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平真诠(原本)在线阅读
会员

子平真诠(原本)

(清)沈孝瞻
开会员,本书免费读 >

古籍古籍整理2.4万字

更新时间:2024-04-24 16:24:11 最新章节:第47章 论杂格

立即阅读
加书架
下载
听书

书籍简介

《子平真诠》由清乾隆进士沈孝瞻先生所著,属传统子平命理学。在《渊海子平》、《三命通会》、《子平真诠》三者中,《子平真诠》的中分量最少,但理论最为精辟,论述最为恰到好处。作者在写这些文章时本没有成书之意,无意间被好友读到,视为命学珍宝,其友认为该书足可以为《渊海子平》做注解,遂命名为“真诠”!从《子平真诠》的实际内容看,作者的好友评价一点不过,这部书不但很好地解释了《渊海子平》的核心理论,使原始命学不再因论述简明而引起歧义,而且行文毫不婉转委曲,句句直指要害,论述精辟有力,令学人熟读后即可理解,使命学避免玄学和不可知论的桎梏,走向更有核心、有重点、有条理的分析方法上。如果说《三命通会》是辞书式的庞杂,《子平真诠》则更注重对理论思路的阐述。
品牌:北京明天文化(先知先行)
上架时间:2024-04-01 00:00:00
出版社:北京明天远航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本书数字版权由北京明天文化(先知先行)提供,并由其授权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制作发行

最新章节

(清)沈孝瞻
主页

同类热门书

最新上架

  • 会员
    汉代学者在大量分析汉字“音、形、义”的基础上创立了六书理论,由于当时所见古文字资料的局限和六书理论的不完善,自许慎《说文》之后,不断有人对六书理论提出批评、修正和补充,明代学者赵撝谦潜心六书研究,完成力作《六书本义》。本书在综合考察赵撝谦《六书本义》的基础上,对比古今学者关于六书理论的观点,就六书理论及《六书本义》涉及的俗字、异体字、古今字、同族字等文字学现象进行了分析和归纳,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六
    张治东古籍27.4万字
  • 会员
    《唐语林》是北宋文人王谠编撰的一部记录唐人轶事杂说及唐代典章制度、民情风俗等的文言笔记小说。共八卷。该书模仿《世说新语》和《续世说》的体例,按内容分门记事,规模更大,将《世说新语》的原有门类扩大为五十二门。书中材料采录自唐人笔记小说,资料集中,内容丰富,广泛记载唐代的政治史实、宫廷琐事、士大夫言行、文学家轶事、风俗民情、名物制度和典故考辨等,对研究唐代历史、政治和文学,均有参考价值。《唐语林》虽仿
    王兴芬译注古籍41.5万字
  • 会员
    本书以《四库全书》和《四库全书总目》“小说家类”作为研究对象,对四库“小说家类”的纂修史料进行全面、系统的搜集、整理,对纂修过程中的采进、筛选、编校、删改、禁毁等相关问题进行探讨,并比较研究《总目》的现存稿本、诸阁本、《四库全书荟要》《四库全书简明目录》和浙本、殿本《总目》“小说家类”提要,勾勒四库小说观念和著录体例的生成历史。
    张玄古籍22.5万字
  • 会员
    《世说新语》原名《世说》,是一本古代小说集。原为八卷,今本作三卷。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等三十六门。主要记载汉末至东晋士大夫的言谈、逸事。当时士族的思想、生活和清谈放诞的风气,在书中得到较多反映。语言精练,辞意隽永。对后诗笔记文学颇有影响。
    (南朝宋)刘义庆古籍7.9万字
  • 会员
    本书为西汉桓宽编著。记录昭帝时盐铁会议的文献。始元六年(前81年),召集各地推举的贤良、文学六十多人到京城举行会议,“问民间所疾苦”。贤良、文学从反对盐铁官营、均输、平准开始,对政府政策进行了全面批评,并和御史大夫桑弘羊等反复辩论。全书共十卷六十篇,内容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各个方面。该书记述了双方的论点,为研究西汉经济史、政治史的重要史料。
    (西汉)桓宽编著古籍6.1万字
  • 会员
    目录学相当于是学问的清单,摸清家底,才能心中有数,不至茫无津涯,有洞观全局之益。历代纪传体史书、政书、方志等,将历代或当代有关的图书典籍,汇编成目录,谓之“艺文志”。《汉书》中的《艺文志》正是目录学中第一要籍。作者在讲授《汉书·艺文志》时所写的这部讲义,广泛参考了十余种批注、研究《汉书·艺文志》的文献,同时也博采其他相关书籍、论文的意见,反复寻绎,间加己意于其中,对《汉书·艺文志》做了较为细致全面
    温浚源古籍26.1万字
  • 会员
    1700多年前,战国魏襄王墓被盗,一批竹简古书重见天日,这就是著名的“汲冢竹书”,其中只有一部先秦文献较完整地流传到今天,这就是《穆天子传》,又名《周王游行》。该书记述了西周中期周穆王远征西域的事迹,具有很高的文献价值。全书共六卷。前四卷记述周穆王从宗周出发,北征犬戎,继而出雁门、入河套、祭河伯、登昆仑、会见西王母、狩猎大旷原,最后返回宗周的经历。卷五专记周穆王东巡河南诸地事,是穆王巡狩中原的实录
    王天海译注古籍30.1万字
  • 会员
    科举制度滥觞于隋,在唐代逐渐健全而兴盛,作为一种重要的人才选拔制度,曾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唐摭言》是一部专门记载唐代科举制度特别是进士考试的笔记小说,书名中的“摭”,为拾取、摘取之意。全书共15卷,分103门。对唐代科举制度的规制、礼仪、风俗做了真实详尽的记载,多为史志所不载,具有非常高的史料价值,为我们全面认识和评价唐代科举制度提供了宝贵的文献资料。唐代科举以进士为重,进士以文学为重,
    孔燕妮译注古籍49.6万字
  • 会员
    王象晋以自己躬耕多年的经验和广泛的文献收集,编著了《二如亭群芳谱》。书中包含农时、农作物、蔬果及园林植物等内容,体系庞大。除总论外,每种植物词条下包括:植物特性与品种、园艺技术、附录(即相关植物)、典故、诗歌。因作者对植物的特性、应用、养护及文化内涵等阐述完备,使该书被奉为经典,后世公认为集大成之作。至清代,经过进一步增补,收入“四库全书”。
    (明)王象晋古籍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