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炒股的三大心理误区及克服

2002年,心理学家丹尼尔·卡纳曼和经济学家弗农·史密斯因在投资心理学领域的卓越研究而荣膺诺贝尔经济学奖,这是第一次把诺贝尔经济学奖颁给了心理学领域的研究成果,也就是从那时起,这一领域的研究开始步入西方正统投资研究的殿堂。经济学家们意识到很多投资者在买卖股票时通常是非理性的,研究结果也显示,相当多的股票投资者在作出买卖股票的决策时受到心理误区的影响。

股票投资心理误区是指由于投资者过于自信或人脑特有的对复杂信息简化处理的倾向所导致的对事物的错误认识,从而作出错误的股票买卖决定,进而导致财富的损失。

一、炒股应避开的三大心理误区

1.过于自信

过于自信的投资者表现为,他们认为自己拥有比一般人更丰富的信息,且认为自己比一般人能更好地理解和分析这些信息,还有就是相信自己基于上述信息的预测能力。过于自信使得投资者过于确定他们的预测结果和相信自己控制局势的能力。这种过于自信的感觉主要是由信息幻觉和控制幻觉造成的。

(一)信息幻觉。指的是投资者认为信息的增加可以提高预测的准确性,从而增加决策的正确性。事实却并非总是如此。在互联网如此发达的今天,普通投资者通过网络就可以获得不亚于专业人士的海量信息,但由于他们中的绝大部分人都没有受过专业的处理信息的训练,加之人脑固有的把复杂信息简单化的倾向,所以,他们得出的结果往往是不恰当的,随着解读信息的不断增加,他们往往不自觉地步入过于自信的心理误区。

(二)控制幻觉。控制幻觉是由以下几种因素造成的:首先是积极选择;其次是熟悉程度,人们越熟悉某种东西,越有一种能够控制的感觉;第三是信息量,随着获得的信息量不断增加,控制的幻觉也在强化;第四是成功的经历,当一项决策事后被证明是正确的,它往往被归因于技巧和能力,相反,当一项决策事后被证明是错误的,它往往被归因于坏运气。人们经历的成功越多,越容易把它归功于自己的能力,即使中间有很多运气的成分。在牛市期间,赚的概率比较大,但人们往往把成功归功于自己的能力,从而使他们变得过于自信;而过于自信又导致人们在牛市期间交易过于频繁而承担过大的风险。

股票买卖是一个困难而复杂的过程。它牵涉到收集信息、分析信息和基于这些信息所作出买卖股票的决策。过于自信使投资者高估了他们所拥有的信息的精确性,而且高估了他们分析信息的能力,它将导致糟糕的股票买卖决定,从而造成财富的损失。过于自信的投资者倾向于买入高风险的股票和倾向于分散化不足的投资组合,而且过于自信的投资者交易过于频繁。总体来说,投资者普遍高估了他们所获得信息的精确性,在分析时也往往容易走入心理误区。过于自信的投资者非常相信自己对股票的估价,很少关心别人对股票的评价。他们相信自己频繁交易的回报在扣除交易成本因素后会大于买入并持有策略。但研究结果显示的结论却恰恰相反,大部分频繁交易的投资者在扣除成本后的回报都落后于买入并持有策略。

需要指出的是,研究显示,从总体上看,男性比女性在股票买卖中表现得更加自信,其中,单身男性表现得尤为自信。因此,单身男性在投资股票时尤其要注意克服过于自信的心理误区所带来的不利影响,并有意识地减少交易次数。

2.无法忘记过去

每个股票投资者都听过这样的投资建议:“低了买,高了卖”,但在实际操作中,却很难做到。为什么?“无法忘记过去”这个心理误区或许就是问题的症结所在。

所谓“无法忘记过去”,指的就是投资者是在用过去的投资结果来评估当前的投资决策,也就是说,刚取得盈利的投资者倾向于去承担更大的风险,而刚经历亏损的投资者则倾向于不愿去承担大的风险。

“无法忘记过去”的心理误区主要表现为以下四种形式:

(一)“捡来的钱”效应。指的是投资者不把盈利看成自己的钱,而把它们当成捡来的钱看待。由于投资者不把盈利部分当成自己的钱,因此,投资者通常把这部分钱投入到风险很大的投资活动中去。

(二)“蛇咬”效应。指的是投资者在刚经历亏损后不愿再去承担风险,中国有句古话:“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说的也是这种心理现象。它在股票买卖上的含义是投资者在股票市场上刚经历了亏损以后,不愿再购入风险较大的股票。

(三)“试图翻本”效应。与“蛇咬”效应恰好相反,它指的是投资者在经历了亏损后有一种去冒极大的风险、试图一下子翻本的欲望,它对股票买卖的影响表现在经历了亏损的投资者愿意承担很大的风险以求马上挽回亏损。

(四)“偏向现有持股”效应。是指投资者偏好于已经拥有的而不愿去接受尚未拥有的东西。“偏向现有持股”效应也可以理解为“不作为”效应,这种心理误区导致投资者不关心股票风险和收益的特点,而是偏好于保持已有的投资,卖掉原有的股票会引起痛苦和损失的感觉。这种效应预示着此类投资者将会保持他们的投资组合不变,投资决策越是复杂,投资者越是倾向于什么也不做。在现实生活中,可供选择的股票数量实在太多了,结果,投资者往往选择避免去改变已有的投资组合。

“无法忘记过去”的心理误区对股票买卖的影响很大。记忆本身有适应功能,过去所经历的结果决定着将来是追逐它还是避免它,它有点类似于马克思主义里面的“形而上学”。“捡来的钱”效应预示着投资者在取得盈利后将系统性地投资于高风险的品种,高风险的股票通常表现为极端反常的高价格,所以,“捡来的钱”效应可能诱使投资者在这些股票的高端购入它们。需要指出的是,此效应加重了过于自信的心理误区,因为过于自信的投资者交易过于频繁且购入风险过高的股票;“蛇咬”效应预示着投资者在遭到损失后将系统性地降低所要承担的风险,所以“蛇咬”效应倾向于诱使投资者在股票价格的低端卖出股票;“试图翻本”效应预示着投资者在蚀本之后倾向于系统性地增加投资的风险;“偏向现有持股”效应则预示着投资者会长期持有现有的投资组合。

最后需要指出的是,当太多的投资者受到上述心理误区的影响时,整个股票市场也将会受到影响。“捡来的钱”效应的心理误区导致投资者去购买高得离谱的股票,从而产生股价泡沫;“蛇咬”效应的心理误区则导致投资者为避免风险而在股市泡沫破裂后仍不断抛售股票,以至于股价跌入过低的区域。

3.趋利避害

一般来说,人们的心理倾向于避免引起后悔的行为,追求引发自豪感的行为。后悔是由于以前的决策最终被证实是错误的而产生的心理痛苦,自豪感则是由于以前的决策最终被证实是正确的而产生的心理愉悦。后悔和自豪情绪对投资者决策的干扰有非常大的影响,并可能导致财富的损失。

我们已经明白,害怕后悔是指作出错误决定后的心理痛苦,追求自豪则是指作出明智决定后的心理欢乐。不幸的是,上述心理误区导致投资者的股票买卖行为严重违背现代的投资组合理论,这时投资者从一个风险规避者变成了一名风险追求者。而现代投资组合理论成立的一个重要假设就是:所有的投资者都是风险规避者。具体一点说就是,害怕后悔和追求自豪致使投资者过早地卖掉盈利的股票和过长时间地持有亏损的股票,从而导致财富的损失。一方面,害怕后悔导致投资者持有太长时间价格已经下跌的股票,其主要原因是一厢情愿地等待价格至少恢复到其购买价的水平,也就是俗称的等待“解套”,然后可以在这个价格上毫不后悔地卖出股票。如果投资者“割肉”卖出,则意味着该投资者在该股票的这一轮炒作以失败告终,也就是说,等于承认作出了糟糕的买入决定。另一方面,当投资者卖掉已经增值的股票,会有自豪的感觉,他们会自夸自己作出的买入决定是多么明智,追求自豪感的投资者常常过早地卖掉已经盈利的股票,过早地将盈利与自豪感提前收获。总之,在牛市期间,由于股票普遍是增值的和追求自豪感的原因,投资者的买入卖出的次数会增加,以至于不能完全收获牛市上涨的全部成果;在熊市期间,由于股票普遍贬值和害怕后悔的缘故,投资者通常选择持股等待价格上涨以求“解套”,以至于经历了熊市的全过程。因此,害怕后悔和追求自豪感的心理误区均会导致财富的损失。

另外,股市上涨时成交量放大和股市下跌时成交量减少也证明了害怕后悔与追求自豪感心理误区的大量存在。

后悔和自豪的心理误区还有一个特点,即与消息的类型有关。首先,由于整体经济因素的影响导致股票的齐涨齐跌不会产生自豪或后悔,因为这种因素被认为不在他们的控制之下,比如,印花税上调导致的股市下跌就不会产生后悔的痛苦;其次,如果出的利好消息是关于具体公司的,则会诱使投资者过早地抛售(追求自豪感),如果出的利空消息是关于具体公司的,则会诱使投资者持有时间过长(害怕后悔)。总之,当遭受股市损失的时候,如果该损失和他们自己的决策紧密联系,则后悔的痛苦要大一些;如果造成损失的因素不在他们的控制之下,则后悔的感觉要小一些。

二、树立正确投资意识,克服炒股三大心理误区

既然这三个心理误区对股票投资者的损害这么大,那么有没有好的方法来规避呢?答案是肯定的。

1.准确理解心理误区

如上所述,股市里的投资者主要存在三个方面的心理误区,准确理解自己和别人身上存在的这三大误区,是投资者规避它们的前提。

2.控制可能成为心理误区诱因的行为习惯

有些行为习惯不仅是心理误区的诱因,而且有时还放大心理误区的影响,因此,要有意识地对这些行为习惯加以控制。

(一)每个月查看一次股票。通过每个月查看一次股票代替每个小时查看一次股票,可以有效地规避“捡来的钱”效应、“蛇咬”效应和追求自豪感等心理误区。

(二)每个月只交易一次且固定在某一天。比如,固定在每个月的15日交易一次,每月交易一次可以有效规避“过于自信”的心理误区。

(三)每年检查一次投资组合,看其是否行进在完成投资目标的轨迹上。

3.量化投资目标

很多投资者忽略了这个投资程序中最简单的步骤。大多数投资者仅仅有一些模糊的投资目标,比如“赚得越多越好”,“投资为了养老”等一些模糊的表述,这些模糊的表述不利于指明投资方向,也不利于规避心理误区。确立量化的投资目标和实现该目标的路径是重要的,比如“10年内增值到100万,年均增长6%”等就属于量化目标。量化目标有几个好处,一是使注意力集中在长期和远大的场景,而不是眼前的短期波动;二是用更长远的目光来看待投资的进程;三是决定投资行为是否符合目标的实现。

4.分散投资

虽然完全按照现代投资组合理论建议的那样去分散投资是不可能的,但是只要按照下述一些分散投资的原则去做,投资者将会有出色的表现。

一是拥有不同类型的股票。一般来说,15只来源于不同行业的股票就可以拥有不错的分散投资的效果。据研究显示,15只不同类型的股票构成的组合可以减少大约90%的非系统风险。这里要注意的是不同行业,如果是15只银行股组合在一块是没有分散投资效果的。

二是不要购买你所供职公司的股票。你已经将你的人力资本投入到了你所供职公司,也就是说,你的收入完全依赖于这家公司,因此,为了将你“真正的全部资产”分散投资,不要将你的金融资本再投入到这家公司。

三是买点债券。一个分散化的组合应该包括一些债券,因为债券和股票是两种完全不同类型的投资品种。一般情况下,二者的相关度很小,哪怕是在原股票组合上加入一点债券,整个组合的风险收益状况都会有较大改善。

做到上述几点,可以使投资者在投资股票时避免灾难性的损失。记住,分散投资是抵御心理误区有效的防火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