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
汽车发动机电子控制系统检修
更新时间:2020-11-27 17:05:56 最新章节:参考文献
书籍简介
本教材以现代中高档轿车主流发动机技术为基础,将发动机电子控制系统知识内容分为了理论篇和实训篇两篇,每篇由6个模块若干个工作任务组成。具体内容为发动机电子控制系统类型及功能概述、发动机电子控制系统传感器结构、工作原理及故障检修实训;进气系统结构、工作原理及检修实训;燃油喷射系统结构工作原理及检修实训;点火系统结构工作原理及检修实训;发动机排放控制系统结构工作原理及检修实训。
品牌:机械工业出版社
上架时间:2013-08-26 00:00:00
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本书数字版权由机械工业出版社提供,并由其授权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制作发行
最新章节
同类热门书
最新上架
- 会员本书全面系统地介绍了发展新能源汽车的必要性和新能源汽车发展现状及趋势、新能源汽车的类型。主要内容包括纯电动汽车(总体结构认识、核心技术认识、电动汽车高压安全、典型纯电动汽车简介)、混合动力汽车(工作模式认识、典型混合动力汽车认识)、其他新能源汽车(燃料电池汽车、代用燃料汽车、其他清洁能源汽车)工业11.7万字
- 会员本书是作者多年在船舶与海洋工程建造领域对从试验及生产中所发现的焊接裂纹的分析及处理的技术工作经验总结,内容包括船舶焊接方法概述、FCB埋弧焊、FAB埋弧焊、单双丝及多丝埋弧焊、FCAW焊、垂直气电焊等方法的裂纹案例,以及多层多道焊和母材开裂案例9个部分。本书的特点是针对性强,详细介绍了船舶主要焊接工艺所产生典型裂纹的原因及对策,并细致分析了其外观、宏观及微观特征,将裂纹的各种形态原貌直观地展示给读工业6.1万字
- 会员在智能驾驶的发展过程中,获取交通信息、认知和理解交通世界成为智能化汽车的核心任务之一,视觉感知及相关处理技术无疑成为至关重要的技术支撑。然而,智能驾驶视觉感知领域涉及多个学科的交叉,包括计算机视觉、图像处理、传感器技术等,这使得初学者和从业者在进入该领域时,往往面临着较高技术门槛,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学习和整合这些分散的知识,才能够在这个领域中有所建树。工业8.4万字
- 会员5G+智慧物流以“物流+科技”为核心切入点,深度剖析5G、大数据、区块链、AIoT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物流领域的融合创新,分别从5G+智慧物流、IoT+智慧物流、智慧物流设备、智慧仓储配送、智慧冷链物流、智慧供应链6个维度,阐述我国智慧物流领域的技术应用、商业模式与实践路径,旨在帮助物流企业实现转型升级,从而降低运营成本,提高运营效率。工业10.8万字
- 会员本书由智能汽车领域实践型专家联合撰写,带你一次性学透BEV,实现快速落地与创新。在内容设计上,本书以BEV主流技术与工程实践为主线,系统分析介绍BEV算法的基本原理、关键技术和源码级实现方法,助你掌握自动驾驶感知系统的整体架构和设计理念。本书共9章。第1章介绍BEV感知算法的核心概念和框架,强调其独特优势及挑战。第2章概述关键数据集,如KITTI、nuScenes和Waymo,并解释了评估算法性能工业9.8万字
- 会员书对激光SLAM和视觉SLAM技术进行了系统介绍,涉及基础理论、关键技术、应用实践及未来趋势,并探讨了它们与智能网联汽车的关系。既是想要在自动驾驶和智能汽车领域取得突破的从业者的阅读选择,也是追求SLAM技术深度与广度的专业人士的学习资料。具体来说,本书从智能网联汽车的基本概念入手,详细介绍了SLAM技术的发展历程、架构设计、核心算法以及在自动驾驶等级中的应用现状和技术难点。不仅分析了多传感器融合工业12.2万字
- 会员本书是“互联网+”汽车车身维修技术(涂装方向)系列教材的第二册,共包括3个模块,11个学习任务。本书分别从认识涂料、汽车涂装与色彩、调漆技术与工艺3个方向全面介绍了汽车涂装色彩与调色的基础知识。每个模块涵盖多个学习任务,在每一个学习任务后面还提供了基于AR技术的多媒体图片,使用手机等移动终端下载并打开“智慧书”App,扫描图片即可观看相应知识的短视频,并可进行在线答题及查看答案。本书作为职业院校汽工业11.2万字
- 会员本书是一部轨道交通装备焊接职业技能等级考核的培训教材,由中国中车集团有限公司组织行业专家和中高职院校专业教师根据《轨道交通装备焊接职业技能等级标准》要求编写而成。主要内容包括:轨道交通车辆行业特点、焊接安全、焊接基础知识、焊接方法及设备、轨道交通装备常用金属材料及其焊接方法、焊接常见缺陷、焊工考试。本书以轨道交通装备焊接职业技能需求为核心,强化轨道交通装备行业特色,围绕企业需求进行编写,既注重内容工业11.1万字
- 会员本书对规模化电动汽车与智能电网互动多应用场景进行了分析研究,旨在分析电动汽车可调节资源特性,量化电动汽车可调节能力,制定电动汽车聚合商参与多元电力市场交易策略,形成电动汽车聚合商实时功率控制方案,为促进新型电力系统安全经济高效运行和电动汽车用户充电成本降低提供理论和方法依据。在电动汽车与智能电网互动过程中,无论是电网侧运营主体、电动汽车聚合商、电动汽车用户都将从本书提出的技术与方法中受益,提高其交工业12.4万字
同类书籍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