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金融海啸席卷全球(20)
- 风险博弈:金融危机中风云人物的财富之道
- 贾文
- 811字
- 2016-12-13 11:37:45
20世纪90年代,由于证券化的需要,美林效仿雷曼兄弟积极挺进次贷领域。2006年,收购了主营次级抵押贷款业务的美国国民城市银行公司旗下“第一富兰克林金融公司”。
2007年是令世界震惊的一年,次级贷款引发的危机已露端倪,美林的抵押贷款业务大量亏损,由此引起了管理层的波动。到了2008年6月份,公司抵押贷款相关业务净损失约190亿美元,负债权益比率超过了20倍,而它的资产负债表规模超过雷曼兄弟的6 000亿美元达到了9 000亿美元之巨。从而公司从主权财富基金和其他投资者处募集资金,出售风险资产。
2008年9月15日美林公司同美国银行达成协议,同意以大约440亿美元的价格将自己出售给美国银行。二者的合并将造就一家业务范围广泛的银行巨头——几乎涉及了金融领域的方方面面,遍布信用卡、汽车贷款、债券和股票承销、并购咨询和资产管理各个方面。
这样强大的美林集团,也难逃被收购的命运,主要还是因为它的次级债业务产生了巨大的亏损,归根到底是公司持有的大量金融衍生品在次级贷泡沫破裂时,使公司在危机中一蹶不振。
高盛集团
都说高盛集团是这场金融危机中最大的赢家,与雷曼兄弟、贝尔斯登和美林公司相比,它在金融危机中受到的影响最小。而且,有消息称,是它一手策划了雷曼兄弟的巨额亏损以至破产。
高盛集团(Goldman Sachs)成立于1869年,在2008年金融危机全面爆发之前,居世界五大投行之首,有139年的历史。它的投资银行业务在19世纪90年代到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才开始形成,但与商业银行还没有区分。那时高盛公司主要从事商业票据交易,创始人马可斯·戈德门每天沿街打折收购商人们的本票,然后在某个约定日期里由原出售本票的商人按票面金额支付现金,马可斯收取其中的差额。
后来高盛增加了贷款、外汇兑换及新兴的股票包销业务,规模很小,却是已具雏形,其中股票包销业务使高盛变成了真正的投资银行,它逐渐发展成为全世界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大的投资银行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