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录和补遗·第2卷在线阅读
会员

附录和补遗·第2卷

(德)阿图尔·叔本华
开会员,本书免费读 >

哲学西方哲学46.5万字

更新时间:2021-02-07 11:20:31 最新章节:人名索引

立即阅读
加书架
下载
听书

书籍简介

《附录和补遗》第2卷是“补遗”,有31章400节和15首诗歌,其中新翻译的篇目15章,全译的篇目8章,青年时期的诗歌是首次翻译。全书60多万字,他在第2卷的目录上注明“就多个话题所作的分散但有系统安排的思考”。前15章是对他的主要哲学著作的补充,包括哲学及其方法、自在之物与现象、伦理学、哲学与自然科学、生存的虚无与痛苦、自杀和宗教等内容;后16章从意志哲学的视角阐述了他对现实生活和人生诸问题的看法。“补遗”体现了他读书之渊博,思考之深广,是围绕意志哲学在客观世界的各种表象的分析和评论的交响曲。他以诗歌为封笔之作收尾是有特别考虑的。第2卷名篇荟萃,除《人生的智慧》广受赞誉外,叔本华还有一些文采斐然、思想深邃、文风雄辩、短小精悍的名篇,这些名篇都在第2卷中。比如,《论判断力、批评、赞扬和名声》《论阅读和书籍》《论学者和博学》《论写作和文体》《论自为的思考》《论宗教》,等等,当然也包括背负骂名的《论女人》。这些名篇是意志主题的变奏曲,所涉题材与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妙趣横生,富有教益,伟大的思想从心而出,伟大的思想家是人类的灯塔。在《附录和补遗》中,他的悲观主义不再质疑人类存在的价值,而是对苦难的人生有了同情和惬意的亮色。他试图以优雅的方式展示人类的生存,让苦难的生活有了些温暖和留恋。在这里,他以放松的心态,嘲讽和诙谐的口吻谈论欲在痛苦和死亡的夹缝中求得片刻幸福的智慧,这就是节欲苦行,自我修炼,孤身独处。解脱苦难的方法是审美体验、悲天悯人、禁欲和自我否定。这种至高无上的价值可以让逃离意志的人获得救赎。第2卷是献给世人的哲学,也是广泛传颂的文学佳作。
译者:韦启昌
上架时间:2020-04-01 00:00:00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已经获得合法授权,并进行制作发行

最新章节

(德)阿图尔·叔本华
主页

同类热门书

最新上架

  • 会员
    本书不但继续阐发了作者在晚年一直坚持的“否定哲学”-“肯定哲学”的区分和统一的思想,更是用一种宏大的哲学史视野梳理了“唯理论哲学”(实即西方哲学主流传统)的形成线索,其中关于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探讨尤其提供了大量新颖的洞见。
    谢林哲学26.5万字
  • 会员
    本书分为古希腊悲剧与人生、古希腊哲学的意蕴共两卷,内容涉及奥林匹斯宗教作为古希腊文明的渊源、古希腊悲剧的命运主题、古希腊悲剧的深刻哲理、形而上学的宿命、“命运”与“背后的东西”等。
    赵林哲学5.9万字
  • 如今我们所说的增长,实际上是一种漫无目的的癌式扩散。我们正在经历一场生产和增长的迷狂,如同死亡幻觉一般。它佯装生机勃勃,掩藏着迫近的致命性灾难。生产越来越趋同于毁灭。“人类的自我异化已经达到一种能将自身的毁灭当作审美快感来体验的程度。”瓦尔特·本雅明对法西斯主义的评价,同样适用于今天的资本主义。资本主义受困于死亡。对死亡的无意识恐惧驱使着它。死亡的威胁挟制资本主义不断积累和增长。这种胁迫性不仅带来
    (德)韩炳哲哲学5.1万字
  • 会员
    本书作者揭示出自然界和精神世界在本质上的同一性和结构上的一致性,并且运用辩证的方法把全部哲学阐述为自我意识的不断前进的历史,更将哲学家的思考与客观自我的发展之间的关系阐释为柏拉图式的回忆和对话。这些思想和方法对黑格尔哲学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
    谢林哲学20.9万字
  • 会员
    本书是作者于1931年在耶鲁大学所做的斯多尔斯讲座的文稿。书中提出:伏尔泰、休谟、狄德罗和洛克这些通常被视为近代意识形态先驱的18世纪启蒙思想家,所缔造的“理性时代”实际上远不是理性的,他们从中世纪的舆论气候出发,以新的材料重新建造了另一座奥古斯丁式的“天城”。
    (美)卡尔·贝克尔哲学9.5万字
  • 会员
    本书作者展示了如何建立一种科学的神话哲学的过程,亦即通过批判地考察由古至今的各种具有代表意义的神话观(比如把神话理解为纯粹的诗意发明、科学真理和宗教真理的扭曲或掩饰等等),表明神话本身已经是一种哲学思维,但它不是个别人或个别民族的自觉的发明,而是人类原初意识的基本结构和发展运动在不同民族的意识中的反映。
    谢林哲学20.5万字
  • 会员
    《斯宾诺莎的实践哲学》为著名的法国哲学家,后现代思潮的代表人物吉尔·德勒兹所著的一本斯宾诺莎研究专著。德勒兹在书中从新的角度讨论了斯宾诺莎的哲学思想,其理论尝试是,将“斯宾诺莎”与“实践哲学”相融合,从而丰富实践哲学的理论资源。在书中,德勒兹系统地梳理了斯宾诺莎《论理学》中的主要术语,其梳理极具新意,激活了斯宾诺莎伦理学体系中的行动力量,可以说在斯宾诺莎的研究中开创了一个新的道路,极大地影响了并改
    (法)吉尔·德勒兹哲学9.7万字
  • 会员
    本书讨论了海德格尔《存在与时间》中所呈示的一些关键性概念如存在、此在、时间、真理、艺术、语言以及存在之作为历史等。整体上展现了海德格尔以《存在与时间》为代表的哲学思考路径:从存在者出发追问存在本身,从“是于世中”出发反思传统认识论,从人生在世的基本情绪出发领悟人的生存本质,人“在情绪中现身,在筹划中领悟,在语言中交流,在存在中展开存在本身”。本书对于哲学研究者尤其是海德格尔研究者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陈嘉映哲学23.8万字
  • 在本书中,仪式标示的并非人心所向之地。相反,作为一个用来对比、衬托的外壳,它使我们的“当下”得见更为清晰的轮廓。不带怀旧情绪地勾勒出仪式消失的谱系,并不能说是一部解放史。沿着这个谱系会出现“当下”之症,首先是对共同体的侵蚀。与此同时,本书还会思考其他生命形式,它们或许可以将社会从其集体自恋中解放出来。仪式是一种符号行为。它们流传下来并代表了承载着共同体的价值观和秩序。它们制造出一个没有交际的共同体
    (德)韩炳哲哲学4.3万字

同类书籍最近更新

  • 会员
    马尔库塞是20世纪重要的社会思想家,他的学说在二战后产生了巨大的社会影响,他本人也通过与当时社会运动的积极互动而赢得了“新左派之父”的名号。本书选取马尔库塞相对成熟的社会批判理论体系,围绕其理论固有的实践指向,揭示了社会批判理论内在结构的演变过程,以及这些演变与新左派运动的相互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