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
美国犹太作家菲利普·罗斯的身份探寻与历史书写
更新时间:2025-04-22 17:13:15 最新章节:后记
书籍简介
本书以当代美国犹太作家菲利普·罗斯为研究对象,以罗斯的身份探寻和历史书写为内在主线,本着连续和嬗变的原则,兼顾年代顺序和作品创作主题,聚焦罗斯的三种主要身份:犹太族裔身份、美国国家身份和作家写作身份;梳理罗斯身份探寻的起点,分析作品中身份的焦虑到对犹太族裔身份、美国国家身份和作家写作身份的最初探寻,认为这些身份并非割裂,而是具有逻辑上的对立关系,并在多种途径上发生联系,交织在一起;探究罗斯的身份探寻在不同历史空间中的表现形式,主要是跟踪罗斯不断变化的美国、以色列、欧洲等的对立语境,勾勒出罗斯创作的断点和交叉点,体现罗斯身份观念的形成以及自我修正;展现更为具体的犹太民族历史和更为宏观的美国历史全景,指出罗斯从关注单一的、具体的、确定的民族身份,到承认公共场合中身份的开放性和不确定性,最后回归到历史中受伤的身份,强调身份不仅是叙述者的建构,更是复杂的历史产物。最后总结引申罗斯历史书写的多重文化意蕴,强调罗斯历史书写的意义和价值。
品牌: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上架时间:2019-03-01 00:00:00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本书数字版权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提供,并由其授权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制作发行
最新章节
苏鑫
同类热门书
最新上架
- 会员本书以1917-1937年中国现代文学期刊中的法国文学论争为主轴,借助论争中的关键词,重构法国文学在1917-1937年中国的接受语境。文学18.6万字
- 会员俄罗斯文学是该国思想文化的载体。本书研究了“布克奖”“巨著奖”得主弗·马卡宁、维克·佩列文、塔·托尔斯泰娅、尤·波利亚科夫等作家代表作中由“新多余人”、沉沦者、“地下人”和传统守望者构成的“现代知识分子”成长图谱,以及“现代知识分子”之信仰异变、反乌托邦思想、虚无主义思想和后现代思维。本书透过文学中的知识分子问题,阐释了西方文化大量涌入对以知识分子为代表的俄罗斯人精神世界产生的影响和俄罗斯社会文化文学22万字
- 会员本书从诗学观念、创作方法和文本构成等诸层面展开,对自然主义文学思潮进行创新性阐释,揭示其在与同时代象征主义和唯美主义文学风尚相互影响、共同存在之文学空间中的“主导性”地位,并指出其对20世纪现代主义的产生与发展所产生的重要影响。文学39.8万字
- 会员本书以人类学家克利福德·吉尔兹所提出的“地方性知识”和福柯的“知识考古学”为方法,进入马华社会具有巨大影响力的《星洲日报》文艺副刊(1988-2009年)空间,从传媒与文学的关系角度探讨二十年间马华文学思潮在主体性建构焦虑中由“马华文学”向“文学马华”的审美嬗变。在这种审美形态的转换中,文艺副刊始终作为马华文学权力场域隐形的结构性力量介入和干预其中。而由于“小文学”的马华文学主要栖身在以文化为中介文学27.8万字
- 会员本书内容涉及古文献学理论研究、传世文献整理与研究、古文字与出土文献研究、海外汉籍与汉学研究等中国古文献研究等相关领域。全书根据经、史、子、集分为四个部分,在目录中以空行体现。论文或为相关领域某个专门问题的最新研究,或为中国古代著名学者的生平、交游考,或为海外汉学的交流探讨。文学26.6万字
- 会员霍克斯的《红楼梦》英译本的出版,促进了《红楼梦》在西方世界里的传播。本书以《红楼梦》中的主人公林黛玉、贾宝玉、薛宝钗的形象翻译作为切入点,借助语料库语言学的相关理论,采取定量与定性、归纳与演绎相结合的方法,以一个源文本的两个底本分别对应两个译文的一对多模式,对霍克斯和杨宪益夫妇两个译本的前八十回进行比较,对霍克斯显化人物形象的翻译方法进行了探讨。本书将规范性翻译研究与描述性翻译研究结合起来,对红楼文学9.6万字
同类书籍最近更新
- 会员本专著以埃斯卡皮的“文学社会学”、福柯的“知识考古学”、布尔迪厄的“场域理论”为主要依据,以“重回历史现场”的姿态,在深入挖掘评奖史料、展开理论思辩的基础上,将研究视野伸向整个20世纪的文学评奖活动之中,既填补了中国当代文学评奖“历史源起”研究的诸多学术空白,又在质疑学界已有共识的基础上对理论偏误进行了“纠偏”;既对全国性小说评奖为核心的中国当代文学评奖制度确立、演进、修正进行了全景式的考察,又对文学理论27.5万字
- 会员《聚焦研究》梳理了叙事学的核心概念“聚焦”的产生及发展,根据不同文学时代媒介载体的变化,以多个文本分析为基础,探究与聚焦相关的叙述特征,并认为聚焦类型的变化集中反映了人类思维、认知的发展以及技术革新对叙述方式产生的影响。文学理论17.5万字
- 会员威廉·福克纳是美国文学史上最重要的作家之一,对中国当代作家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书从叙事语言、视角、作品结构和约克纳帕塔法世系的架构等四个相关联的结构性层面,对福克纳小说的叙事艺术进行了整体、系统的研究,深入考察了其艺术风格的本质特征,其艺术创新在整合文学传统与现代主义先锋实验方面的成就,其艺术创作与美国南方社会的现代化转型之间的交互关系,以及其对当代中国文学的影响和启示等一系列重要问题,在总体上文学理论18万字
- 会员《大江健三郎与鲁迅的契合与差异》从思想、文笔、影响等方面入手,深入挖掘大江健三郎与鲁迅的文学渊源以及由此带来的不可忽视的价值和意义。即从文学思想、创作观念、技巧方法、体裁文风等方面,较为具体、全面、深入地揭示出了大江健三郎之文学创作与鲁迅的关系问题,为进一步理解大江健三郎与鲁迅的创作及其影响,以及了解中日文学的关系问题提供了一些有益的借鉴,并为当代文学创作者如何创作出优秀的、具有世界性普遍意义的文文学理论19.7万字
- 会员网络文学中的男性生育题材是指网络文学中所描写的男性生育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怀孕、生产等环节)。本书从性别文化视角出发,在搜集和整理中外男性生育题材文学作品、描摹其历史演变过程的基础上,通过文本特征解读、创作群体分析以及不同文化下读者对男性生育的理解和接受情况剖析,对网络文学中的男性生育题材进行了深入、系统的研究。文学理论16.6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