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盘庚是否迁都到安阳殷

随着19世纪最后一道晚霞的消逝、20世纪曙光的浮现,在河南安阳小屯村的附近,数量惊人的甲骨文、青铜器、玉器、陶器、骨器等古老文物逐渐浮出“水面”,距今数千年的、中国最早可以确定具体位置的都城——殷,也显现出自己的“美貌”。

殷被认为是商王朝相继迁移五都的最后一个国都,陪伴商王朝走过了273个春秋,直至商的灰飞烟灭。相比存在将近500年的商王朝,殷占据其一半以上的时间,目睹了一个国家稳定之后的沧桑变迁。因此,商王朝又被称为殷商。

君王死后,城市消泯,从此殷化为废墟,归于尘土。如果殷墟再推迟几百年出土,人们可能会认为,史书上所记载的商王盘庚迁都至殷不过是个传说而已。即便如此,仍有一些学者对盘庚迁都至殷的问题表示怀疑。

盘庚究竟是否迁都到安阳殷?表示肯定的学者是站在出土古文物的数量和质量上来确定的。且不说小屯村地下数以万计的刻镂文字龟甲和兽骨,也不说那些制作精巧的青铜器和兵器,单一个艺术水平高超的司母戊大方鼎,就令学者们不得不承认,一个普通的远古城市有这样高的制造水平,舍了殷为都,找不出第二个地方。

偌大的司母戊鼎,高133厘米、长110厘米、宽78厘米,轮廓方直,重达800多千克,自有不可动摇的气魄。除了鼎身四面的中央处无纹外,其余各处包括提手、脚柱,都刻有精美的云雷纹和各具形态的生动纹饰,尤以饕餮刻纹为主。除此之外,鼎耳外廓有两只猛虎,虎口相对,内含人头,耳侧以鱼纹为饰,霸气十足。根据多方面的考证,司母戊鼎很可能是商王室的重器,因为其雕工和制造技术已经达到了商代青铜文化的巅峰,再无出其右者。

如果说司母戊鼎强化了人们对盘庚迁都至殷的说法,那么,随着考古挖掘工作的进行,一座座宫殿宗庙建筑遗址、一片片王陵墓地、星罗棋布的居住遗址、繁华的手工业作坊的相继出现,更使人们确信殷墟的前身是一个都城。

不过,盘庚是否迁都到殷,仍旧遭到怀疑。据《史记》记载,成汤帝于公元前1711年灭夏,建都于商丘南亳。成汤五世孙仲丁迁都到河南郑州,仲丁弟河澶甲迁都到今河南内黄东南,六世孙祖乙又迁都至今河南温县东,八世孙南庚把都城迁到今天的山东曲阜,直到九世孙盘庚“渡河南,复居成汤之故居”。也就是说,盘庚迁都是从黄河以北迁往黄河以南,到达成汤建都南亳之前的居所——商丘县北部的北亳。

说来说去,盘庚还是回到了原点,而并非迁都到安阳殷。不仅如此,《竹书纪年》中也有与《史记》不谋而合的记载,且书中将北亳称之为殷。很显然,史书上表明盘庚迁都不是去了现代我们所看到的殷墟,而是去了北亳之殷。原来,此殷非彼殷,是一个历史的文字误会,令殷墟被误以为是都城。

然而,谁又能解释安阳殷墟规模宏大的遗址和数量惊人的文物究竟是怎么回事?谁能解释为何就连商丘的遗址也不能与安阳相比呢?难道真如少数历史学者推测的那样,是成汤的十三世孙武乙迁到安阳小屯,才留下如此庞大的都城么?可是,数以万计的史料都这样显示,商王朝历经五次迁都,若是由武乙迁都安阳,岂非有了六次迁都之说了?

一个历史的谜题就这样难倒了世人,至今仍没有人拿出更具有说服力的证据来证明是盘庚迁都到殷。但不管怎样,我们可以确定的是,殷作为商王朝后半期经济水平的代表,其宏大的规模,可以让人深切地体会到3000多年前中土的繁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