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
亚洲冷战与冷战后国际问题
更新时间:2020-08-21 17:33:23 最新章节:第24章 注释
书籍简介
本书主要是以冷战史和后冷战时代的亚洲的发展为研究重点,从地缘政治、国际关系、经济全球化等角度,对后冷战时代亚洲国际问题的渊源、发展和未来进行立体分析,以有利于中国外交决策。是一本具有现实意义的严肃学术专著。
品牌:南京大学
上架时间:2019-01-21 00:00:00
出版社:南京大学出版社
本书数字版权由南京大学提供,并由其授权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制作发行
最新章节
蔡佳禾
同类热门书
最新上架
- 会员19世纪至20世纪初是俄国政治思想发展史上极其重要的时期,这一时期,俄国主要意识形态和政治思想派别开始形成并不断发展,提出了有关俄国发展的政治思想理论和改革方案。本书全面分析了这一时期俄国历史上几种主要的意识形态理论的基本思想及其政治现代化目标和实施方式,以及对国家生活的适用性和实践应用,系统研究了19世纪至20世纪初的100多年间俄国政治现代化进程及其特点,以及这些思想理论与国家制度发展的互动和政治44.2万字
- 会员本书是对中亚国家发展历程的全面总结,主要内容包括中亚国家的地理、历史和文化,中亚国家的政治体制和政治发展,中亚国家的经济,中亚地区安全与民族宗教形势,中亚国家的外交,俄罗斯、美国和欧盟的中亚政策,以及中国与中亚关系。政治27.7万字
- 会员本书将社会裂隙理论重新应用到了政党和其他与选举相关的政治参与之中。这种路径允许将政党和其他致力于选举的政治组织在同一理论和方法论框架下进行比较,也有利于探索政党方案语言与有组织利益群体方案内容之间瞬息万变的关系。本书不仅会为社会裂隙、政党和有组织利益群体之间的关系作出理论贡献,还会为政党“如何才能更好反应那些基于社会裂隙的群体利益”提出一些基础性建议,同时也有助于我们重新思考21世纪政体代表问题,政治7.3万字
- 会员本书在追问“东亚社会的协调发展建基于何种公共性”这一基本问题基础上,将东亚两大重要经济体的中国和韩国视为东亚社会发展研究的重要对象,特别是将中国社会学者较少关注的“韩国社会转型”作为反思中国社会治理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参照框架,通过审视两者的发展困境及其超越经验,认为“公共性”与“社会发展”在本体论和认识论意义上皆为共生互促的关系。政治23.8万字
- 会员本书是由国际关系学院主办的《国际安全研究》的对应英文集刊,主题是国际安全理论研究,内容涉及不干涉内政学说、世界体系的发展、历史视角中的三次世界大战、质性和平的条件比较(当代东亚与战后西欧)、当代国际安全的文化价值基础、互联网对国际政治影响机理、中国周边安全环境指标体系及其评估、联合阵线与美国军事干涉等问题的研究。政治7.7万字
- 会员本书详述了西非地区公共治理的历史与现状,剖析了当前西非地区公共治理过程中面临的问题与挑战,如政治腐败、政局动荡、行政官僚化、产业结构不合理、人力资源流失、自然灾害频发等;选取加纳为研究对象,针对行政部门官僚化问题,详细论证了加纳政府解决这一公共治理问题所采取的具体措施;通过分析以中国和加纳为例的西非地区政府间合作,为西非地区公共治理的发展提供中国的经验与借鉴,以期为非洲研究学者提供参考。政治4.4万字
- 会员本辑论述和分析了19世纪后期沙俄政府在中亚的内外政策;重点研究了集体安全条约组织的状况,特别分析了其当前面临的挑战、机遇和发展前景;对“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内部优势和劣势、外部机会和威胁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中国在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时的战略重点;梳理了塔吉克斯的历史和现状,并对未来进行了展望;对阿富汗局势做了介绍,分析了重建过程中面临的种种困难和机遇。政治8.2万字
- 会员在当代国际社会,中国王道政治与西方霸道政治的伦理分野已是昭然若揭。中国王道政治起源于春秋战国时代对王道与霸道统治策略的深刻辨析,最终在秦汉王朝的斗转星移中确立了王霸结合、阳儒阴法型国家治理模式,这一模式深刻陶铸了中国后世政治的运演轨迹。而在西方,古希腊和古罗马帝国的前后相继奠定了欧美霸道政治的历史根基。本书以上述分析为基础,对中西传统王道与霸道政治赖以生成的人文地理环境、主要成因及其本质特征进行了政治35.3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