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康熙帝为何要秘密立储

自秦汉以来,我国古代皇家皆遵循嫡长子继承制。但不管在哪一时代,均有皇子争位的惨剧发生。秦始皇因犹豫立储,在临死前属意扶苏即位,却因时间紧急而未能诏告天下,被赵高、李斯等小人篡改遗诏。结果,令秦王朝历两世而灭亡。秦皇和历朝立储君的教训,令后世王朝不得不想尽各种办法避免祸起萧墙,但似乎都不是很见效。于是,到了清朝康熙帝晚年的时候,这位闻名中外的圣君面对着15个儿子,筹划如何册立储君而不会引发宫变时犹豫了。

康熙的嫡系长子胤礽曾在康熙十四年被立为皇太子,后被废黜,复又被立。结果,康熙帝还是废了这个太子。以后多年,康熙帝都未曾提出立储一事,朝中大臣为此甚是担心,曾多次请求皇帝早立储君,以免夜长梦多。但是,康熙帝心中却总是犹豫不决。太子被立废两次,就是因为宫中关于继承皇位的争斗而导致的。康熙皇帝生怕自己再选错了人,引发宫廷血案。至此,选储君一事悬而未决。

经过多年的筹划和总结,康熙帝开始实现自己的立储计划,一切都在秘密地进行,大多数朝臣均不知情,只有部分朝臣参与了计划的实施。自古选立帝王的标准,皆是以有德者承大位,康熙帝具体选择哪一个儿子继承皇位,诸位大臣皆不知晓,立储诏书也没有人亲眼见到。此时,康熙帝业已病危,仍不缺防人之心,恐怕也是恐惧有人知道储君的人选,会对未来的皇帝不利。不仅如此,康熙帝也有这样的考虑,一旦他所选定的人选在考察期间做出不当的行为,诏书可以任他及时修改,而不被任何贵族势力所左右。毕竟每个皇子的背后均有清廷的各脉势力,一旦令各派知道所立皇储是哪一子,再想废储就不容易了。

康熙帝思虑相当周密,他的做法也是将皇权专制推至顶峰的表现,让储君之事再也不受其他势力集团左右。

对于康熙帝秘密立储的行动,不能不说这是我国古代皇室立储君最好的办法之一。但是,康熙帝千算万算仍算漏了一点,由于诏书过分保密,也给了他的诸位儿子任意篡改诏书的空子。雍正皇帝胤禛登基一事至今为止都是一个未解谜题。传闻康熙帝中意的是其十四子胤祯,而被四子胤禛临时篡改了诏书;又有传闻说康熙帝实际上传位给胤禛的目的是为了让胤禛传位给弘历,也就是未来的乾隆皇帝。弘历自幼得康熙喜爱,此子颇有祖父的风范。所以,有人说康熙的诏书上的的确确写的是胤禛。可惜的是,康熙传位的真相究竟是什么,成为人们心中永远的疑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