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
企业数字化转型指南(套装共8册)
更新时间:2023-08-22 18:34:08 最新章节:注释
书籍简介
“建设数字中国”被明确纳入我国“十四五”时期国家战略体系,数字经济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新引擎,各行各业围绕“数据”要素,不断提高生产力,变革生产关系,同步也迎来数字化转型的发展周期。在数字经济新周期下,各行各业如何进行数字化转型?中国数字经济产业已然有傲人的成果,本套书汇集了多领域多行业数字化转型成功的具体案例,如汽车、基建、金融、IT互联网、消费品和零售、房地产等等,深研标杆企业,帮助广大政企、高管、创业者了解转型趋势,建立系统的做法、干法。此外,本套书内容完备,不仅从商业模式、技术、组织搭建等方面传递具体的干法,还从认知的角度向读者阐述数字化转型的价值与意义,可行性强。
品牌:蓝狮子
译者:马旭飞等
上架时间:2023-08-01 00:00:00
出版社:杭州蓝狮子文化创意股份有限公司
本书数字版权由蓝狮子提供,并由其授权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制作发行
最新章节
颜艳春等
最新上架
- 会员本书作者在全国22个省份进行了问卷调查。研究发现,中国农户间土地流转的交易成本高,土地经营存在短期行为,租佃体制复活。在当前土地集体所有制的条件下,如何降低土地流转的成本和提高土地的经营规模,实现规模效益,力图实现降低交易成本、参与农产品全球市场一体化的竞争、维护实际留在农村种地农民的利益等。本书建议,在现行土地集体所有制下,可以尝试在土地流转过程中保持土地的承包权和经营权合一,通过土地流转实现土经济16.6万字
- 会员为更好地发挥中国社会科学院作为党和国家思想库、智囊团的重要作用,加强对重大问题开展国情调研,根据《关于加强和改进国情调研工作的意见》规定,2016年中国社会科学院组织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百村调研(简称“扶贫百村调研”)国情调研特大项目。对全国范围内兼具代表性和典型性的100个贫困村开展村庄国情调研,包括一定比例的2010年以来已经脱贫的村庄。村庄指行政村。村庄调研的主要内容包括村庄基本状况、贫困状经济8万字
- 会员本书围绕乡城劳动力迁移及其与农村人力资本积累的相关关系这一主题,关注着农村人力资本积累对农业部门长远发展和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的重要作用;通过实证研究,论证了我国乡城劳动力迁移与农村人力资本积累的具体关系,揭示了二者之间不同于一般“强相关”关系的“弱相关”性;深入挖掘了我国乡城劳动力迁移与农村人力资本提升“弱相关”性背后的制度根源,探讨了构建我国乡城劳动力迁移与农村人力资本提升“强相关”关系的制度对经济12万字
- 会员东北地区是中国著名的老工业基地,也是中国重要的装备制造业基地。实现制造业转型发展是全面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重要任务。本书将全球经济结构调整与东北地区制造业发展模式如何转型结合起来综合研究,提出东北地区制造业发展模式转型的目标取向,并分别从盈利模式、制造业定位和运作模式等三方面探讨了转型的具体路径,即充分发挥集群经济优势、积极培育创新型制造业、逐步推进东北地区制造业一体化进程。经济17.5万字
- 会员庆阳农场地处张广才岭西麓、交通末梢死角,在黑龙江省农垦系统中属于既小又弱的农场。垦区扶贫主要是系统扶贫、产业扶贫,通过扶持贫困农场,实现产业发展和民生条件改善,促进和带动农场职工脱贫致富奔小康。本书以庆阳农场为调研对象,基于农垦地区农场特殊的体制机制背景和产业扶贫政策要求,客观分析庆阳农场贫困问题现状、产业扶贫实践和成效,总结庆阳农场产业扶贫模式存在的问题,并提出针对性的对策建议。经济6.2万字
- 会员罗家乡——一个让习近平总书记挂念的乡镇,尽管地处经济社会发达的浙江省,但是由于地理位置偏远、底子薄弱,这里的村庄尚未完全走出贫困,姜家村就是其中的一个贫困村。本书通过调查浙江省龙游县罗家乡姜家村的基本状况、贫困状况及其演变,贫困的成因、减贫历程和成效;脱贫和可持续发展的可能路径和相应的政策建议等,为的是从村庄脱贫实践中总结当前精准扶贫和精准脱贫的经验教训,为进一步的精准脱贫事业提供经验和政策借鉴。经济5.8万字
- 会员俄日村位于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海晏县甘子河乡,是国家级贫困村,贫困发生率较高,贫困程度较深。本书通过实地调查访谈,深入探究当前影响俄日村贫困人口脱贫的具体问题及其原因,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措施,为贫困人口全部脱贫、俄日村退出贫困村、海晏县脱贫摘帽提供智力支撑和决策支持。经济4.9万字
- 会员2018年8月,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与贵州省社会科学院联合主办了“乡村振兴战略与精准脱贫研讨会暨第十四届全国社科农经协作网络大会”。本书汇集了此次会议的重要成果,从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角度,对乡村振兴战略与精准脱贫的重大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介绍了各地的有益探索和创新经验,具有一定的学术和决策参考价值。经济25.7万字
- 会员本书选取甘肃省酒泉市肃州区银达村作为“中国百村经济社会调查”的研究对象,不仅有意于发掘一个地处西部的传统村落“因文而名、因文而兴、因文而荣”的历史变迁,追寻乡村文化发展印迹、展现群众文化活动魅力,更有心于探究典型村落如何适应时代变革、坚守文化自信,揭示其何以实现经济社会与乡村文化协调共进,为党和国家的农村政策特别是乡村文化振兴提供决策参考。经济17.4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