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在与人相处中获得商机(1)

如何与不同类型的人交朋友?这个问题困扰着每一个想打开交际圈的生意人。毕竟,只有与人相处才能获得商机。但人与人之间是不同的,正是这些不同,构成了生意人对于各个方面朋友的渴求。你要找到结交各种人的方法,努力成为他们的朋友,当你有事的时候,就会发现自己是如何的左右逢源。

怎样与陌生人交朋友

无论你愿意与否,你都将面临着许多不得不和陌生人打交道的情景:当你在举办一个产品发布会的时候,你需要面对那些跟你几乎没有什么关系的记者;当你在向别人介绍产品时,你可能要面对素昧平生的听众;当你在异地出差时,需要面对陌生的当地居民;当你在招聘人员的时候,你需要面对陌生的求职者。

如何与陌生人结交,把他们变成自己的朋友呢?

许多人在谈生意时与陌生人说话都会感到拘谨。建议你先考虑一个问题,为什么你跟老朋友谈话不会感到困难?很简单,因为你们相当熟悉。相互了解的人在一起就会感到自然协调。而对陌生人一无所知,特别是进入了充满陌生人的群体,有些人甚至怀有不自在的心理。你要设法把陌生人变成朋友,首先要在心目中建立一种乐于与人交朋友的愿望,心里有这种要求,才能有行动。

与陌生人一见如故,是成功交际的理想境界。如果你具有跟大多数初见者一见如故的能耐,你就会朋友遍天下,做起生意来也自然财源滚滚。

要想同陌生人交上朋友,你就得给对方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

在一些社交场合,你常常可能看到两个人在亲切交谈的情景,双方脸上洋溢着笑容,俨然一对久未谋面的老朋友。但你一上去打听,才知道他们不过是刚刚认识才几分钟。为什么陌生人见面才几分钟就交上朋友了呢?一方面他们懂得交友之道,另一方面在于他们把握了初次见面的头几分钟,给对方留下了好印象,双方自然谈得来。这样的人,不仅是交友的高手,毫无疑问,也是做生意的高手。

人们第一次相遇,需要多少时间决定他们能否成为朋友呢?

美国朱利安在所着的一本书中说:“陌生人之间接触的头4分钟对人们是否愿意或什么时候成为朋友是至关重要的。当你在社交场合中遇到陌生人时,你应该把注意力集中在他身上4分钟。很多人的生活会因此而改变。”

有人统计,初次见面的人如果给人以良好的印象,那么在今后的日子里,求人办事成功的几率则会大大增多。谁都知道,在事业上成功的先决条件是要有一个良好的第一印象。

人的第一印象是不可磨灭的,长相凶恶的人谁也不喜欢,没有自信的人总是让人觉得缩手缩脚。有些人就是很容易博得别人的好感,这就是给别人第一印象好的缘故。

初次见面,能否给对方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就变得格外重要。然而,对方要从你身上得到第一印象所需的时间最多不会超过4分钟。这就是说,只要能顺利掌握初次见面的4分钟,就等于这次会面已获得成功,以后对方就会记住对你的第一印象。

善于交际的人,初次与人相见时总会仪容整洁,满面笑容,有利地利用最初的4分钟。当然,每个人的个性不同,有些人豪迈爽朗,有些人则拘谨寡言。然而,要在最初的4分钟内给人留下良好的印象并不困难。毕竟这短暂的4分钟是转眼即逝的,是极为平常的。只要注意保持笑容和亲切的态度,每一个人都能给你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

良好的第一印象是打开交往大门的一把无形的钥匙,可以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交往中,你怎样在短时间内给人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与陌生人交上朋友呢?你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首先,要注意仪表。

社会心理学家认为,在公众场合,人总是趋近衣着整洁、仪表大方的人,或衣着略优于自己的人。这种行为,在日常生活中也常见到,没有人愿意同一个不修边幅、肮脏邋遢的人在一起。

人的衣着服饰很容易会被别人同他的地位、身份和修养联系在一起。为获得良好的初次印象,穿着上一定要注意身份和场合。一个电影明星打扮得妖艳一点,人们会觉得比较正常,但一个中小学教师涂脂抹粉、穿着妖艳就会被人认为不合适了。因此,我们平时要注意穿着得体、整洁,尽力为自己给人的第一印象加分。

其次,要注意脸部表情。

在我们身边,与人交谈面带笑容、听人说话时表现出专注神情的人一般都是人际关系很好的人。表情可以充分展示自己的人格和修养。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在交往中,眼睛被对方注视得最多。两个人见面时即使没有开口说话,从目光上就可以判断出心理优势的一方。所以,在第一次与人见面时要善于运用自己的视线,也要学会了解对方视线的涵义并随时调整自己的视线。眼睛可以直视对方,但不要引起对方的不愉快。

第三,介绍自己宜求简单明了。

与人交往,都有一个由陌生到熟悉的过程。和陌生人见面时,第一个步骤便是介绍自己。

可以由第三者出面介绍,也可以自我介绍,不论采用何种介绍方式,都不宜采取太冷淡或言谈太随意的态度。

特别是自我介绍的时候,更要注意自己的言谈举止,做到恰当得体。

那么,怎样介绍才算恰当得体呢?

一般来说,介绍的语言既要简洁明了,又要能使对方从你的介绍中找到继续谈下去的话题;既要使对方通过你的介绍对你有所了解,又不使对方觉得你在自吹自擂。

以下是日常生活中人们随处可见的自我介绍方式:

简略式

比如:“我是李峰,请多指教。”

这种介绍过于简单,对方在听了你的介绍后,除了名字以外其他一无所知,很难把话题继续下去,作进一步的交谈。

详尽式

比如:“我是某某公司业务部经理,是清华大学毕业生,着名经济学家某某教授是我的老师,我和某某集团总裁的关系非同一般。”

这种介绍方式显得有些啰嗦,有自吹自擂之嫌,容易引起对方反感,而不愿意与你做更深入的交谈。

简明式

比如:“我是某某公司业务部经理李峰,请多多指教。”

这种方式既简洁,又适当地表明了自己的身份,容易使对方找到接下去交谈的话题。

最后,要注意倾听。

“说”是一门艺术,“听”也是一门艺术。听人讲话要像自己讲话一样,保持饱满的情绪,用心地理解对方的讲话内容,即使你已经听懂了对方的意思,也应出于礼貌耐心地听下去,要善于做一个谦虚的听众。同时,不要边听人家讲话,边做与谈话无关的事,这是对他人的不友好的表现。

良好的第一印象是打开交往大门的一把无形钥匙。但要想与其成为朋友,还要引起对方的兴趣。在这一点上,你可以从找出彼此间的共同点入手。

心理学表明,如果能够找到和陌生人的共同点,就可以打破初次见面互相不熟悉且心存戒备的窘境。

虽然每个人都有各自不同的生活,但人与人之间总有类似的地方,一个商界老手总有办法找到与陌生人的共同点,下面介绍几种常用的方法:

察言观色,寻找共同点

一个人的心理状态,精神追求,生活爱好等等,都或多或少地要在他们的表情、服饰、谈吐、举止等方面有所表现,只要你善于观察,就会发现你们的共同点。

一退伍军人乘车同一陌生人相遇,位置正好在驾驶员后面。汽车上路后不久就抛锚了,驾驶员车上车下忙了一通还没有修好。这位陌生人建议驾驶员把油路再查一遍,驾驶员将信将疑地去查了一遍果然找到了病因。这位退伍军人感到他的这绝活可能是从部队学来的。于是试探道:“你在部队呆过吧?”“嗯,呆了六七年。”“噢,算来咱俩还应算是战友呢。你当兵时部队在哪里?”……

于是这一对陌生人就谈了起来,据说后来他们还成了朋友。而这就是在观察对方以后,发现都当过兵这个共同点的。当然,这察言观色发现的东西,还要同自己的情趣爱好相结合,自己对此也有兴趣,打破沉寂的气氛才有可能。否则,即使发现了共同点,也还会无话可讲,或讲一两句就“卡壳”。

以话试探,侦察共同点

面对陌生人为了打破沉默的局面,开口讲话是首要的,有人以招呼开场,询问对方籍贯、身份,从中获取信息;有人通过听说话口音、言辞,侦察对方情况;有的以动作开场,边帮对方做某些急需帮助的事,边以话试探;有的甚至借火吸烟,也可以发现对方特点,打开口语交际的局面。

两个老年人从某县城上车,坐在一条长椅上。其中一人问对方:“在什么地方下车?”“到底,你呢?”“我也是,你到北京什么地方?”“我到北京朝阳区一亲戚家有事,你就是此地人吧?”“不是的,我是到北京来走亲戚的。”经过双方的“火力侦察”,双方对县城熟悉,对北京了解,都是走亲戚的共同点就清楚了。两个人发现对方共同点后谈得很投机,下车后还互邀对方做客。

这种融洽的效果看上去是偶然的,实际上也是有其必然原因的:“火力侦察”,发现共同点,向深处掘进而产生的效应。

听人介绍,猜度共同点

你去朋友家串门,遇到有生人在座,作为对于二者都很熟悉的主人,会马上出面为双方介绍,说明双方与主人的关系,各自的身份、工作单位,甚至个性特点、爱好等等,细心人从介绍中马上就可发现对方与自己有什么共同之处。一位是县财政局的股长和一位刚来当地做生意的生意人在一个朋友家见面了,主人把这对陌生人做了介绍,他们马上发现都是主人的同学这个共同点,马上就围绕“同学”这个突破口进行交谈,相互认识和了解,以致变得亲热起来。这当中重要的是在听介绍时要仔细地分析认识对方,发现共同点后再在交谈中延伸,不断地发现新的共同关心的话题。

揣摩谈话,探索共同点

为了发现陌生人同自己的共同点,可以在需要交际的人同别人谈话时留心分析、揣摩,也可以在对方和自己交谈时揣摩对方的话语,从中发现共同点。

在上海的某百货商店里,一位在东海舰队的人对服务员说:“请你把那个东西拿给我看看。”还把“我”说成字典里查不到的地道的苏北土语。另一位也是苏北的人在上海某陆军部队服役。听了前者这句话,也用手指着货架上的某一商品对营业员说了一句相同的话,两句字里行间都渗透苏北乡土气息的话,使两位陌生人相视一笑,买了各自要买的东西,出了店门就谈了起来,从老家问到部队,从眼下任务谈到几年来走过的路,介绍着将来的打算。身在异乡一对老乡的亲热劲,不知情的人怎么也不会相信是因为揣摩对方一句家乡话而造成的结果。

可见细心揣摩对方的谈话确实是可以找出双方的共同点,使陌生的路人变为熟人,发展成为朋友的。

步步深入,挖掘共同点

发现共同点是不太难的,但这只能是谈话的最初阶段所需要的。随着交谈内容的深入,共同点会越来越多。为了使交谈更有益于对方,必须一步步地挖掘深层的共同点,才能如愿以偿。一个度假的生意人和一位在法院工作的同志,在一个共同的朋友家聚餐,经主人介绍认识后,二人谈了起来,慢慢地二人都发现对社会上的不正之风的看法有共同点,不知不觉地展开了讨论,他们从令人不满的社会现象,谈到产生的土壤和根源,从民主与法制的作用,谈到对党和国家的期望。越谈越深入,越谈双方距离越缩短,越谈双方的共同点越多。寻找共同点的方法还很多,例如面临的共同的生活环境,共同的工作任务,共同的前进方向,共同的生活习惯等等,只要仔细发现,陌生人无话可讲的局面是不难被打破的。

在陌生人敞开胸口和我们说话后,如果你想和他们成为朋友,那么你应该接下来思考这样一个问题:怎么让他能够认同我?问题的答案很简单:恰到好处地适应陌生人的情感需求。你只有打通了陌生人的情感需求通道,才能让他彻底放下戒心,才会从心眼里认同你。

方法一:关心他最亲近的人。

任何人总是关心着自己最亲近的人,如果一旦发现了别人也在关心着自己所关心的人,大都会产生一种无比亲近的感觉。交际就可以利用人们这种共同的心理倾向,从关心他最亲近的人切入,拉近交际的距离。

曾和日本前首相佐滕荣作实力相当的河野一郎,最会利用人们的这个微妙的心理。

有一次河野一郎在欧美旅行时,在纽约遇到了多年不见已显生疏的朋友米仓近先生。两人在互道近况后,都留下了在国内的住址和电话,知道彼此都成了家。当晚,河野一郎回到旅馆第一件事,便是挂了个长途电话给米仓近太太:“我是米仓近的老朋友,我叫河野一郎,我们在纽约碰面了,他一切都很好。”

米仓近太太没想到丈夫的这位朋友会对丈夫这么关心、体贴,感动得热泪盈眶。米仓近后来知道了,专程去向他表示感谢。

方法二:在他心中建起“同胞”意识。

“同胞”意识也就是亲情意识。《三国演义》里,关羽、张飞何以对刘备如此忠贞不渝呢?主要原因就是刘备在与关、张相识之初就和他们义结金兰,结拜为“同胞兄弟”了,“同胞”意识在关、张心目中牢牢地扎下了根。能在交际之初迅速建立起“同胞”意识,就可以使对方放松对自己的警戒之心,而把自己接受为“自己人”。

山田竹本是日本很有名气的政治家,他非常善于利用人们的亲近心理,营造温馨的交际环境,来取得预期的交际效果。有一次,他到北海道进行政治游览,有位穿着考究看来很像当地知名人士的男子走出欢迎行列向他表示问候。山田竹本急忙走上前去,紧紧握住那人的双手,十分热情地说道:“啊,您辛苦了。令尊还好吗?”那个男子感动得一时说不出话来。山田竹本的政治游览,也因此大获成功。事后,山田竹本的随从对主人的亲密举动十分不解,忍不住问道:“那人是谁?”山田竹本的回答出人意料:“我怎么知道,但谁都有父亲吧!”

山田竹本的交际成功,无疑在他选择了一个比较好的交际切入点,即在男子心目中迅速建立了亲情意识,使男子觉得他是一个值得信赖、和蔼可亲的人,从而在心理上对山田竹本产生了认同感。

方法三:为他人助上一臂之力。

热情相助最能博得人的好感。日常生活中,那些具有古道热肠、为人厚道、不吝啬、好助人的人总能在邻里之间、同事之间获得好名声。因为人们一般都乐意与这些热心肠的人相识相交。比如你帮助正在上楼的邻居抬一把煤气,你就可以成为他家中的常客;替一个刚刚上车的旅客摆放好行李,你的旅途就多一个伙伴;为忙碌的同事沏一杯茶,你就会得到善意的回报。

方法四:用温情暖化他人心中的坚冰。

人们一般都认为,双方的矛盾爆发之后的一段时间,是交际的冰点。但如果此时一方能主动作出一个与对方预期截然相反的善意举动,就会使对方在惊愕、感叹、佩服、敬意之中认同你,从而化敌为友。交际的冰点就成了成功交际的切入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