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认识高血脂,幸福生活的“隐形杀手”(3)

那么这种综合征和高血脂又有什么关系呢?医学专家经过长期的研究探索,发现了代谢综合征的常见发病模式是这样的:中心性肥胖→高血脂→高血压→高血糖→心脑血管疾病等。

大家可以看到,高血脂在里面占据了关键的一环,它是身体从亚健康状态到患上疾病的一个转折点,不得不引起我们的重视。

在这里我必须要提醒大家,如果你的体形不够标准,显然已经超重或者达到了肥胖的程度,并且同时还有高血脂,就一定要警惕代谢综合征找上门来。想要知道我为什么这样说,大家可以先看看代谢综合征的诊断标准。假如某个人在具有必备指标的基础上至少还具有其他指标中的任何两项,那么就可以确诊是代谢综合征。

这个“必备指标”就是中心性肥胖。在我国,男性腰围大于等于90厘米或者腰臀比在0.9以上,女性腰围大于等于80厘米或者腰臀比在0.8以上,就是中心性肥胖了。

其他指标包括下面这些:

甘油三酯水平升高:甘油三酯≥1.7mmol/L或已接受针对性的治疗。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降低:男性<;1.03mmol/L女性<;1.29mmol/L或已接受针对性的治疗。

血压升高:收缩压≥130mmHg或舒张压≥85mmHg,或已接受降压治疗,或此前已被诊断为高血压。

空腹血糖升高:空腹血糖≥5.6mmol/L,或已被诊断为2型糖尿病。

大家可以看出来,假如你是高血脂患者,往往意味着甘油三酯水平升高以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降低,这已经具备了两项,假如再有中心性肥胖,毫无疑问就是患有代谢综合征了。所以,假如你已经出现高血脂,就一定要努力控制自己的腰围了,避免再出现中心性肥胖。

对待代谢综合征重在预防,为此我们必须做的事情是拥有健康的生活方式,主动控制每天摄入的总热量,同时改变饮食结构,尽可能低脂饮食,各种油脂摄入应小于总热量的30%,胆固醇摄入小于每天300毫克。而且,由于饱和脂肪酸会使代谢综合征日益加重,所以我们要多食用含有不饱和脂肪酸的食物,如核桃、杏仁、榛子等,少吃含有反式脂肪酸的食物,比如人工奶油、冰淇淋、油炸及膨化食品等。与此同时,还要适当增加运动量,以减轻体重。

高血脂与脂肪肝“狼狈为奸”,让肝脏不堪重负

高血脂除了经常和高血压、高血糖相伴而生之外,它还喜欢和脂肪肝“狼狈为奸”。相信大家会觉得这个不难理解,都是脂肪嘛,只不过一个是血液里面脂肪含量高,一个是肝脏里面脂肪含量高。这样理解本身没什么错,但在这里我有一些问题想要向大家澄清。

在澄清之前,让我们先来看看什么是脂肪肝。

“脂肪肝”这种疾病很好理解,顾名思义就是肝细胞里堆积了过多脂肪。当然,根据这个“过多”的程度,脂肪肝也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我们正常人每100克肝湿重,含4-5克脂类,其中磷脂占50%以上,甘油三酯占20%,游离脂肪酸占20%,胆固醇占7%,其余为胆固醇酯等。当肝细胞内的脂质蓄积超过肝湿重的5%时,就可以视作“脂肪肝”了。脂肪含量占肝湿重的5%-10%,是轻度脂肪肝,脂肪含量在10%-25%,是中度脂肪肝,比例再高,就是重度脂肪肝了。

和高血脂一样,脂肪肝也有一个很可怕的特征,那就是发病初期人体感觉不到什么症状。轻度脂肪肝几乎很少有人能感觉到,患者只会有一些疲乏感,大多数都是在体检的时候发现的。即便是中度脂肪肝,也只有一部分病人会出现食欲不振、疲倦乏力、恶心、呕吐、肝区或右上腹隐痛等症状。由于这些症状没有特异性,跟一般的慢性胃炎、胆囊炎相似,所以往往会被当作胃病或者肝炎,不容易被发现,等到症状严重的时候往往已经是重度了。

所以假如大家血脂高,最好也查查自己的肝脏,因为在高血脂患者中,脂肪肝的发病率远远高于普通人。与此同时,脂肪肝人群也常受到各种高脂血症的光顾,最常见的就是高甘油三酯血症。为什么呢?因为这两种疾病都有共同的敌人——脂肪,也有共同的致病因素——肥胖、高脂饮食、高糖饮食及酗酒等。但是这并没有让它们成为同仇敌忾的战友,而是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高血脂是引起脂肪肝的常见原因之一,而脂肪肝又不利于高血脂病情的恢复。所以我们在治疗其中一种疾病时,千万不要忘记考虑另一种疾病存在的可能性。

虽然两者总是如影随形,但并不是所有的高血脂患者都有脂肪肝,也不是所有脂肪肝患者的血脂都高。因为脂肪肝一般分为两大类,一类是酒精性脂肪肝,这类患者中只有少部分人可能出现血脂增高;另一类是非酒精性脂肪肝,原因比较复杂,包括肥胖、糖尿病、高血脂、药物及遗传因素等,还有40%左右原因不明的脂肪肝。也就是说,即使在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中,也只有一部分人的血脂升高。显而易见,血脂不高的脂肪肝患者服用降血脂药,对治疗脂肪肝没有任何意义。大家千万不要因为自己高血脂就擅自服用治疗脂肪肝的药,更不要因为自己有脂肪肝就擅自服用降血脂的药。

即使我们同时有脂肪肝和高血脂,该怎样降血脂也必须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而不是自己吃药降血脂。因为很多药物都要靠肝脏代谢,会给肝脏增加负担,降脂药也不例外。尤其是很多降血脂药可以促使血液中的脂质集中到肝脏进行代谢,患了脂肪肝的肝脏原本就存在脂肪代谢障碍,本身已经不堪重负了,还得应付从血液中突然来到的脂质,这必然会让它们难于处理,只能将这些脂肪再度堆积在肝脏内,无疑会加重脂肪肝的病情,甚至让脂肪肝向肝硬化发展,后果相当严重。

血黏度高不是事儿,血脂指标才要紧

现在相信大家对“高血脂”的概念和内涵已经不陌生了,但我相信还是会有很多人把它跟“血脂黏稠”“血黏度增高”混为一谈。他们会认为:“血液里面的脂肪含量增高了,那肯定血就变得更加黏稠了啊。”

这种看法也不能说完全没有道理。血脂过高,的确会造成血黏度增高,但这只是暂时性的。血液中脂质过多,就会沉积在血管壁上,形成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斑块不断长大,使血管逐渐狭窄甚至阻塞,就会引起心绞痛、心肌缺血、脑梗死等疾病。而斑块破裂,则会引发一连串的反应,使动脉迅速堵塞,引起急性心肌梗死甚至猝死。

大家可以看到,简单来说,高血脂对心血管危害非常大,但它的危害并不主要表现在对血黏度的影响上,它的主要影响是胆固醇会像水垢一样沉积在血管壁,形成动脉粥样斑块,而这一危害跟血黏度增高没有什么关系。

大家一定要抛弃这个认识误区,血黏度和高血脂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血黏度是血液的理化特性之一,与血液中的多种成分有关。血黏度主要取决于血中红细胞压积高低,也就是主要与红细胞多少有关,血黏度主要与血浆蛋白多少有关,尤其是纤维蛋白原。血脂对血黏度影响很小,高血脂病人的血黏度,只会有轻微升高。大家不要以为自己的血黏度不高,那么就肯定自己没有高血脂或者即便有了也不严重。

那么万一真的血黏度高了又会怎样呢?当然,血黏度高也是一种不正常的生理状态,黏稠的血液在血管里不易流动,会影响器官的血液供应。一般来说,我们的血黏度会随时间不同而变化。早晨升高,上午8点钟达到最高峰,下午开始下降,午夜至8时之间最低。当血容量减少、体表温度降低时,血黏度自然增加。所以,它其实不是什么大问题。然而,很多患者不知道这些常识,往往会很担心。

在诊室里,我常常会听到患者提出这样的要求:“我血稠,给我开点疏通血管的针吧,我得打点滴,免得哪天中风了。”其实血黏度高,跟中风也没太大关系。临床上曾经把血黏度作为中风预报的指标。后来研究发现,血黏度与脑卒中和心肌梗死都没有明显关系,现在这个观念已经被淘汰了。大家也不要再担心血黏度高会导致中风这件事情了。

我们担心中风,就要预防动脉硬化,而想要预防动脉粥样硬化,主要需要进行的是调节血脂治疗,尤其是调节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它才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罪魁祸首,是首先要干预的目标。而血黏度,跟这都没什么太大关系。

坊间盛传血黏度过高可以去打点滴稀释黏度,这种观点其实也是错误的。我们往往把高血脂的危害低估了,却把血黏度高的危害高估了。可以说,到目前为止,所谓降血黏度的药物并没有真正有效的。

至于如何能降低血黏度,其实很简单,一旦饮水充足,体内水分得到补足,黏稠的血液便立刻被稀释。我们可以在早晨起床后、饭前1小时和睡觉前饮20℃~25℃的白开水或淡茶水200毫升。还可以在运动出汗后或夏季高温天气补充水分。

也就是说,大家平时多喝点水稀释血液就可以了,大可不必过分担心血黏度高,而是应该把注意力转移到关注胆固醇和甘油三酯过高上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