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生活中的口才艺术(3)

哥伦布经过了十八年的准备,成功越过大西洋,发现新大陆。伟大的创举引起举国欢腾,哥伦布因为这一划时代的发现,被誉为英雄而受到崇敬。

但也有那么一些无视事实、否认真理的小人想使哥伦布难堪。在一次为哥伦布庆功的宴会上,有人跳出来发难:“听说你在大西洋的彼岸发现了新大陆,但那有什么了不起?任何人通过航行,都可以像你那样到达大西洋彼岸,并发现新大陆。这是世界上再简单不过的事了,为什么要小题大做呢?”

面对小人的挑衅,哥伦布没有立刻回击,他从容地站起来,从桌上拿起一个鸡蛋,对在场的客人们说:“先生们,这是一个普通的鸡蛋,谁能把它立起来呢?”在座的宾客们一个接一个,试图把鸡蛋立起来,但鸡蛋传了一圈,也没有人能成功。这时大家都说,这是不可能的。

于是哥伦布接过鸡蛋,轻轻地在蛋壳上敲出一个小坑,毫不费力地把鸡蛋立了起来,顿时全场哗然。哥伦布转身对大家说:“这不是世界上最简单的事吗?然而你们却说这是不可能办到的。是的,当人们知道了某件事情该怎么做之后,也许谁都能做到了。”

哥伦布以广博的学识、机敏的思想、简明的实例,迅速构成一个严密的模拟推理,明白指出,在一件事情未获得验证前,这是一件极度困难的事,但只要有人找到解决的方法,这事就变得再简单不过。

对待不同的人要用不同的方法、态度去应对;遇有争论、挑衅,也该针对事物的本质,用不同的方法加以解决,诸如哥伦布所遇到的这类越辩只会越僵的争端,还不如用个简单,却极有说服力的例子,让众人心服口服。

说话以简为美

依靠口才并给人留下深刻印象最好多使用结构较为简单、形式较为短小的句子。当需要表达简单的意义时,自然用字简短,而要表达一个比较复杂的意义组合时,也尽量将冗长复杂的结构,转化成比较简单的短句。

有效的交际语,从总体上看,句子大多不长,最少的仅为一个音节,多者也不过一二十个音节。这类句子中往往又多有停顿,截分成数个语音段落,其中每段中音节都较小。此外,这类句子大多是零句【即没有主语和宾语两部分的句子】,经常不用或少用附加成分,并省用连接词、介词,或隐含表示时间、地点的词语。当然,这些成分的简略并不能随便简化,而是凭借双方共处时的各种特定环境决定的。不过,在表达时,只要不影响意思的传达和理解,语言形式还是以简短为宜。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运用简略短句为主的特点,一方面是指句子构成上富有变化,另一方面是指运用句式丰富繁多。事实上,人与人之间的口头交谈,往往比书面字词显得更加生动活泼。这种口语句式丰富多样,例如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肯定句、否定句、单句、复句等。如果经常在口语中交替使用这些句式,将会使语句表达富有变化,不仅能活跃气氛,也可以让话语更为生动活泼。

理直不一定要气壮

日常生活中,很多不必要的争吵和误会都是由于说话不当引起的,这种沟通上的障碍也是由于说话的语气加剧的。有的人说话容易让对方接受,有的人说话却容易让对方误会甚至生气。这其中的原因,大多是由于语气的不同造成的。同样一句话,如果用不同的语气表达,就会不同,甚至是相反的效果。例如,“你好美”这三个字,如果用真挚的语气说出来,那就是满怀着对于自己欣赏的人的真挚赞美;如果用油腔滑调的语气说出来,很有可能会造成别人的反感,以为你是在戏弄人。

乐乐就很善于用自己的语气帮助伙伴们。在他的寝室里有一个性格比较孤僻、不善言谈的同学,被别的同学暗自称为“弱智”,同学们跟他说话的语气也总是怪怪的。

乐乐在担任宿舍长后,就经常观察并鼓励他。有一次在课外活动时,乐乐看到这个同学独自一人坐在教室里,便走过去,用最贴心、最耐心的语气说:“我发现你上课听讲挺认真的,而且反应并不比别人慢,我相信你肯定比我聪明,只要你努力学习,一定会考在班上的前几名。”这个同学听了乐乐的话,若有所思地点点头。然后,乐乐又诚挚地说:“不如我们一起参加活动吧,一个人坐在这里也挺无聊的,就当陪我了?”说着就把他拉到同学们中间,与他一起参与同学们的活动和游戏,后来,同学们也都争着和他们做游戏了。慢慢地,他和同学们的关系变得融洽了,学习也提高上去了,再也没有人说他“弱智”了。

多年后,那位曾经孤僻的同学已经成为了深圳一家大公司的销售总监。在一次同学会上,他拉着乐乐的手说:“当年你对我说话的语气改变了我的一生。”

说话要充分表达自己的意思和情感,不是靠声高来实现的,而是靠语气的得体取胜。有理也要有礼,有理不在声高,理直不一定要气壮。

事情有轻、重、缓、急,语气有抑、扬、顿、挫。只有把握好说话语气的分寸,才能被对方充分理解和接受,同时收到说话的预期效果。

当然,说话语气也要分对象,场合和时间。不同的情况,要运用不同的语气,切不可千篇一律地用一种语气。

要做到恰当地运用说话语气,首先要因人而异。语气能够激发听者的情绪并影响其精神状态,用喜悦的语气就会引发对方的喜悦之情,用愤怒的语气就会引发对方的愤怒之意;生硬的语气会引发出对方的不悦之感,埋怨的语气会引发出对方的满腹牢骚等等。

其次要因地而异。把握语气要注意说话的场合,这是十分必要的。一般来说,场面越大,越要注意适当提高声音,放慢语速,把握语势上扬的幅度,以突出重点。相反,场面越小,越要注意适当降低声音,适当紧凑词语密度,并把握语势的下降趋向,追求自然。

最后要因时而异。同样的一句话,在不同时候说,效果往往会大相径庭。抓住时机,恰到好处,运用适当的语气才能够产生正确的效果。

同样的话,用不同的语气说出来,就会起到不一样的效果,所以,在说话的时候,就要注意自己的语气,既不傲慢,也不“卑躬屈膝”。对什么样的人,什么样的场合,用什么样的语气,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生活中做一个受人尊敬的“会说话的人”。

争吵有“度”,和好有方

俗话说:“谁家的烟囱都冒烟。”即使是最恩爱的夫妻,相互间也难免发生争吵。一般口角,吵过之后也就完了,但是,如果争吵起来不加控制就可能激化矛盾,引出意想不到的坏结果。所以,夫妻争吵有必要控制好“度”,即使在最冲动的情况下也不要超越这个界限。

这里要注意以下几点:

--不揭短

一般说来,夫妻双方十分清楚对方的毛病和短处。比如,对方存在生理缺陷,个子小,不生育,或有过失足等。在平时,彼此顾及对方的面子而不轻易指出。可是一旦发生争吵,当自己理屈词穷、处于不利态势时,就可能把矛头对准对方的短处,挖苦揭短,以期制伏对方。

有道是“打人莫打脸,骂人不揭短”,人们最讨厌别人恶意揭短,这样做只会激怒对方,扩大矛盾,伤及夫妻感情。

--不翻旧账

有的夫妻争吵时,喜欢把过去的事情扯出来,翻旧账,拿陈芝麻烂谷子做证据,历数对方的“不是”和“罪过”指责对方,来证明自己正确。这种方式也是很愚蠢的。夫妻之间的旧账很难说得清。如果大家都翻对自己有利的那一页,眼睛向后看,不但无助于解决眼下的矛盾,而且还容易把问题复杂化,新账旧账纠缠在一起,加深怨恨。夫妻争吵最好“打破盆说盆,打破罐说罐”,就事论事,不前挂后连,这样处理问题,才容易化解眼前的矛盾。

--不带脏字

争吵时,夫妻双方可能高声大嗓,说一些过激过重的话,但是绝不能骂人,带脏字。有些人平时说话带脏字和不雅的口头禅,争吵时也可能顺口说出来。然而,这时对方不再把它当成口头禅,而视为骂人,因此同样会发生“爆炸”。

--不贬低对方

夫妻争吵时难免各执一词,都感到真理在自己这边,对方是胡搅蛮缠,往往使用评价性语言贬低对方。比如:“和你说话简直是对牛弹琴!”“你这个人四六不懂,简直不可理喻!”“你是一个泼妇!”“你是一个无赖!”这些贬低对方的话,同样容易刺伤对方的自尊,双方为了维护自己的尊严,会一直争吵到底的。

--不涉及亲属

有的夫妻争吵时,不但彼此指责,而且可能冲出家门,把对方的老人、亲属也裹进来。如说:“你和你爸一样不讲理!”“你和你妈一样混账!”如此把争吵的矛头指向长辈是错误的,也是对方最不能容忍的。

总之,夫妻争吵只要把握好了度,就不会伤及感情,“雨过天晴”,两人又会和好如初。

当夫妻因事发生矛盾出现冷战局面时,到一定程度就要有一方首先打破沉默,这时另一方就会响应,夫妻握手言和,重归于好。

打破沉默、消除冷战的方式有以下几种:

--直言和解

如果双方的矛盾并不大,只是偶然出现摩擦,就可以直截了当和对方打招呼,打破沉默。如说:“好了,过去的事就叫它过去吧,不要再赌气了。”对方会有所回应,言归于好。也可以假装把所有的不愉快都忘掉了,像什么事也没有发生似的,主动与对方说话,如对方顺水推舟,可打破沉默。如上班前,丈夫突然对还在生气的妻子问:“我的公文包呢?”见丈夫没有记仇,妻子也不好意思不理睬,应声道:“不是在衣柜

上吗?”这样就打破了僵局。--认错求和如果一方意识到发生矛盾的主要责任在自己,就应主动向对方认错,

请求谅解。如:“好了,这事是我不好,以后一定注意。这件事是我考虑不周,责任在我,我赔不是,你就不要生气了,气出病来,可不划算!”对方听了,一腔怒火也许烟消云散。

退一步说,即使错误不在自己一方,也可以主动承担责任。--幽默和解开个玩笑是打破僵局的最佳方式。如:“我说,你看世界上的冷战都

结束了,我们家的冷战是不是也可以松动一下?”“瞧你的脸拉那么长干什么!天有阴晴,月有圆缺,半月过去了,月儿也该圆了吧!女人不是月亮吗?”对方听了多半会“多云转晴”。

总之,只要一方能针对矛盾的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沟通方式,巧用言语,就可以尽快打破僵局,家庭生活就会恢复往日的欢乐与和谐。

用激将法使对方应允

某一有名的早期天才教育家,他对于不喜爱练小提琴的孩子格外有方法“驯服”他们。在教孩子们练琴时,经常碰到的难题就是儿童学琴意愿低落,然而他却能使这些孩子们个个乐意接受他的指导。你想会是用逼迫的方式吗?

不!因为这种办法只能收到一时之效,并不能持久,原来他所使用的特效药就是这么一句话:“我想这件事你必定做不好,因为你的能力比人家差,所以你才不想

练习。”只要是从事教育工作,便经常会遇到这一类情形。小学生更是如此,他们很有可能是自发的,但很多时候是无法约束

自己的惰性,便常以投机取巧的方式来达到他们偷懒的目的。对于这样的孩子你若说:“难道你不喜欢它吗?”这根本毫无效用,而要对他们说:“这样的事情对你来说是稍勉强了点,可能你没办法做得好,因为你的能力比别人差。”

只要这一句话,大多数的孩子都会不甘认输而认真起来。

像这样的激将法,对大人或孩子并没有多大差异。若施以强迫手段,非但毫无用处,反而会引起对方反抗的心理。纵使就范了,也不见得能得到什么好效果。

人的心理有一种特性,往往愈受到压迫,反抗心也愈强。

例如,在娱乐节目进行中若是规则过多,玩起游戏来“束手束脚”的,便丝毫引不起人们的兴趣,倒不如将规则放宽,使参与者个个都能兴高采烈。

所以当你有某事需要别人替你代劳时,千万不可用“为什么你不想做?”,而必须以“你是因为能力差,不会做吧!”来激怒他,因为前者并不能刺激对方的自尊,后者却击中了他的要害,而对方为了挽回自尊,也得认真做出个成果让你瞧瞧。

有一位七十多岁的老人也是属于这一类的人,若有人遇事找他帮忙,他不会轻易答应,但有一个诀窍,就是说句“我就知道你是不会做的!”。

他为了巩固自己的自尊,也会勉强地答应下来。

老年人尚且如此,更何况是一般人。

对于不易接受你的要求的人,你不可说他是讨厌这份工作,而必须说他是不会做这份工作。

压制反抗心理的说话技巧

作家藤本义一先生,在日本颇为知名。一次,他的女儿半夜才醉醺醺地回来,应门的藤本夫人自是破口训斥了一顿,藤本义一本人也十分生气,面色凝重地呵斥道:“你这浑蛋!”之后就愤然离去,女儿当场来不及反应,只愣愣地站着。

虽然只是一句话,但却深深刺痛了她的心,而晚归之事,从此便不再发生。

为人父母者,都有责备孩子的经验,多半也了解孩子可能有的反抗心理,所以要他们反省自己是相当困难的。通常会以一句“你是怎么搞的,我已经说过了多少次!”企图想让他们了解并且反省,此时他们若有反抗的举止,父母又会加一句:“你这是什么态度!”然后你的说教更是没完。

如此,愈是责备,反抗心理便愈是强烈,愈是希望他们反省,反而愈得不到效果,于是情况就会变得更糟,但藤本先生的这种做法,使他女儿的反抗心理根本无法产生,反而转为自己知道反省自己。

因藤本夫人的一顿训斥,已足够引起女儿的反抗心理,但藤本先生却巧妙地将它压制住,反而使女儿感到十分歉疚,因为父亲的一句“浑蛋”,着实胜过上百句无谓的责备,她除了感激,实在无话可说。

夫妇两人事先虽未商量要采取联合作战方式,但这种方式,对付犯错的子女,未尝不是一种很好的策略。

与责备无关的话,很多时候却可压制住即将爆发的反抗心理。

对失误若无其事

不管任何人,只要犯了过错,都会痛苦地反省。譬如棒球比赛时,若最后一局只须再得一分即可获胜,却因某人的失误而使对方得分,那位失误的选手必会垂头丧气,无颜见江东父老。此时如果教练一味在其他选手面前训斥他,则会产生怎样的后果呢?他会因心理压力大而愈打愈失常。

反之,如果此时教练能够好言相劝,则他在以后的比赛中,必定会有更突破的表现。甚至到了最后还可能再见全垒打,而这完全是由于感动的心理产生的。

人都会犯错,只是程度的不同。以上两个例子,都是使下属将一时的失误转换成他们今后成功的作为。责备下属的失败十分容易,但要原谅下属就不容易了。

然而,最笨的方法就是当下属犯了一次错误便不停地加以斥责,不但使他感到厌烦并且产生反抗心理,更别谈让他自我反省了。

次数一多,你的好意却让他认为你老是挑剔,你的责备就变得毫无意义了。况且如果他是在小心翼翼的情况下犯了错,也就难免会对上司失去信赖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