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
古代阅读观的现代阐释
更新时间:2025-04-24 19:13:56 最新章节:后记
书籍简介
《古代阅读观的现代阐释》着重从学理性角度用现代人眼光对我国历代读书人关于阅读的心得体会进行深入探析研究。中国是一个非常重视读书的国家,有着优良的读书传统和悠久的读书历史,在中国的科考时代,有一句话是相当流行的:“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耕读传家为此成了中国的一个历史文化传统。只要我们稍加留意,就会发现在浩如烟海的中国古书典籍中,记录下了许多读书人关于阅读的心得体会,并在历代读书人相互影响接受传承的阅读心得交流过程中,随着读书人的人生阅历、文化学识、艺术修养的丰富增长而呈现出个性鲜明的阅读观念。本书通过对历代读书人看似随意评点的阅读心得进行了学术性梳理,并将之分门别类按“人与阅读、阅读目的、阅读方法、阅读语言、叩问作者、读者选择、追问意义”等方面进行归纳整理,再通过系统的逻辑思辨进行学理性深人探析,从而建构起一个相对完整的中国古代阅读研究认知文化体系。
品牌: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上架时间:2019-05-01 00:00:00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本书数字版权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提供,并由其授权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制作发行
最新章节
陈道谆
最新上架
- 会员中国现代南方民族文学话语体系由启蒙、民族、传统、阶级、救亡、建设、现代、新启蒙、先锋、女性与生态话语等组成,随着20世纪20-40年代、50-70年代与新时期的时代变迁而发生阶段性嬗变,在不同阶段进行不同的组合,贯穿着启蒙与救亡、阶级与民族、现代与传统等话语之间的碰撞、交流与对话,凸显着民族、时代与国家的属性与变迁,并从阐释、强化中华多民族国家认同与超越虚无主义等方面对南方民族文化建设做出了积极、文学24.6万字
- 会员本书从翻译选本视角考察了英语世界对中国现当代文学的接受,勾勒出了这场持续八十余年的编译活动在篇目选择、文本阐释、编者构成等方面的演变轨迹,揭示了英译选集对中国现当代文学形象和经典序列的重构,分析了世界文学选集对中国现当代文学版图的绘制。文学15.9万字
- 会员吉川幸次郎的中国学研究生涯可分为经学时代、元曲时代和杜甫或杜诗时代,他的元曲研究和杜甫研究是在他的经学基础之上展开的。本书以吉川幸次郎的元杂剧研究和杜甫研究为重点,梳理了他的元杂剧研究和杜甫研究的特色,旨在研究他如何剖析元朝的时代风气和元朝人文学伦理的转换对元杂剧兴衰及文学性格的影响,以及他如何试图将杜甫作为典型来探讨文学的尊严;同时本书试图以其师狩野直喜的教诲和黄侃给予的启示,还有吉川幸次郎自己文学25.5万字
- 会员本书从“诗性”这一独特的角度切人徐訏的小说创作,从文化学、心理学、哲学等层面关照这位自由主义知识分子如何在战争年代以及香港的商业化语境中秉持严肃的创作态度,从而展现出他对人的命运、存在及其意义的思考。同时,通过对徐訏小说诗性品格的审视,也重新思考了徐訏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意义。文学19.7万字
- 会员本书以伊格尔顿、詹姆逊等批评家提出的“形式意识形态”为理论支撑,从文学社会学的视域重审20世纪80年代的中国先锋文学现象,将80年代先锋文学的形式实验作为研究主线,探析了80年代先锋文学的人文语境、历史谱系、语言风格、叙事伦理、精神意象和文化遗产。论著所择取的“形式意识形态”的研究理路,在中国先锋文学的研究中具有较突出的创新性。论著既注重先锋作为“纯文学”标榜的文本价值,亦着力于作为文化现象的先锋文学28.6万字
同类书籍最近更新
- 会员在中国人的文化生活里,古典小说是一种特殊的存在,它保留了世代累积的文化印记,也保留了最多的古代中国人日常生活的细节,以及他们思考人生意义和面临选择与行动时的观念、逻辑。中国古典小说一方面是中国古代社会文化的文学化反映,另一方面也深深影响着中国古代社会文化的各个方面,它塑造了中国人情感密度最高的经典文化形象和文化符号。若想深刻地理解中国古代社会,古典小说是一把极具魅力的钥匙。本书邀集11位在古典小说文学理论32.4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