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都有一颗中国心
- 国家命运:中国“两弹一星”的秘密历程
- 陶纯 陈怀国
- 1781字
- 2015-04-10 13:50:19
钱学森回国不久,在美国,又有三位杰出的科学家加入了回国的行列。他们的回国之路,也很不顺利。
美国康奈尔大学航空工业研究生院,一天,课余时间,教室外聚集了许多学生,一些路过此地的教授也加入到了围观的学生们中间。中间的空地上立着一个垃圾筒,一位瘦高的中国男人从地上的书堆里拿起一本,撕开后丢进垃圾箱内燃烧的火焰中。学生们不明白他为什么这样做。
他叫郭永怀,是著名的空气动力学家,加州理工学院博士,康奈尔大学教授,他也曾是冯?卡门的学生,算是钱学森的师弟。他跟冯?卡门读博士的时候,自选了一个极具挑战性的课题——“跨声速流动的不连续解”作博士论文,冯?卡门都认为这是一个最难的课题,郭永怀居然顺利攻下来了,拿到博士学位后,他也成了美国有关部门跟踪的对象,就像钱学森一样,也被禁止离开美国,并长期受到监视。为了能顺利回国,他则采取了另一种抗争的方式。为了表明回国的决心,郭永怀公开烧掉了自己的几千册藏书,大量的研究笔记和授课讲义。
一本书烧完了,郭永怀又捡起一本,撕开,投入火堆。
上课铃响起,郭永怀准时踏入教室。拿起一支粉笔,只几笔便在黑板上画出一架漂亮的飞机,然后在黑板的另一侧写出一连串的公式。写完了,粉笔刚好也完了。郭永怀转过身的同时,也不看,手指轻轻一弹,粉笔头飞出去,准确地落入墙角的纸篓里。
郭永怀说:“现在开始讲课……”
一位女同学突然道:“郭教授,我能问个问题吗?”
郭永怀说:“请讲。”
女学生说:“你为什么要烧掉你的书?”
郭永怀说:“这不是课堂上该问的问题,不过我愿意回答你——为了回国。”
女学生说:“书可以带走,也可以送人,我还是不明白,为什么要烧呢?”
郭永怀说:“书里面也许有美国国家机密,带走、送人都是间谍行为。”
学生中有人笑了,郭永怀也轻轻笑了。
女学生又问:“你为什么去中国呢?通道美国不好吗?”
郭永怀纠正道:“不是去,是回。我回我的祖国,难道不好吗?”
教室里一下子安静下来。学生们也许这才理解了他们的老师,一个文质彬彬的中国人,一个真正的爱国者。这期间,台湾方面派出的人几次“拜访”他,希望他能到台湾去,条件自然无比优厚。他坚决地回绝了。
1956年春天,郭永怀终于回到了祖国。
郭永怀酷爱音乐,喜欢集邮和摄影。回国时,他和妻子李佩除了随身的衣物之外,从美国带回来的全部家当都在三只木箱里,里面有一千多张唱片,三本集邮册和一架照相机。后来郭永怀投入原子弹研制,夜以继日,他的业余爱好全都放弃了,无奈之下,唱片送给了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三大本珍贵的集邮册送给了国家邮政部门,只留下了一架照相机作为纪念。
和郭永怀采取的办法不同,著名核物理学家张文裕、王承书夫妇却是用另一种方式踏上了回国之路。张文裕是英国剑桥大学的博士,毕业后到美国密执安大学担任物理学教授,他的妻子王承书是在密执安大学读的物理学博士,毕业后留校任教。两口子一心想回国,又不想把自己辛辛苦苦攒下来的书籍、资料丢掉,他们想带回祖国去,以便将来之用。但如果装箱去办托运,美国移民局会扣押不说,也许还会给他们戴上一顶间谍的帽子,为了不找麻烦,两口子就想了个办法,每逢夜深人静之时,儿子睡了之后,他们就开始整理书籍、资料、讲课笔记,按照投递标准——每六磅一包,打成小包裹。白天,由王承书出面,分别从几个邮局,将包裹寄到北京的姐姐家,以及香港的朋友家,以便能逃脱检查。
就这样断断续续用了一年多的时间,将三百多个包裹寄走了。这近两千磅的书籍资料,都是非常宝贵的,饱含着两位爱国科学家的赤诚之心。
他们的回国申请过了一年才有音讯,令人气愤的是,移民局说,他们两口子可以回中国,但他们的儿子是美国国籍,美国政府不能给一个美国公民发放到赤色中国的通行证!
张文裕王承书愤怒不已,他们表示:儿子的护照宁可不要了,也要把儿子带回中国。
在与中国关系较好的印度使馆的帮助下,他们一家才终于拿到回国的签证。由于回国心切,家里的两部小汽车、电视机、电冰箱,还有不少家具,来不及卖,只好送了人。
正是由于有了像钱学森、钱三强、郭永怀、王承书这样的爱国知识分子,新中国的科技事业才奇迹般地迎头赶了上来。后来人们统计过,早期参与中国“两弹一星”的著名科学家,绝大多数都是新中国成立后回国的,其中相当一部分来自美国,他们大都是冲破重重阻力,才踏上回国征程的。不说他们后来的历史功绩,单是他们放弃优厚条件,甘愿回国效力这一壮举,就值得大书特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