。我站在了孩子的身边。
我对孩子说:“小伙子,你哪里不舒服?”孩子停止了哭泣,他转过了面对墙的脸,向我看了一眼,然后说:“我疼得很。”接着又开始哭起来。
我轻轻拍了拍孩子的头,对他说:“你刚做完手术,这几天肯定疼得很,可是,你好好想想,过几天,你就变成了一个健康的孩子了。你做了这么大的一个手术,真勇敢啊!你想,哪个妈妈愿意给自己孩子做手术呢?还不是没有办法?得了病,就要治疗啊!你很快就会好起来了,不用怕,孩子。”在我说话的时候,孩子停止了哭泣。
我转过身对孩子的父母说:“孩子做了这么大的一个手术,大人都可能受不了,更何况孩子,他真的很勇敢。作为父母,你们不应该默不作声地坐在旁边,只知道焦虑和难过。你们要帮助孩子渡过这一段最艰难的时期。这时,帮助孩子转移注意力是减轻疼痛的最佳方法。
比如,给孩子买本他喜欢的故事书给他读读,或者买个他喜欢的玩具。
他的手可以动,就让孩子拿着玩具玩。如果有游戏机更好,让孩子好好玩玩。转移了注意力,孩子的疼痛自然就可以缓解一些的。”我让孩子妈妈站在孩子的旁边,继续说道:“孩子目前没有太大的问题,一切不适都是术后的反应。你看,孩子目前只能这种姿势趴着,时间长了,肯定不舒服,你可以轻轻搓搓孩子的脊背,揉揉他的四肢,这样可以让孩子轻松一些。如果发现呕吐严重、发热,需要及时叫主管大夫来看看。目前应该没有太大的问题,实在疼得厉害,你们就去叫大夫,他们会给孩子止痛药的……”孩子的父母边听边点头,然后问我:“孩子不想吃饭怎么办?”我微笑着对孩子说:“小伙子,不饿就不吃,大夫给你输着营养药呢,不要紧。如果饿了,就吃点想吃的东西,有了营养,疾病就好得快!生病的时候,你享受任何特权,你想吃啥,想要啥玩具,都向你妈妈要。”听了我的话,孩子笑了起来,他已经没有了刚才的痛苦表情。
离开病房的时候,孩子一家不断地向我说着感谢的话,他们一家脸上都没有了焦虑。
贴心可以当药使
美国著名医生特鲁多说过他治病的经验: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是的,贴心与患者及家属交谈,能起到药物作用,甚至有时比药物还重要。
走近邮筒,我把明信片塞了进去,我想,几天后,那个小男孩一定就会收到了,他一定如同我当初收到他给我的明信片一样,会有快乐的心情。
几天前,我收到了一封来自甘肃的信,看到陌生的地址,我真纳闷,是谁给我寄信呢?打开一看,原来是我曾经主管的一个小患者寄给我的音乐明信片。明信片的前半部分是孩子写的,孩子只写了一句:“祝福阿姨新年快乐”,字体虽然有点歪歪扭扭,但是看起来很认真。后半部分是孩子的父亲写的,孩子的父亲写道:“孩子在您和教授以及许多好心人的呵护下,恢复得很好。我们很怀念在西安那段令人难忘的时光,尤其是您严谨的作风,精湛的医术和为病人换位思考的思想,都是我们一生难忘的……”看着孩子幼稚可爱的字体,看着孩子父亲称赞的话语,听着明信片里传出的音乐声,一种莫名的感动涌上心头。
那是个患了肾病的小男孩。住院的时候,因为肾脏损害比较严重,导致大量的蛋白流失,引起了严重的低蛋白血症,孩子全身水肿很厉害,尤其是肚子,被大量的腹水撑得又圆又亮,孩子痛苦得连路都不能自己走,每次上厕所,都是父亲背着去。
和教授查房的第一天,我看到孩子一家都沉默寡言,少言懒语。教授问话时,能看出来,孩子的父母是强挤着笑容在回答问题。小孩子更是如此,连眼皮都不愿意抬一下。对这种慢性病患者来说,我知道,除了疾病的痛苦以外,漫长的等待更是一种煎熬。他们一家一定都被疾病折磨得沉默了。
查完房,我和他们一家聊了起来,先问病情,又了解了一下他们的家庭现状以及工作情况。孩子父母听我这样一问,打开了话匣子,对我说了许多心里话。我得知他们前前后后为孩子治病花了快一万元,为给孩子治病他们不远千里来到西安,也因此在单位请了长假。我耐心地听完他们的述说,最后我安慰他们一家说,孩子一定会好转的,我们会想尽一切办法去治疗孩子的疾病。孩子的母亲激动地对我说:“真没有想到,你会这么耐心地听我们说话。”我回答道:“我也有孩子,能理解你们。”小孩子打针有一个月了,有一天赌气不吃饭,我知道,换作大人都会受不了,更何况是个七八岁的孩子。我站在孩子旁边,给他讲打针的必要性,给了他许多鼓励的话语,看到孩子脸上有笑容了,我才离开了病房。
后来,患儿在教授与医护人员的共同努力下,终于好转了,最后终于能够出院了。
解除精神负担比药物还重要
作为大夫,我感觉,其实我们并不只是为患者医治肉体上的疾病,还要想方设法地去解除他们的精神负担。反过来,患者解除了精神负担,就能积极配合医生治病,病情恢复就能加快。美国著名医生特鲁多说过他治病的经验: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我想,这句话不只是适合大夫听,也适合所有的家长们,孩子生病时,家长们不要总觉得孩子是孩子,很多时候,可以把和孩子像朋友那样,贴心与他们交谈,这样就能起到药物作用,甚至有时比药物还重要。
让孩子做自己
做一个合格的家长,要站好三个位置:第一,站在孩子的前面,我们是孩子的第一个老师。面对疾病,我们乐观坚强,孩子就会感受到我们给他的力量。第二,站在孩子的旁边,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孩子因我们而来,不是为我们而来。我们要尊重孩子有自己的思想。第三,站在孩子的身后,时刻保护着他,但不能代替孩子成长。我们要引导他安全地脱离开我们,向独立自主走去。
上午,朋友文婷带孩子来复查。文婷的孩子是个过敏性鼻炎合并腺样体肥大的患儿,经过我的治疗后,孩子明显好转,只是最近感冒后,孩子病情有点反复。
文婷见到我,刚说了两句孩子的病情,就忍不住流起了眼泪:“会不会手术啊,真要好不了怎么办啊,麻醉对孩子有没有影响啊……”我对文婷说:“看到你为孩子焦虑,我真的理解你。但是你的焦虑对孩子的病情没有任何帮助,还会吓着孩子。目前,孩子刚接受治疗,要看治疗效果,不要为未知的东西焦虑。即便保守治疗不行,腺样体切除术也是个很安全的小手术,一般一周就出院了。来我这里,我们就一起解决问题,积极面对疾病应对疾病,这才是最重要的。”听了我的话,文婷点了点头。我看到,她焦虑的心情缓和了很多。
文婷把孩子带到了我跟前。小家伙看见我这个“白大褂”,没有丝毫恐惧,不到3岁的小姑娘很老到地张开了嘴让我检查,精神非常好。检查完,她在病房里跑来跑去,好奇地动动这,动动那,没有一点生病的模样。
我给孩子查完,又向文婷问了几个问题,然后对她说:“孩子目前没有明显加重,感冒后的呼噜声虽然有点增大,但是没有明显的呼吸困难,需要吃药观察几天,应该问题不大,暂时不需要手术。
文婷听到我的话,舒了口气,她说感觉心情好了很多。
这时候,孩子的奶奶在旁边对孩子说:“小玉,你长大了当医生啊,像刘大夫一样,当医生多好啊!”小家伙大声地回答:“不!我不当医生!”孩子的奶奶又问:“那你想当什么?”听孩子奶奶这样问,我忽然很感兴趣,想听这个不到3岁的孩子想当什么?
孩子稚声稚气地回答道:“我就当我!”听孩子这样说,我的心忽然被触动了一下。
我忍不住对文婷说:“你听见你孩子的话了吗?你孩子好有灵性。生活中,很多时候,孩子是我们的老师。孩子有很多地方值得我们学习。”文婷点了点头,和我一起笑了起来。
文婷带着孩子走了,孩子说的话却让我回味半天。
“我就当我!”多么有哲理的一句话,这句话出自一个不到3岁的孩子。
我就当我,是的,我就是我,我是非常优秀的,我是这个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个体。这是孩子有自信心的表现。有了自信心,离成功就不远。
有时候,我们这些大人还真不如孩子。当我们遇见问题时,我们会纠结在问题之中。我们首先想到的是困难、焦虑和恐惧,会把找不见自我,迷失了自我挂在嘴边。
我们还特别喜欢把自己的孩子和别人的孩子比较,看到别人的孩子某些方面比自己的孩子好,心里立即不舒服。其实,每个孩子都在做好他们自己,他们都有自己的特点和优点。我们陪伴孩子成长的时候,不能一味地告诉他们应该怎么做,而是应该启发他们有自己的思想,更好地做好自己。每个家长,不是天生的家长,如何做好一个合格的家长,是我们需要终身学习的内容。
做一个合格的家长,要站好三个位置:第一,站在孩子的前面,我们是孩子的第一个老师。我们的所有行为,都会影响到孩子。面对疾病,我们乐观坚强,孩子就会感受到我们给他的力量。我们要不断给孩子正向的引导。
第二,站在孩子的旁边,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孩子因我们而来,不是为我们而来。我们要尊重孩子有自己的思想。第三,站在孩子的身后,时刻保护着他,但是我们不能代替孩子成长。我们要引导他安全地脱离开我们,向独立自主走去。
教孩子如何认识“死亡”
人要时刻活在当下,在有限的生命里,好好地爱父母、爱家人、爱自己、爱生活,这比什么都重要。
那一年,我儿子5岁。一天晚上,和往常一样,我和儿子躺在一起,给他讲着睡前故事。儿子忽然问:“妈妈,你老了,是不是就死了?那时候,你和爷爷、奶奶都死了。”我的心一颤,这小子怎么忽然问这个?我一时语塞,忽然不知如何回答儿子。
儿子没有等我回答,又接着问:“那时候,我看不见你们了,咋办呀?”我担心儿子难过,就骗他:“不要紧,那时候,我们去了天堂。就像你看的猫和老鼠里演的那样的天堂。想我了,你可以给我打电话。”没想到儿子忽然说:“可是那是假的,没有天堂,是不是?”我的心又一颤,这5岁的孩子,怎么啥都知道!
我连忙安慰儿子:“不要紧,即便我们不在了,那时候,你也有了自己的孩子,就像我现在和你一样,就不会孤单了。”“妈妈,我不想让你死!”说完,儿子竟然翻过身,小声抽泣起来。
我的心一惊,泪水顺着脸颊流下。在黑暗中,我擦了一下眼泪,强忍住哽咽的声音对儿子说:“傻孩子,那日子还遥远着呢。”接着,我赶紧打了个岔,给他讲了一个小笑话,他才破涕为笑了。哄儿子睡着后,我感觉泪水仍然顺着面颊慢慢流下。
“妈妈,我不想让你死!”这句话,在我脑海中滚来滚去,忽然之间,带我回到了童年。一天晚上,我和我的妈妈躺在一起,忽然想到了死亡,一想到人死后,什么都看不见了,太可怕了,就哭了起来,对我的妈妈说:“妈妈,我不想让你死!”我的母亲安慰我说:“傻孩子,那样的日子还远着呢。”时间真快,转眼之间,我也有了孩子,我的孩子竟然提了和我小时候一样的问题。死亡,意味着永远地离别,不要说小孩子,就是大人,也会有恐怖的感觉。很多时候,我们故意不去想这个问题,就是为了暂时忘掉死亡带来的痛苦。
如今,我和我的父母幸福地生活在一起,像个长不大的孩子,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幸福生活。可是有时候,看见日益苍老的父母,我非常害怕他们老去的那一天,虽然知道生老病死是人生的规律,可是我却不敢去想,越想越害怕,越想越难过。如果有一天他们离开我,我是否能承受得了?
在一次家长心理课堂上,我向心理咨询师提出“如何面对死亡”这个问题,心理咨询师反问我:“海燕,如果你知道,你的某个亲人明天就要去天堂,你能改变它吗?”我说:“我不能。”心理咨询师说:“既然不能改变,恐惧焦虑是没有任何意义的。我们要活在当下,活好当下。很多时候,人类的烦恼来自对过去的悔恨和对未来的焦虑。过去无法改变,而未来还未到来。我们能做的就是活在当下,和家人快乐地生活在一起。”人要时刻活在当下,在有限的生命里,好好地爱父母,爱家人,爱自己、爱生活,这比什么都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