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自我管理的大成:佛家文化中的“无我”与“舍法”

中国文化博大、深远,以儒家文化为主干。儒家文化与佛家文化、道家文化、法家文化、兵家文化共同打造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框架;这些文化中蕴含的管理思想,建造了中国人管理智慧的大厦。这些文化产生的渊源、背景上的差异,导致了它们在特征上、功能上的差别。

佛、道文化在树立我们的信念、培养我们的思维方式层面上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儒、法、兵较侧重于智慧和方法。如果进一步推敲,儒、法思想较偏重于内部管理,兵家思想较偏重于对外的竞争;如果从另一个角度进行分析,儒家思想更适合管理人事,法家更适合管理事务——正像管子所说“治国以法,治人以德”;如果从管理情景、管理目标的角度分析,儒家思想更适合“治世”,更有利于长治久安,法家思想更适用于“治乱”。

儒家文化主张以仁义治国,要求管理者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也就是说治国以修身为本,惟有修身才能安人,才能齐家,最终达到治国。齐家是治国的一个重要阶段,古代社会,家国一体,家庭(家族)是社会的基本细胞,国家的结构模式模仿了家庭的结构模式。今天,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传统的家庭已发生了质的变化,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宗族社会已逐渐改变,小农经济已被市场经济所替代,小农经济社会下的基本细胞——家庭,已被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市场主体——公司所代替,用现代企业制度建立起来的公司必将成为经济社会的基本单位;同时,按照传统价值观念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价值准则已被现代市场经济的理念、法则取代。在这种情况下要想使传统的儒学与现代市场经济相结合,就必须对其进行理性的分析、理性的改造,例如对修、齐、治、平做这样的改进:修身、齐公司、治国、平天下。齐公司即是按照公司制度,也就是现代企业制度的精神管理公司,改造传统的家庭观念和社会观念,以法制的精神,树立“制度第一,总裁第二”的管理理念,改进我们的管理,改进我们的社会,从而由近及远、由小而大,使天下大治。

佛家文化以宇宙时空观来看待人类、看待人生,旨在使一个悲观的人类变成一个充满自信的人类,并教育人不断地做有益于社会、有益于他人的事情,只有这样的人才能永远向着佛道迈进。人类为什么是悲观的呢?因为人一生下来最终的结果是死亡,生老病死是人类的苦难,伟大的佛陀释迦牟尼就是想让人类在精神上摆脱这样的命运——他放弃了优裕的贵族生活,苦苦修行,最后以包含宇宙的胸襟创立了佛教,以无限的时空看待永恒的生命。

人的前途是光明的,生与死是一回事,那不过是物理形态上的变化,生命是永恒的。

后继的佛陀们沿着佛祖的足迹,继续探索宇宙的真谛。他们看到人不能光为理想而活着;还要为当下而活着,于是让人们追求无念、无住、无相、无我的境界,以更好的精神状态,以忘我的舍法之境界最大限度地普渡众生。后来毛泽东主席倡导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抱着只求耕耘、不求收获的信念默默地发挥好自己的社会作用、为他人谋幸福,也体现了他博大、慈爱的胸怀。

忘我就是忘掉我,我是什么?

我是由非我之因素构成的,比如财富、权势、美色、莫名的烦恼等等。如果一个人在工作、劳动的时候,大脑一直被一些无谓的东西占据,诸如名、利,还为一些纠纷而耿耿于怀,更有甚者,坐在飞机上,总担心飞机会掉下来——这些忧虑令人苦不堪言,哪能干好工作呢?如果从能量的角度分析,一有念头,能量即被占用,用公式表示即为:

能量剩余(现有能量)=能量来源—能量占用全心全意=身体状况—占用(财、色、权、烦等)=忘我

能量占用越多,剩余能量越少,做事情的状态就越差;如果剩余能量是负数,那就最好什么也不干,否则能量透支,身体一定会出问题。反之,能量占用越少,剩余能量就越大,人的精神状态就越好。当能量占用等于零时,人就达到了忘我的境界。《红楼梦》上说:宝二爷见到姐姐,忘了妹妹;见到妹妹,忘了姐姐。后来宝玉出家,变得拿得起、放得下,大致也体现了佛法布施的精神。

佛陀们创造的这些理论,就是让人们通过修行使得能量占用趋近于零,从而全心全意地投入到生活、工作中去,最大限度地快乐,最大限度地发挥好自己的才干,以追求人类的幸福。

追求佛的真谛就是舍法,即舍去以前之法,做到无法,也就是永远不要做教条主义的奴隶。佛经中讲过一个故事,说一个人过河,河对岸是一座山,可是这个人过了河,仍然背着船去上山。故事很简单,意义却不简单;无法不易,舍法更难。

佛教给我们的不仅是一种信念,也是一种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