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朱棣(1)

少年英杰靖难夺位

明成祖朱棣(1360—1424),是朱元璋的第四个儿子。聪明伶俐的朱棣,长相酷似朱元璋,所以从小就倍受父亲的宠爱。在小朱棣刚满十岁的时候,父亲就封他为燕王。

从洪武十一年(1378)开始,朱元璋陆续将各亲王派到他们自己的封国去,洪武十三年(1380),20岁的朱棣也进驻了北平封国。当时右丞相徐达奉命镇守北平,徐达不仅是朱棣的师长,也是他的岳父。在徐达的教导下,朱棣军事理论与武艺都迅速提高。

朱棣在徐达的严格教授下,练得一身好武艺,逐渐显露出其杰出的军事才能。后来明王朝胡惟庸、蓝玉案发生后,当年跟随朱元璋开创大明朝的开国元勋宿将几乎全给杀光了。这样北部防御蒙古侵扰的任务,朱元璋就只能交给二子秦王、三子晋王和四子燕王承担了,时称他们为“塞王”。

当然,朱棣也没有辜负父亲的期望,他不仅武艺高强,而且很有谋略。在同入侵的蒙古军队交战中,屡建战功。如洪武二十三年(1390)正月,元残余势力南侵,朱元璋命令朱棣和晋王带兵北征。晋王胆怯,而朱棣置生死于度外,独自率傅友德等大将深入敌人后方,进军中正遇大雪,不少将领又主张立即出其不意地逼近了敌营,迫使元残余势力未战而降。捷报传到京师,朱元璋大喜。后来,朱棣多次受命北征元兵,多有战功,军权日重,威名大振。朱元璋立长子朱标为太子引起了诸王特别是秦王、晋王、燕王的不满。洪武二十五年(1392),太子朱标病死。秦、晋、燕三王无不窥伺皇太子之位。

为杜绝诸王对皇太子之位的觊觎觊觎(jìyú):非分的希望或企图。,朱元璋决心立朱标之子朱允炆为皇太孙。不久,秦王、晋王相继死去,朱棣两个强有力的对手消失了,企图继承皇位的野心也逐渐膨胀起来。

朱元璋去世后,皇太孙朱允炆即位。随后,朱允炆就在心腹大臣齐泰和黄子澄的怂恿下开始削藩。他们在筹划一番后,决定先削曾有犯法行为的周、齐、湘、代、岷等五王,砍去朱棣的手足,然后再行削夺。朱允炆于是开始削藩,下令将周王、岷王、代王、齐王的王爵先后削去,降为平民,而湘王则自焚而死。

听到五王的命运后,早就作好准备的朱棣为避免朱允炆猜忌,于是装疯卖傻,假装患有疯病。他整天披散着头发,在大街上发疯狂跑,大喊大叫。有时在街头上夺取别人的食物,狼吞虎咽,有时又昏沉沉地躺在街边的沟渠之中,数日不起。谢贵等人听说后,便借问候之名前来探查。当时正好是盛夏,烈日炎炎,酷热难耐,只见燕王府内摆着一座火炉,烈火熊熊,朱棣坐在旁边,身穿羊羔皮袄,还冻得瑟瑟发抖,他还在大声呼叫着喊冷。两人与他交谈时,朱棣更是满口胡言,让人不知所以然。张、谢二人见状,相互对视了一下,就告辞了。但谁知燕王府官吏葛诚告密说:“燕王是装病,你们千万别受他蒙骗。”

两人闻后,正在犹豫间,朱允炆密令张、谢二人和原为朱棣亲信的北平都指挥张信设法逮捕朱棣。

这时的张信犹豫不决,回到家中把事情告诉母亲,母亲说:“这件事不能这样办,我听说燕王应当据有天下,王者不死,难道是你一人所能逮捕的吗?”张信权衡利害,决定还是告诉朱棣。他换上便服,乘着妇人车,偷偷进入燕王府,将皇帝下旨逮捕朱棣的消息,一一密报于燕王朱棣。

朱棣当即计杀谢贵等人,并于公元1399年秋,以“清君侧”为借口,以“靖难”为名,起兵南征。历史上著名的“靖难之役”爆发。朱棣起兵后,便将耿炳文率领前来讨伐的30万大军击溃。

朱允炆只得命李景隆率50万大军出征。朱棣听说后,喜不自禁地说:“从前汉高祖用兵如神,还只能率兵十万。李景隆这个小子,腹中空空而又盲目自大,给他50万人马,真是自取灭亡。”

朱棣便设计把固守北平的重任交给儿子朱高炽,自己领兵直趋永平大宁,临走时又故意撤去了卢沟桥上的守兵,以引诱李景隆深入。李景隆不知是计,听说朱棣已率师援救永平,果然匆匆忙忙直奔北平而来。大军过卢沟桥时,李景隆见没有一个士兵守卫,便喜不自胜地说:“不守此桥,我看他是无能为力了。”遂命大军直逼北平城下。

朱高炽严遵父命,坚守不出,连城中的妇女也被动员出来参战。李景隆所统帅的部队,却号令不严,人马虽多,但都是些贪生怕死之徒。只有都督瞿能勇敢善战,他率领自己的儿子及前锋部队,直杀入张掖(yè)门。正当胜利在望的关键时刻,心胸狭窄的李景隆怕瞿能得了头功,不仅不发援兵,反而勒令缓攻。这样就给燕军以喘息的机会。朱高炽命令将士连夜向城墙泼水,天寒地冻,瞬时便结下厚厚的一层冰。等李景隆率大军赶来,早已失去了战机。

朱棣击败永平的辽东军队,又设计攻破另一重镇大宁。在收编了大批军队之后,挥师北平,与坚守在城内的长子朱高炽里应外合,大败李景隆的部队于城下。李景隆率先逃跑,连夜奔回德州。士兵见主帅已逃,也都落荒而逃。

不久李景隆又纠集60万大军北上,与朱棣在白沟河展开决战,结果又遭惨败,朱棣率军尾随追击李景隆的溃逃部队,在济南将其一举歼灭,朱允炆的精锐尽失。公元1402年,朱棣率领大军,一路势如破竹,进占镇江,并准备进攻京城。

朱棣拒绝了朱允炆的求和,率大军兵临京师城下,据守金川门的谷王和李景隆开门迎降,京师遂破。朱允炆的去向不明,历时三年之久的皇位争夺战,终于以朱棣的胜利而告终。公元1402年,朱棣即位称帝,是为明成祖。

朱棣即位后,首先就是将陆续捕获的建文王朝旧臣以残酷的刑法一一杀戮,甚至还诛灭三族。旧臣景清在朱棣即位后,刺杀朱棣未成,结果被朱棣剥皮,悬于城门上,并将景清全家诛杀,而且还株连左邻右舍,甚至连他出生的村子也都斩尽杀绝。这种空前绝后的大清洗,史书称之为“瓜蔓抄”,先后被杀的人达数万之多。

在残酷镇压部分反抗的旧臣的同时,朱棣对跟随他“靖难”夺位的功臣都给予提拔重用,并将周、齐、代、岷四王的原爵恢复,但等统治巩固后,还是将包括这四王在内的其他诸王以各种借口废除或削夺其兵权。对朱允炆的旧臣,只要能够真心归附的,朱棣也有选择地量才使用。此后,朱棣开始减轻刑法,停止滥杀,以尽快改变滥杀故臣所造成的恐怖紧张局面。

整顿国政传扬国威明成祖在位期间,吸取建文帝的教训,采取了一系列重大措施加强中央集权。

一是设立内阁。朱棣即位后,设立内阁。内阁成员俗称阁臣,也叫殿阁大学士。永乐年间,内阁成员不仅可以和皇帝从容议事,而且可以帮助皇帝阅读奏章。此外,阁臣还有一个特权,即可以向皇帝上“密揭”,也就是打小报告,这就无形中提高了内阁的身价。明成祖让解缙、胡广、杨士奇、杨荣等七人入直文渊阁,他们都来自翰林院,官级虽只有五品,但都才华出众。明成祖对他们很重用。由此看出,明成祖设立内阁不过相当于内廷秘书处,其权力无法与前代丞相相比。但是,它的设置对于推动整个官僚机器的运转,对于加强中央集权都起了积极的作用。

二是削藩。朱棣是以“藩王”起兵“靖难”而夺取皇权的,深知藩王拥兵过重对中央皇权所造成的威胁。他即位后,为掩人耳目,稳定当时局势,获得诸王的支持,立即恢复了被建文帝削去王号的诸王爵位并给予大量赏赐。但几个月后,他就寻找罪名,陆续剥夺了藩王的兵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