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江畔湖 历史悠久古韵犹存

湖南的历史,与整个中华民族的历史一样悠长。早在旧石器时代,就已经有古人类活动在湖南。据考古发掘研究,12000多年前,先民们就开始在这里种植水稻;5000年前,他们在此过上了定居生活,主要以原始农业和家畜饲养为生。1991年,湖南常德城头山原始社会古遗址的发现,把中华文明史向前推进了近两千年。

古代湖南

西汉·彩绘云纹漆卮

卮通高16、口径15.2厘米。木胎、筒状,一侧设圆,上置扁平盖。器外满髹黑漆地,朱漆绘大幅气纹。漆卮造型优美,纹饰清丽,是汉代实用漆器的精品。

夏、商和西周时期,湖南现行行政区域属于《禹贡》九州之荆州的南境,是“荆蛮”和“夷越”的主要活动区域。

春秋早、中期开始,楚国势力逐渐越过长江;至战国中期,湖南全境被纳入楚国版图。在中原文化的影响下,又融合了当地的土著文化,形成了风格独特的楚文化。从现代发掘的楚墓遗址发现,楚国时期的湖南得到了统治者的大力开发,经济文化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很多行业也取得了重大的成就,如纺织业、冶铸业、髹漆业、琉璃业。当时,楚地的铜器制造和使用已经相当广泛,并逐渐进入铁器时代。战国后期,楚国三闾大夫屈原被流放至湖南沅湘一带,此后,屈原写下了《九歌》、《九章》等伟大爱国优秀诗篇,丰富了中国古代文化。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在全国实行郡县制,湖南地区设置了黔中郡和长沙郡。西汉实行州、郡、县三级制,与封国并行,这里设有武陵郡、桂阳郡、零陵郡和长沙国。从西汉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书、帛画、丝织品和漆器可看出,湖南当地的工艺文化水平又有了进一步的发展。三国时期,这里是蜀汉和东吴的角逐之地。两晋时期,这里首次设立了以“湘”命名的“湘州”。及至南北朝时期,“湘州之奥,人丰土闲”。

唐代时,这里设立了湖南观察使,为湖南建制之名始,此时湖南已是“地称沃壤”。五代时马殷立国湖南,当时,湖南的茶叶大量外销。但从整个中国历史来看,宋代以前的湖南开发主要集中在洞庭湖地区和湘江流域,湖南其他地方还比较落后。

宋代时,这里设立了“湖南路”。因政局变乱,大量人口南迁,洞庭湖地区和湘江流域开始了大量垦殖,农业发展蓬勃兴起,粮食产量日益增多,湖南在全国的地位也得以迅速提升。北宋末年,湖南人口已达570多万。经过元末明初的战乱,湖南人口锐减,直至清嘉庆年间,人口恢复到1975多万,自此有了“湖广熟,天下足”之说。清代时,分湖广省置湖南省,此后省名沿用至今。

在经济发展的同时,湖南的文化教育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千年学府”岳麓书院就位于长沙岳麓山下,据统计,南宋末期,湖南共有51家书院。明清时书院、学宫更是兴盛。雍正元年,湖南开始单独举办乡试。在文化日益昌盛的背景下,湖南出现了如宋代周敦颐、明代李东阳和清代王夫之等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

富饶的洞庭湖流域

千百年来,洞庭湖流域一直是湖南乃至全国的“鱼米之乡”。如今,它还是长江天然的调蓄湖泊和全球重要的湿地之一。

近代湖南

第一次鸦片战争之后,中英两国签订了《南京条约》,中国被迫开放了上海、宁波、福州、厦门、广州五口通商。随之,一些传统的陆路商道受到了严重影响,甚至迅速衰落,如从湖南长沙、湘潭至广州的传统商道。

沿海航路的开辟,使得鸦片走私更加猖獗,进一步加剧了晚清湖南的社会动荡,逐渐演变为此起彼伏的大规模的农民起义运动——太平天国运动。自湘军镇压太平天国起义后,湖南的保守派势力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他们顽固地排斥外来的新鲜事物,以致在全国引起极大反响的洋务运动在湖南竟是默默无闻。

中日甲午战争后,湖南成为维新运动最富生气的省份,学堂如雨后春笋般在湖南各地出现,一时间蔚然成风。与此同时,近现代机器工业也开始在湖南出现,如矿山、邮政、电报局、轮船局的先后建立,全省上下推行新政,除旧布新,呈现出一派勃勃生机的景象。

1898年9月,慈禧太后在北京发动政变,谭嗣同等六君子殉难后,全国维新运动宣告失败,湖南各项新政也随之停办。自岳州(1899)和长沙(1904)被先后开辟为商埠,帝国主义势力开始涌入湖南,这在客观上影响了一部分绅商投资于近代工矿企业。

岳麓书院

岳麓书院二门上悬“名山坛席”匾额。“坛席”即坛位,除地为坛,上设席位,以示生徒对老师的尊敬。门联是“纳于大麓,藏之名山”。上联出自《尚书·舜典》“纳于大麓,烈风雷雨弗迷”,下联出自《史记·太史公自序》“藏之名山,副在京师,俟圣君子”。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此后两个月内,湖南、陕西、广东等15个省先后脱离清政府。湖南则成为首先响应的省份,并在起义胜利后迅速出兵援鄂,有力地支持了武昌革命政权。

自袁世凯攫取革命政权后,湖南更是成为南北政治争夺的焦点。此时,湖南的资本主义经济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据统计,1912~1919年间,湖南新建有18家规模相当的工厂,其中矿业的发展最为迅猛。工人阶级队伍的迅速扩大,为革命的迅速深入和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变创造了条件。

1915年,新文化运动开始在全国各地兴起。在新文化运动的影响下,湖南《大公报》开始使用白话文传达新思想,并对袁世凯的复辟活动进行了猛烈的抨击。

俄国十月革命爆发后,中国的先进知识分子开始觉醒。1918年,毛泽东、蔡和森等人发起、组织新民学会,学会宗旨是“改造中国和世界”,希望通过俄国革命的方式改造中国。学会成立后,经常组织会员和进步青年讨论国家大事和世界局势,学会还组织了留法勤工俭学活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思想在湖南的传播。

1919年,五四运动揭开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毛泽东、何叔衡等人在长沙组织了声势浩大的反帝爱国运动。1920年,长沙共产主义小组成立。1921年7月,毛泽东、何叔衡出席了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同年10月,中共湖南支部成立。从此,湖南人民的革命斗争出现了新局面。1922年9月14日,在中共湘区区委领导下,安源路矿17000名工人举行大罢工并取得胜利,震动全国。

1927年9月,中央特派员毛泽东和中共湖南省委领导在湘赣边界发动了秋收起义,并开辟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随后几年,彭德怀、滕代远、黄公略领导平江起义,建立了湘鄂赣根据地。贺龙、周逸群、段德昌等人建立了湘鄂西根据地。任弼时、贺龙、关向应、夏曦、萧克等创建了湘鄂川黔根据地。这些根据地在极其艰难的情况下开展土地革命,实行“工农武装割据”,粉碎了国民党军无数次围剿。与此同时,白区人民也为反对日本侵略东北、声援“一二·九”运动等举行游行示威。

卢沟桥事变爆发后,湖南人民开始了轰轰烈烈的抗日救亡热潮。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湖南涌现出各种抗日救亡团体,如妇女抗敌后援会、学生抗敌后援会、职工抗敌后援会等。湖南省政府主席张治中采取了与共产党合作抗日的方针,因而在抗战初期,湖南的救亡运动进行得有声有色。

1949年8月4日,湖南省政府主席程潜和长沙绥靖公署主任陈明仁将军审时度势,顺应民心,宣布脱离国民党,并通电起义,湖南获得和平解放。从此,湖南进入一个新的历史发展时期。

现代湖南

作为传统的农业大省,农业经济长期处于湖南整体经济的重要地位。近些年来,在巩固发展农业的同时,湖南还大力发展服务业和现代工业,而且取得了一系列建设成就。如今,机械、冶金、石化、造纸、卷烟、纺织和电子等行业发展迅速,已成为湖南经济的支柱产业。同时,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湖南的文化建设发展也位居全国前列,其中广电、出版、报业和娱乐四大优势文化产业在海内外产生了巨大影响。

进入21世纪后,湖南提出了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市化的发展战略,大力推进科学发展,全省经济建设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据统计,2006~2012年,湖南省经济总量年均递增14%。2013年,湖南地区生产总值达24501.7亿元,同比2012年增长了10.1%,连续六年位居全国前十。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099.2亿元,增长了2.8%;第二产业增加值11517.4亿元,增长了10.9%;第三产业增加值9885.1亿元,增长了11.4%。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地区生产总值36763元,增长了9.3%。按区域分,长株潭城市群生产总值10539.2亿元,比2012年增长了11.5%;环长株潭城市群生产总值19645.4亿元,增长了11%;湘南地区生产总值5016.7亿元,增长了10.3%;大湘西地区生产总值3141.2亿元,增长了8.8%;洞庭湖生态经济区生产总值6246.1亿元,增长了10.5%。

近五年来,湖南共取得科技成果4500多项,并获全国科技奖励118项,连续多年位居全国前五。其中,超级杂交水稻创下百亩连片亩产988.1千克的新纪录,涌现出“天河一号”和“天河二号”超级计算机系统、天拓一号技术实验卫星以及中低速磁悬浮列车等一批国际国内领先的重大科技成果,综合科技实力跻身全国前列。

长沙全景

长沙世界之窗公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