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领导的多赢思维(3)

有一天,当邮递员走上老夫人家房前的小路时,发现一个男人正站在台阶上等他。那个男人介绍说,他是老夫人的代理律师。他告诉邮递员,老夫人已经去世了,并且问他今后能否将老人所有邮件转送到律师事务所。随后,他递给邮递员一个信封,里面是老夫人留下的一封信——老夫人把她的房子、家具等所有物品,都留给了这位邮递员先生。在信中,老夫人写道:“邮递员先生,你对我的友善甚至超过了我的家人所给予我的。我已经有20年没有收到他们的消息了,他们不肯为了我而暂时放开他们手中的工作,而你却做到了这一点。愿上帝保佑你的余生幸福安康。”

以上诸多故事,都在向我们诠释着这样的道理:帮助别人是一种双赢的智慧,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双赢的基础是施与,当人们尽心去帮助周围需要帮助的人时,给他们带来的是方便,留给自己的是欣慰。有时即使助人的人并不希望得到任何回报,但最后他所获得的却可能会远远超出他所付出的。

施与比接受更幸福,因为那代表你有这个能力帮助别人,无论何时何地只要你肯付出,就能得到回报。只有在别人需要帮助的时候,你能不假思索的伸出援助之手,在你陷入困境时才能得到别人的帮助。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生活中当你为别人付出的时候,本身就会体验到快乐,因为付出也是一种快乐。为别人付出你的爱心,就会种下一片希望,就会有硕果累累的一天,就能品尝到丰收的喜悦。

但是千万不要以获得回报为目的去帮助别人,因为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与人方便就是与己方便。如果在帮助别人时就在计算着日后别人会怎样报答你,这样的帮助就会显得功利没有必要。万一别人并没有能够及时地如你所愿的对你感恩戴德,那你心中是否会若有所失,觉得自己辛辛苦苦到头来却一无所获,甚至会心怀怨恨,对别人耿耿于怀呢?这样不仅自己委屈万分,心有所累,还会不经意间失去朋友。

帮助别人不是交易,是一种自我行为,与自己的价值判断和道德认同有关,你认同你做了,符合你的原则就够了,不要因为曾经为别人做了一些事情而自觉是施人与恩,不要让原本的真心真意穿上虚情假意的外衣。人与人之间的相处并不因为谁为谁多做了一些事情就可以高高在上,就可以有权索求。一切美好的事情,报酬都在眼前。别人因你的帮助而获得期望的结果,满心欢喜,其实对你也是一种快乐的体验。别人记不记得你的好,会不会感激你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有一份随手可得的幸福和怡然,为什么偏要让它承载不必要的需求,附加无谓的等待呢?

关系决定成败

中国历来是一个讲究关系的国家,“关系”这两个字,是中国人讲人情世故的最重要的桥梁。在交往中,人们很自然地将有关系的人当成是自己人,同时把扯不上关系的人视为“局外人”。“关系”就是把“相关”的人“联系”在一起,可以资源共享、互相帮助。

今天,人们已经认识到,成为一个成功的人士的奥妙在于能够有规模地与陌生人发展交易与交往关系,如果单从交易的个数而言,不擅长与陌生人打交道的人就不能很好地开拓商业的新局面;与此同时,另一个同样重要的奥妙是,假定人们不能在熟识的关系中开发出最为重要的商业交易,则其市场地位的持续就很困难。

美国前总统比尔·克林顿的夫人希拉里说过:“我在担任第一夫人的时候学到的最重要的一课,就是在世界舞台上的外交关系都是由各国政要之间的个人关系来左右的。即便不同国家的理念不同,但只要政要之间缔结了信任关系,国与国之间仍然可能保持良好的协作关系。”

人际关系能够左右国家的存亡,人际关系更能够决定个人的成败。成功者,都是善于与别人搞好关系的人。

美国著名的成功学教育家戴尔·卡耐基在对古往今来的成功人士,尤其是近现代优秀的企业家、富翁的成功事例,做了分析之后,总结出“人际关系是成功的最重要的因素”这一精辟理论。

卡耐基把人际关系定位为“最”重要的因素,而不是“很”重要的因素。他形象地说:如果用数字比例表达的话,一个人事业的成功或者发展,只有15%是靠自己的专业技术,而其余的85%则要靠自己的人际关系、处世技巧。

另外也有成功学研究者得出的比例是80%来源于与别人的相处,20%来源于自己的能力与知识;成功=10%的知识+20%的能力+70%的关系。

当然,是否客观事实就是卡耐基算出的比例,还是其他学者算出的比例,我们不得而知。但是它们却共同揭示了这样一个理论,即成功要仰仗于人际关系,如果没有良好的人际关系,一个人是绝对不能成功的。

现在,在国际上有一新名词“超级成功者”,指的就是那些蜚声国际的亿万富翁。更有专家分析得出,这些超级成功者能够成功的最重要原因。就是得益于他们超强的人际关系处理能力,尤其是他们觉察人们需求的能力、博得周围人忠诚配合的能力。

所以,这就给了我们一个启发:那就是你越是有成就,事业做得越大,就越需要有更强的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换句话说,人际关系与事业两者的成功是一种成正比的关系。举个简单的例子:创业之初,如果你开个小卖部,你的人际关系就是那些布衣人士;后来到你拥有一个饮料加工厂或者冷饮集团公司的时候,你的人际关系、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也必将大大提高;再后来,如果你的企业像麦当劳、肯德基那样成为跨国企业,你的人际关系就已经扩展到全球。所以,成功者,都是而且必须是善于与别人搞好关系的人。

关系有时比能力更重要。

碧妮大学毕业后进人一家公司工作,她执著地认为只要自己努力工作,展现出超人的工作能力,必然能够获得重用,并步步高升。可是一年过去了,碧妮虽然表现出了出色的工作能力,但薪水并不比那些表现一般的同事高,职位也没有得到晋升。

碧妮很不服气,于是工作起来更加努力。她认为,只要自己足够优秀,总有一天上司会看到她的能力与才华,从而给她加薪晋职,把她当作公司的骨干。但是,又一年过去了,碧妮还是在原地停留。相反,与她同时进公司的同事已经是独当一面的主管了,薪水也比自己高出许多。碧妮终于忍不住,向公司里唯一与她要好的同事抱怨自己的怀才不遇。

然而,没想到的是,同事却很直接地告诉她一个令她感到震惊的原因。原来,虽然碧妮工作非常出色,但由于她恃才傲物,认为自己比别人都要优秀,因此没把同事们放在眼里,平时也就缺少了对同事的尊重,与同事的关系没有处好。

上司虽然也知道碧妮工作很出色,但担心如果让她升任主管的话,同事们会不配合,这样当然不利于公司工作的开展与完成,所以一直迟迟未敢重用她。

就这样,工作细心、处事粗心的碧妮,怎么也没想到,自己竟然是因为忽略了人际关系,而一直未受到重视与提升。

培养了无数成功人士的哈佛大学商学院的一个调查表明:在事业有成的人士中,26%靠工作能力,5%靠家庭背景,而人际关系则占69%。可见,要想成为出类拔萃的顶尖人才,并不能仅仅靠提升才能,更重要的是拓展你的人际关系,提升你的人脉竞争力。

那么怎样才能处理好人际关系呢?

首先要塑造一个好“人缘”的公共形象。“人缘”就是人际关系,拥有良好的“人缘”,会让你的工作、学习、生活变得顺畅无比,办起事来也能够更加得心应手。要想有个好“人缘”就要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要有容人之量。人际关系中,有时发生矛盾,心存芥蒂,产生隔阂,个中情结,剪不断,理还乱,当何以处之呢?一种方法是“冤家路窄”,小肚鸡肠,耿耿于怀;另一种方法,则是冤家宜解不宜结——“相逢一笑泯恩仇”毫无疑问,在处理人际关系时,后一种态度是值得称道的。

第二,做人要厚道。在处理人际关系时,不能待人苛刻,使小心眼。别人有了成功,不能眼红,不能嫉妒;别人有了问题,不能幸灾乐祸,落井下石,更不能给人“穿小鞋”。

第三,为人处世要有人情味。要关心人,爱护人,尊重人,理解人。人与人相处,应当减少“火药味”,增加人情味。

第四,要诚以待人。诚实是人的第一美德。做人要坦诚,更要有一些侠骨柔肠,光明磊落,襟怀坦荡,使人如沐春风,这样才能有个好人缘。

第五,要想人缘好,还要靠近“好人缘”。在你选择朋友,建立人际关系网络时,最好能选择好人缘的人。而且能与这种人关系越密切越好。为什么呢?首先,“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道理大家都懂,其次,他会给你带来很多的好处:其一,人缘好的人他的朋友肯定不少,如果你与他成为关系密切的朋友,那么他的朋友自然也会成为你的朋友。这对于你迅速建立或扩大人际关系网具有巨大作用。其二,“人缘好”的人朋友众多,群众基础好,他的能量也就越大,有时你会感觉到,找这种人帮忙办一件事,要比找其他人要容易得多,迅速得多。

其次还要学会与不同的人打交道。现代社会,各种信息的交流和传递增多了,人们的社会活动也频繁了,由于工作上,学习上,生活上的需要,我们每个人都不可避免的要与各种不同职业、不同思想的人交往。那么,我们如何与这些不同的人相处呢?以下几点必不可少:学会求大同,存小异;注意全方位了解别人;多发现别人的优点,取长补短;胸怀宽广,有气量;注意讲究不同的方式方法。

同时,针对不同的人应采取不同的策略:对死板的人,应主动唤起他的兴趣;对傲慢无礼的人,应尽量少说;对沉默寡言的人,应直奔主题;对深藏不露的人,应多用心思;对草率决断的人,要步步为营;对过份糊涂的人,应尽量躲避;对顽固不化的人,要适可而止;对行动迟缓的人,要拿出耐心;自私自利的人,应投其所好;对毫无表情的人,要仔细观察,之后再出手。

建立和维护人际关系都需要有耐心,如果用到人时终日笑脸相迎,用不到人时则相逢若不相识,这样的人太急功近利,一点生命的底气都没有,他自然也很难有什么人缘。人和人的交往更多的在于心的交流。关系决定成败,我们应用心去经营自己的人际关系网。

为你的未来积累人脉

我们处在一个日益变化和迅猛发展的时代,很多东西对于我们来说都是稍纵即逝的。那么,我们如何把握好机遇,使自己能够如愿地拥有梦想和财富呢?有专家指出:现代社会的发展已经显示,在技术、资金、人力资源这三个生产力要素中,人力资源的重要性越来越凸显出来。不管什么人,光凭自己的力量是成不了富豪的。一个人要想聚财,就先要聚人;有了人气,才会有财气。

美国大亨洛克菲勒在其全盛时期曾感慨地说:“与人相处的能力,如果能像糖和咖啡一样可以买得到的话,我会为这种能力多付一些钱。”而日本人更有名言说:二十岁靠体力赚钱,那三十岁靠脑力赚钱,四十岁以后则靠交情赚钱。

2005年《英才》杂志就人脉做了一项调查,他们分别对70位不同地区的企业家进行调查,在问及“您最看重哪种性质的组织或者聚会”的问题时,有62%的企业家选择了“看重与经济利益有关的聚会”。

台湾大学著名心理学家黄光国认为:“‘人情法则’不仅是一种用来规范社会交易的准则,也是个体在稳定及结构性的社会环境中可以用来争取可用性资源的一种社会机制。”如今,“人情法则”已经演绎成社会的法则,“人情”交往更看重的是交往后面的“利益”二字,有很多企业家报名上MBA、EMBA正是为交情而来,甚至有企业家称:“花20万元能认识这么一个圈子很值得。”

“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我们一定要记得这句话。人脉圈,是经商者拓展生意的必需途径。人脉是金,却贵甚黄金;因为黄金有价,人脉无价。

人脉等于钱脉,关系就是能力,成功学大师戴尔·卡耐基说过:“专业知识在一个人成功中的作用只占15%,而其余的85%则取决于人际关系。”

人脉资源是一种潜在的财富。无数的实践证明:经营关系是很重要的,建立起利益联盟,让联盟内的生意伙伴的利益都获得均衡,是商场上有效的潜规则。古今中外,有很多成功人士正是借助别人的关系和能力,才顺利的攀上了成功的巅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