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声音鉴附录(4)
- 曾国藩冰鉴(第七卷)
- 宋天天
- 5401字
- 2019-10-30 20:39:55
古人曾用这样两句话概括如下两种对人生影响的因素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充满忧患的日子固然常使人如飘摇于风雨中的一叶扁舟,产生一种不安全感,甚至领略到辛酸和一种苦涩的情味,但正是这种不安全感、辛酸和一种苦涩的情味,往往能为生命的主体找到一个适当的突破口,从中使痛苦和压抑转化成一曲高扬人生的凯歌,转化成奋起抗争与拼搏的精神和力量。可是,当时过境迁,苦涩变成了甜蜜,辛酸变成了幸福,忧患转化为安乐,生命的冲动,精神的追求便会从此消歇,原来奔腾咆哮、骚动不止的人生之河变成了低吟浅唱、昏昏欲睡的细流。从忧患的日子走进和平安乐世界的司马炎,面对大一统的局面,面对任他主宰的广袤的山河和会会众生,感到了一种满足和陶醉。
就在此时,他那一直奋进的生命之船也随之搁浅。
司马炎本来以俭约清廉着称,执政后,生活上开始奢侈起来,当年那个御车的青丝绳断了以青麻代之、御医献雉头裘而当众焚之的司马炎已成为历史,安乐的日子使司马炎完全成了一个被物欲、色欲所主宰的昏君。他大规模地修建祖先的陵庙,十二根巨大的铜柱皆用黄金镶镀,饰以明珠,所用石料都是从遥远的地方运到洛阳的,耗费的民力令人惊叹。司马炎为了满足自己的色欲,在灭吴之后,又收留了孙皓宫中500多宫女,以至后宫超过一万。因为人数太多,他只能驾着羊车漫游,一些想接近皇帝、一睹天颜的后妃,便在门前插上竹叶,并撒上盐巴,以使贪吃的羊走过自己门前时能够停下。正如《晋书·胡贵嫔传》记载:“时帝多内宠,平吴之后,复纳孙皓宫人数千,自始掖庭殆将万人,而并宠者甚众,帝莫之所适,常乘羊车,恣其所以,至便宴寝。宫人乃取竹叶插户,以盐汁汤地,而引帝车。”于是,“临朝宽裕,法度有常”的治国方针改变了;“制奢侈以变俭约,止浇风而反淳朴”的安邦耍求不提了;“宇位弘厚,造次必于仁恕”的思想作风不见了;“雅好直言,留心采擢”的用人主张抛弃了。晋武帝司马炎变得居功自傲,不纳谏言,耽于游宴,怠于政术。晋朝的局势迅速下落。
导致晋朝衰败的一个主要原因,在于晋武帝司马炎,宠用贾充、苟勖、苟毅冯魏等一大批奸佞之徒,他言听计从,多方袒护。同时,又大封宗室为王,对垡位继承人及辅政大臣的选定也不得其人。并且袒护后党,听信谗言。杨骏原来官职卑微,但女儿杨芷立为后以后,他便“超居位”,封临晋侯。杨骏为了专断朝政,一面“布树亲党”,一面“尽斥群众”,使得朝廷纲纪大弛,请托交行之风日炽。当时的质直大臣刘毅,曾经功谏晋武帝要斥逐那些“阿党之臣”,并坦率地指出武帝卖官鬻爵钱人皇帝私库的过失,但结果却被出徙至青州为地方官。太熙元年(290),晋武帝司马炎病危,杨骏与皇后杨芷便密藏诏命,将同受诏命辅佐太子司马衷的汝南王司马亮排挤掉,自己成了唯一的顾命大臣。晋武帝司马炎死后,杨骏便身兼太尉、太子太傅、假节、都督中外诸军事,掌握了朝廷的军政大权。杨骏的弟弟杨珧、杨济,也都官至卫将军、征北将军。由于杨氏后党跋扈专横,被称为“三杨”,致使“公室怨望,天下愤然”。所以各个封王也以扶危社稷之名而操戈枕剑了。
司马炎共有26个儿子,长子毗陵悼王早夭,次子司马衷被继立为太子。但司马衷却是荒唐可笑的庸才。据《晋书·惠帝记》载:当他在华林园内听到蛤蟆叫声时,他向随从问道:“此鸣者为官乎?私乎?”又如当他听到百姓因荒乱饿死时,他说:“何不食肉糜?”因此,朝廷大臣如卫灌、和峤王浑、张华等人,认为应立晋武帝的弟弟齐王攸为继承人,或者让齐王攸辅政,但武帝却遥着正在患病的齐王攸到封国去,致使他呕血而死,死时只有36岁。
晋武帝司马炎不仅在选立太子问题上出现失误,而且在选太子妃问题上也是失策的。太子妃贾南风性妒而酷虐,“尝手杀数人,或以戟掷孕妾,子随刃坠地。”
武帝曾发怒要将她废掉,但却听信奸臣杨珧、荀勖等人的谗言而未废。贾南风为皇后以后,暴戾日甚,她先是以惠帝司马衷诏命要楚王玮(武帝之子)带兵进京诛伐杨党,并利用楚王玮之手杀了汝南王亮(武帝叔父)。
然后,贾后又矫诏杀了楚王玮。于是,赵王伦(武帝忐父)、齐王同(武帝侄)、长沙王义(武帝子)、成都王颖(武帝子)、间王壅(武帝弟)、东海王越(武帝叔父)等人,相继扯起“护卫王室”、“讨伐叛逆”的大旗,使宫廷政变演变为历时16年之久的“八王之乱”。
“八王之乱”虽然发生在武帝死后不久,其原因也比较复杂,但是武帝在统一全国以后,居功自傲,不纳忠言,重用奸佞,则是“八王之乱”的直接原因。为此,王夫之在《读通鉴论》卷十一中指出:“(齐王)攸即废,晋不必亡,(苟)勖。(冯)沈不除,晋无存理。”
北齐武成帝高湛是高欢的第九个儿子,高洋的胞弟。皇建元年(560),高湛伙同高演发动官闱政变后,按照事先的约定,封高湛为右丞相、领京畿大都督,并且许诺高湛为高演之后皇位继承人。结果不到几天,高演一反初衷,诏令自己的儿子高百年为皇太子,又封狄伏连为幽州刺史,斛律羡为领军,以此削弱高湛的兵权。对此,高湛看在眼里,记在心里,等待时机,以求篡位。高湛为了夺取皇位,便为虎作伥,协助高演将已被囚禁的废帝高殷押送晋阳处死,高演顺利登基称帝,并因高湛有功,诏令改封高湛为皇位继承人。
皇违二年,高滴去世,高湛继承皇位,改皇建二年为大宁元年。
荒淫残暴、声色狗马,楚北齐皇帝的通病。高湛当‘皇帝后威逼兄嫂李氏(文宣帝高洋赛子)和自己私通,因被商洋之子高绍德发现,高湛便3着其母李氏的面将杀死,砮氏见儿子被杀,恸哭不已,哀声震天,高湛不仅不予收敛,反而谷性大,把李氏衣服全部扒光,皮鞭狠狠抽打后,将其装人布袋扔进水池。大宁元年四月,娄太后病亡。高湛不但不缭服守灵,停止乐舞,而照样身黄袍,舞女娉婷,笙歌曲曲,觥筹交错,欢乐不已
用奸佞,不理朝政,把军政大权全部委托给奸佞小人,这是北齐其他皇帝所没有的毛病,而高湛却一开北齐之先河,把朝政大权和盘托给和土开。高湛当长广王时候,和士开能弹一手好琵琶,从而赢得了高湛的信任。高湛当皇帝后马上委托和士开为传中、开府仪同三司。事无大小,全由和士开裁决。高湛无论是上朝议政,还是在宫廷里宴请宾客,每时每刻都由和士开伴随,有时于脆就同和士开一起吃睡。偶尔和士开离朝,还没走几分钟,高湛心中便怅然所失,有一种说不出来的孤独感,于是便立即命令卫队去追赶和士开,说皇帝十分想念,令他马上回宫。宠爱无比的和士开趁机对高湛说:“自古以来,帝王死后都要化为灰土。圣贤尧舜和暴虐桀纣,死后又有什么区别呢?世上的事都是虚的,陛下应该趁着青春壮年时光纵情享受,无所顾忌。一日快乐可胜百年长寿,至于朝政,完全可以交给大臣去办理,您不必耗费精力。”高湛听后心中大喜,于是便不理朝政,委托和士开总管一切,赵彦深具体掌管官爵,元文遥掌管财政,唐邕掌管军政,冯子琼掌管东宫。高湛放心地沉湎酒色,每三、四天才去上朝一次,象征性地在奏折上画画圈,然后全权交给和士开去处理。
高湛重用奸臣,造成了北齐政纲紊乱,上下一片怨声载道,朝廷内外尤其对和士开、祖廷等奸臣仇恨人骨。祖廷非常清楚,现在自己气焰嚣张、颐指气使,是因为高湛还活着,一旦高湛去世,自己是死是活,很难预料。祖廷考虑很久,想出了一条妙计,对和士开说:“自古以来,还没有哪个帝王会像当今陛下宠爱你一样宠爱大,可谓举世无双,但你想过没有,一旦陛下去世,你还能保住今天的地位吗?”
和士开认为祖廷说得很有道理,便问祖廷怎么办好。祖廷便说:“你应该这样劝皇上:文襄、文宣、孝昭的儿子都没能当成皇帝,高殷虽然当了几天,结果皇位还是保不住。陛下何不趁康健之年,早立太子为帝呢?这样太子的皇位就可以固若金汤万无一失了。”他接着对和士开说太子高纬当小皇帝后,他们父子都会感激我们的,即使是老皇帝去世,我们将来和现在一样,仍然可以过快活日子。”
和士开听了祖廷的话后非常高兴,碰巧有一天出现彗星,和士开便怂恿太史上奏说:“彗里出现,是上帝要求天子除旧布新的征兆,天下应该更换天命,才能保住天祚不变。”祖廷接着说陛下虽然是天子,但还没有达到人间最尊贵的地位——太上皇。陛下应该早令太子登上皇位,这样可以顺应天命,江山稳固。”和土开又把禅位后的各种益处——陈列。高湛尤其害怕高殷的惨剧会再次降临在自己的儿子头上,所以最后也就同意禅位。
河清四年(565)四月,高湛禅位给儿子高纬。河清四年改为天统元年,高湛成了北齐第一个太上皇,荒淫残暴更加肆无忌惮。天统四年(568)十二月,高湛病危,临终前,高湛握若和士开的手说:“不耍辜负我的期望,好好扶助幼主。”说罢驾崩,终年32岁。
和士开是一个奸佞小人,他在取得武成帝高湛的信任并把握朝中大权以后,为保全自己的权势和地位,对朝中忠直之士,与他同居高位者以及到皇帝宠信将居高位的人,都存忌恨,至于反对他的人,更是恨之人骨,必欲横加排斥,置于死地而后快。
和土开百计邀宠于武成胡皇后,竞与胡皇后长期勾搭成奸。河南王高孝瑜劝谏武成帝不要让和士开常与胡皇后对坐握槊,说皇后天下之母,不要与臣下接手。”武成帝接受了这一劝谏,而使和土开常忌恨河南王,并经常向武成帝告他的阴状,说高孝瑜奢侈僭越,高孝瑜竟因此而被害死。祖廷精通琵琶技艺,颇得武成帝高湛庞爱,经常让他与和士开共同献技,珩弹琵琶,士开胡舞、和士开恐怕祖廷会夺去自己的宠爱地位,因而使尽心机,将祖廷“出为安德(今山东济阳)太守”。高元海、高乾和毕义云三朝臣对和士开擅权不满,准备弹劾他,此事被和士开觉察,抢先一步,奏称高元海等三人交结朋党,想企图专制朝政。高元海因此被罚打马鞭六十,高乾被疏斥,毕义云见势不妙,立即贿赂和士开,才被放过,改任衮州刺史。胡皇后的哥哥胡长仁,封陇东王,投附于他的“三佞”邹孝裕、陆仁惠和卢文亮力劝胡长仁夺掌朝权,和士开侦知后,深感自己的权势受到威胁,因而将邹孝裕等贬官放逐。邹孝裕等又劝胡长仁计杀和士开,又为和士开所侦知,再贬邹孝裕之官,胡长仁也被贬出京城,出任齐州刺史。胡长仁身为国舅,封王爵,任职右仆射及尚书令,竟被和士开随意处置,大为怨愤,遂派遣刺客暗杀和士开,和士开躲过了暗杀,竟怂恿后主高伟将胡长仁处死,除去了危及自己的一大隐患。
后主之弟高俨,对于和士开专权朝政非常痛恨,和士开对他不断打击,将高俨的官职剥夺殆尽。高俨决心将和士开除掉,便与领军大将军狄伏连等周密策划,于武平二年(571)七月的一天早晨,将和士开设计伏杀。一时朝野上下,大快人心。
北宋末年,政治黑暗,国力日衰。与此同时,金朝却崛起于北方,日益强盛起来。金先是联宋灭辽,然后便大举南侵攻宋。宣和七年(1125年)十二月,金兵逼近开封,宋徽宗急忙把帝位传给太子赵桓(钦宗),自己逃往南方。靖康元年(1126年)秋,金兵又分东西两路南下,于十一月破开封。次年四月,撤兵而去,带走包括徽、钦二帝在内的全部俘虏和财物,这就是着名的“靖康之难”。北宋统治到此结束。五月,康王赵构即皇帝位于南京应天府(今河南商丘),改年号为建炎,是为宋高宗。后来高宗又定都临安(今杭州),偏安于南方,史称此后的宋朝为南宋。在北宋末和南宋初的朝廷中,形成了主战派和投降派的激烈斗争,黄潜善身居宰辅,同李纲、宗泽等人的抵抗主张相对抗,成为建炎期间投降派的主要代表。他为了推行其投降主张,排斥正直,嫉害忠良,竭尽卖国之能事,终于使原来的一点收复中原的希望化为泡影。
黄潜善(1068——1129年),宇茂和,助武(今福建助武)人。擢进士第,宣和初,为左司郎。潜善为人狡诈,善以谎言邀功请赏,人朝后把高宗捧得飘飘然而忘乎所以,心里充满了对黄潜善的好感。建炎二年(1128年)十二月,黄潜善又自右仆射兼中书侍郎为光禄大夫、左仆射兼门下侍郎,成为左相。汪伯彦则升为右相。邪恶无能的黄潜善在国难当头之时,毫无建树,却以攀附幸进而位极人臣。
掌权后的黄潜善就干起了误国的勾当。
李纲是主战派的着名代表。“纲负天下之望,以一身用舍为社稷生民安危,虽身或不用,用有不久,而其忠诚意气德然动乎远迩。每未使至燕山,必问李纲、赵鼎安否,九为远人所畏服如此”。以李纲这样的人才和威望,当国土沦丧、强敌压境之际,无疑乃国之栋梁,堪可宝贵。但黄潜善妒贤嫉能,为推行其投降卖国主张,百般排挤倾陷李纲,使李纲根本无法贯彻实施其抗战措施,难以发挥其本来可以发挥的重大作用。
早在靖康年间,李纲就曾力挽狂澜,阻止了避敌南逃之议,提出了“整饰军马,固结民心,相与坚守,以待勤王之师”的战略,曾一度鼓舞了士气,一时颇有匡复振作之象。但宋钦宗后来又听信了“浪子宰相”李邦彦之谗言,罢李纲尚书右丞之职以媚金人;甚至为了与金达成和议,竟以“纲主战议,丧师费财”为由,将李纲再谪宁江。不久,金兵洱度攻人,宋钦宗看到议和并不能起到阻止金兵南侵的作用,于是再次起用李纲。李纲率勤王之师行至中途,都城失守,徽、钦二帝被金人虏去。赵构开大元帅府于河北,复李纲旧职;即位之初,因李纲最孚众望,乃拜其为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右相)。李纲颇思竭尽匡扶之责,为国效力,实施其抗战主张,以保宋朝社稷。后来的事实证明,李纲主张抗战妃唯一正确的选择,而且其很多设想都趋可行的。怛是,在奸佞当道的情况下,李纲苒度受挫,他的满腔热血只能付诸东流。
李纲拜相,黄潜善等投降派立即群起而攻之。黄潜善、汪伯彦自认为有“攀附之劳,拟必为相”,对李纲为相非常嫉妒和不满,千方百计排斥和打击,对李纲的一系列正确建议极力进行阻挠和破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