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者智见:主流媒体对新疆南疆影响力研究在线阅读
会员

行者智见:主流媒体对新疆南疆影响力研究

林涛
开会员,本书免费读 >

社会科学新闻传播出版13.2万字

更新时间:2021-11-06 15:28:41 最新章节:后 记

立即阅读
加书架
下载
听书

书籍简介

本书系2016年度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部级社科研究项目“主流媒体对新疆南疆维吾尔族受众影响力研究”(项目编号:GD1629)成果。作者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就新疆的历史、文化、民族、宗教等问题采访疆内外十几位知名专家,主持完成该项目。本书以维吾尔族聚居区受众为研究对象,在全面总结受众的媒体接触、依赖性和信任度特征基础上,重点分析当前主流媒体的传播有效性、信息有用性、舆论引导力等核心功能;充分运用田野调查等研究方法,对中央及新疆主流媒体影响力产生机制和传播效果提出对策和建议。
品牌: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
上架时间:2020-07-01 00:00:00
出版社: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
本书数字版权由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提供,并由其授权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制作发行

最新章节

林涛
主页
  • 会员
    本书以中国纺织服装产品国际贸易业务模式转型为主要内容,通过回顾中国纺织服装传统贸易状况及业务操作模式为切入点,展现国际贸易操作业务流程和遇到的经营瓶颈,提出转变国际贸易业务模式的实践和构想,并体现笔者的业务实践经验和务实研究方法,展现新型贸易方式的操作和运用,对中国纺织服装国际贸易前景予以建议和展望。纺织服装产品是中国主要的出口产品和国际贸易顺差的主要来源,本书以纺织服装产品为视角,对传统外贸方式
    林涛贸易17.3万字

同类热门书

最新上架

  • 会员
    作为社会场域的“士林”是中国历史的特有结构。在近代中国(尤其是清代末期),这一场域依然在相当程度影响着读书人的社会地位及其交往方式、交往规则。本书以办报人的“士人”身份为切入,试图勾勒此中规则对戊戌时期各个维新报馆群体产生、运作乃至离合过程的结构性影响。
    朱至刚社科24.6万字
  • 会员
    本书选择了74位在西方传播学术史上做出杰出贡献的欧美学者,从学术生平、主要理论(方法)贡献、对传播学学科建制的贡献等方面进行了介绍。
    胡翼青主编 杨馨 李耘耕副主编社科32.8万字
  • 会员
    在漫长的书籍媒介时代,中国文人在书写实践中形成“立言不朽”“文质彬彬”“重义轻利”等价值观念,这些价值观念一直规范指导着文人群体的日常书写行为。然而,报刊媒介的崛起引入新的价值尺度,引致文人书写观念的转型和价值信仰的革命。本书结合媒介史与思想史的研究方法,剖析晚清文人在媒介转型中的书写选择、身心阵痛和权力博弈,并尝试对人类历史中“媒介与书写”之关系做出诠释性理解。
    褚金勇社科20.5万字
  • 会员
    本书首先对深度数字阅读推广的内涵、机制与模式等进行理论分析,并以图书馆为例对我国深度数字阅读推广的发展现状进行了调查分析;其次,从深度数字阅读推广的目标用户视角,研究了用户在选择学术期刊论文和电子书过程中的关键感知点,分析了用户的感知行为特征对深度数字阅读推广的启示;最后,聚焦推广信息视角,借鉴内容营销理论,构建深度数字阅读推广的内容营销机制与方法体系,提出了应用内容营销方法促进深度数字阅读推广的
    茆意宏 马坤坤 彭爱东社科13.9万字
  • 会员
    本书依托于作者收藏的原版《北洋画报》及全套影印版《北洋画报》,以“画”为挈,以画报故纸为本,分“画世象”“画新知”“画斯文”“画体魄”、“画氍毹”“画笙歌”“画光影”“画丹青”八章,细细爬梳了《画报》上的相关信息,从中可见1920年代~1930年代中国北方的声光影色、人间百态。画楼,以画为楼,是当年“北画”同人的自况。1920年代的中国已经进入读图时代,本书的一大特色是将设计之美与其蕴含的历史信息
    马千社科18万字
  • 会员
    《杭州学刊》原名《杭州研究》,是杭州市委、市政府及所属部门的专题性工作调研的成果发布、杭州市社会科学成果发布的平台,主要探讨杭州城市领域的理论与实际问题,跟踪城市学研究的国际学术前沿,特别关注在杭州城市经济、管理、社会、法律、文化等发展进程和最新研究成果,同时,亦关注杭州都市圈发展与合作。
    杭州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杭州市社会科学院编社科20.9万字
  • 会员
    本书遴选了西方传播研究领域的35部经典著作,涵盖美国实证主义传播学、法兰克福学派传播研究、传播政治经济学、英美文化研究等重要理论流派,通过导读的方式让读者全面感受传播理论开放的知识图谱。
    胡翼青主编社科32.4万字
  • 会员
    本书共收录16篇文章,分为学科自主知识体系探索、国际传播与国家形象、平台社会与认同传播、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与社会平等、传播思想与价值观转向、生命传播与虚实共生等部分,旨在从真实、创造与传播等关键词出发,以跨学科的方式直面个体、组织与社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编社科17.6万字
  • 会员
    本书以彝族撒尼叙事长诗《阿诗玛》的翻译传播以及在传播中最具代表性加影响力的译本为研究对象,对其翻译类型、翻译文本的谱系关系、翻译传播线路、翻译传播文化场域各权力因素与其经典身份构成之间的关系以及翻译策略加翻译方法等进行全面系统的研究,提出《阿诗玛》的翻译过程也就是其动态经典化的过程,《阿诗玛》的翻译过程构筑了其传播世界,《阿诗玛》的翻译与传播见证的是对他者解读和转移的多层效果构成的复杂网络。
    黄琼英社科27.8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