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动如何可能:鲁迅文学的一个思想脉络在线阅读
会员

行动如何可能:鲁迅文学的一个思想脉络

李国华
开会员,本书免费读 >

文学文学理论21.3万字

更新时间:2024-04-22 18:16:14 最新章节:后记

立即阅读
加书架
下载
听书

书籍简介

鲁迅作为中国现代文学的基石和巅峰,其文学背后的思想同样具有基石和巅峰性的意义。但不管其思想和文学孰先孰后,何者更为重要,对于读者来说,无法避开的缠绕是,鲁迅的思想往往是从具体的文学形式中表达出来,鲁迅的文学也往往根迹于其思想中具体的逻辑常项。因此,如何通过鲁迅创造的文学形式来抵达鲁迅思想的隐秘所在,就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本书着眼于此,用心淘洗鲁迅留下的各类文本的文学形式与思想之关系,究明鲁迅文学的一个重要思想脉络,即在现代中国,面临古今中西之间交错所带来的变革和动荡,行动如何可能?本书首先讨论的是鲁迅留日时期思想的基本面貌,勾勒的是与章太炎的“自性”的关系,彰显鲁迅在思想层面对于行动的理解和渴望,接着讨论与“自性”关联的主体建构问题在《野草》、《故事新编》和旧体诗中的展开,着力分析思想与文学之间的关联,显影鲁迅重建行动之可能时的思想困局、历史哲学和自我安慰,最后是接续文学分析的脉络讨论鲁迅在《呐喊》《彷徨》等小说集中的部分小说,展开具体历史语境中的小说细读,澄明鲁迅对辛亥革命的理解,讨论其在历史实践的维度对行动如何可能的思考及相应的文学形式的特质。总之,本书试图以“行动如何可能”为基本问题,追踪鲁迅文学背后的基本思想脉络,以期引发对于鲁迅及中国现代思想与文学的不同讨论。
品牌:三联书店
上架时间:2023-05-01 00:00:00
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本书数字版权由三联书店提供,并由其授权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制作发行

最新章节

李国华
主页

同类热门书

最新上架

  • 会员
    本书围绕文学图像的生产、呈现、消费、传播、演变等历史语境,探索图像叙事的功能,以及梳理不同文化语境中文学图像的交流与互动情形,从而为建构新的学科分支“文学图像论”奠定基础。
    陈明主编文学23.7万字
  • 会员
    本书以颓废主义的诸多关键问题为依托,在话语建构、范式方法、理论视域等层面展开系统研究,指出其作为在工业革命后遽然加速的西方社会现代性历史进程的产物,既是对这一社会历史进程的反映,更是对社会巨变的反应;既是对社会历史进程的艺术表现,更是对社会巨变的精神-心理补偿。
    蒋承勇 杨希文学28.2万字
  • 会员
    本书由上下两编构成。上编为诗歌史略,从诗字原始观念的形成、《诗经》和《楚辞》,论述到少数民族诗人和域外汉诗;下编为词曲史略,考察了从诗到词、从词到曲的转折,并且比较了诗词曲在形式、内容和风格上的异同,勾勒出词曲历史的发展脉络等。
    张伯伟文学28.3万字
  • 会员
    本书从译介、语言、诗体、观念等层面,深入论析了现代抒情诗中“叙事性”的发生机制,具体呈现了现代抒情诗人在叙事性诗学实践中的多元繁杂面目。在此基础上,从抒情主体的叙事性话语、情事互动等层面,对叙事性的诗学形态——情境美学展开了理论上的探析。通过追溯“叙事性”的历史演变,重绘了现代抒情诗表意版图的变化,彰显了“叙事性”在现代抒情诗中的诗学意义,进一步明确了“叙事性”在文学史中的地位和价值。
    傅华文学20.6万字
  • 会员
    本书钩稽鲁迅杂文内在的修辞逻辑、文章形式、生成语境及作家的主体位置,以鲁迅杂文中固有的“生产者”“消费者”等概念为核心,开拓研究的新视点,追求构建对鲁迅杂文的“整体性的认知”,再一次在不断试错的意义上接近甚或进入鲁迅杂文,创新我们走进鲁迅及20世纪中国的理论资源和话语资源。
    李国华文学29.7万字
  • 会员
    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一批具有世界革命意识的德语左翼作家将书写视域延展至正在经历无产阶级革命与反法西斯斗争的中国,并以中国革命为题材进行文学创作。本书将注意力集中于安娜·西格斯、弗里德里希·沃尔夫和埃贡·基希等德语左翼作家创作的典型的中国叙事作品,以情节类型学的研究方法切入文本,剖析、审视和挖掘文本叙事生成的过程和策略。本书选取英雄叙事、女性形象、空间叙事三个维度,分析作为叙事基点与旨归的中国叙事在
    陈丽竹文学14万字
  • 会员
    本书由卢曼的系统论出发,考察德国汉学家自19世纪以来中国文学研究的演化情形。德国的中国文学研究相当于一个自主的功能系统,按照自身程序生产所需要的全部要素,也将“文学中国”建构成一个共同演化的意义世界。
    范劲文学39.5万字
  • 会员
    本书内容涉及古文献学理论研究、传世文献整理与研究、古文字与出土文献研究、海外汉籍与汉学研究等中国古文献研究等相关领域。收录了《夏禹剑考》《洪汝奎刻书及相关文献整理活动考论》《宋代江西诗派诗集合刻考》等文章。
    北京大学中国古文献研究中心编文学24.4万字
  • 会员
    本书以1917-1937年中国现代文学期刊中的法国文学论争为主轴,借助论争中的关键词,重构法国文学在1917-1937年中国的接受语境。
    杨振文学18.6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