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父母有没有给孩子面子

每一个人都有自尊心,孩子当然也不例外。在生活中,伤害孩子自尊心的事是屡见不鲜的。如当着同学的面数落孩子“没有人家聪明”,“脑子笨”;凭借父母的权威,强迫孩子按成人的意图行事;使自己的孩子在众人面前“丢面子”,甚至打骂孩子。

父母自认为这是对孩子严格要求,让孩子吸收教训。却不知这样的做法会在孩子幼小的心灵中留下难以抹去的伤痕,成为许多心理问题的诱发因子。

根据教育博士简·内尔森的观点,把孩子置于屈从位置的权力斗争只会引起报复,反抗或自闭。孩子损失的是面子,而父母损失的是影响力。说教,威胁和惩罚产生距离和敌意,而留面子的方法产生的是亲近与信任。

实际情况正如简·内尔森所述,孩子如若被父母当众揭短,甚至被揭开心灵上的“伤疤”,那么孩子自尊、自爱、自信的心理防线就会被击溃,这是教子的大忌,绝不可掉以轻心。要做到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要在别人面前特别是不能在众人的面前揭孩子的“伤疤”。

有个男孩回忆起童年这样说:“我从小就是个爱交朋友的人,在院子里,我的朋友最多,后来上了学,我的朋友变得越来越多,他们很多人放了学之后都要来我家,一起做功课,一起玩,非常开心。可是后来……后来不知怎么了,随着我的年龄的增长,父母的脾气也增长了很多,他们经常批评我,很少给我留面子,有时因为一件小事,唠叨得没完没了。更让我无法接受的,他们总是在朋友面前说我,这让我好没有面子,在朋友面前抬不起头来。慢慢的我就疏远了那些朋友,总觉得朋友在笑话自己。很多时候,我觉得自己并没有做错什么,可是父母一说我,让我很尴尬,很没面子。”

这个男孩的遭遇,很多孩子都有过。每个人都有面子,孩子也如此,不管是什么原因丢了面子,都会使人感到难过,更何况是这种原因?也许在父母看来,对自己的孩子进行管教是不需要分场合、讲究分寸的。孩子错了就管,有什么不可以吗?

父母管孩子是天经地义的事情,是“谁都管不着”的事情。这是几千年来,中国社会的封建传统所致。就像一棵大树,已经扎下了根,很难从根上动摇。当然,我们在这里所要讨论的并不是管不管孩子的问题,问题在于如何去管。

在管束孩子的过程中留面子并不意味着放弃管束,作为家长,你的责任依然是定出规矩,教会孩子合适的举止。不可避免地,你会面临不得不当着别人的面教导纠正你孩子的行为。下面是一些方法,使用它可能会使“我赢,你输”的战争变成“双赢”的局面。

1.给孩子以选择,指明摆脱尴尬境地的办法

“我让我9岁的儿子凯西自己决定什么时候弹钢琴,怎样弹,我们不讨论他是不是愿意弹的问题。这种方法大大减少了关于弹钢琴的争论。”

2.让孩子了解后果

你在给孩子选择以后,必须接受孩子的决定。而孩子也必须接受决定产生的后果。比如,假设三岁的孩子拒绝你提供的两种早点选择,最好的方法是随他不吃早饭,实事求是地告诉他:“我恐怕到午饭之前你得挨饿了。”接受孩子的选择,然后做你自己的事,孩子一两个小时不吃东西是完全没有问题的。如果孩子抱怨说饿,可以说,“你可以吃些水果当点心,但是午饭之前我是不会专门为你再准备一餐了。”

3.给孩子讲道理

有时,孩子会在公共场合做出你不得不马上采取行动的事,不要羞辱孩子,但是必须阻止他,比如,你在邻居家做客,而你4岁的孩子开始在沙发上蹦跳,你可以平静地告诉孩子停止蹦跳,实事求是地解释道理:“你必须马上下来,以免沙发坏掉或者你自己受伤。”如果孩子不听,轻轻地,但是坚决地把他从沙发上抱下来,如果他大哭大闹,还是跳上沙发,缩短你做客的时间,马上把孩子带回家。

4.向孩子提供动机

用留面子的方法向孩子提供动机与贿赂性质不同。孩子离开可能的对恃场面时是获得,而不是失去,动机可以是实际的,也可以是心理上的。你可以说:“等你把房间收拾干净以后,我们就吃甜点”;也可以说:“你平静下来以后,还可以回到餐桌上来。”不管你用哪一种办法,你告诉了孩子他的努力不会白费,孩子需要看到他的努力得到补偿。

尊重孩子,保护他的面子,这对孩子的成长来说是极为重要的。站在孩子的立场尊重孩子,会有益于孩子形成一种自重、自爱、自尊,并要求受到别人尊重的情感。具有这种情感的孩子,在人际关系上,能尊重自我又能尊重他人,因此也能受到别人的尊重,在生活中就会自信心高,责任感强,有进取精神。

美国教育学家卡耐基说:“一句或两句体谅的话,对他人宽容,这些都可以减少对别人的伤害,保住他人的面子。”你对于孩子应该采取这种宽大为怀的态度,站在孩子的立场,以商量的口气与孩子对话,这样孩子才会心悦诚服地与你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