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
大自然的猎人
更新时间:2019-05-24 15:09:14 最新章节:致谢
书籍简介
爱德华·威尔逊(EdwardO.Wilson)1929年出生于美国亚拉巴马州,成长于当地小镇莫比尔。他在一次钓鱼的事故中失去了右眼的视力,但健全的左眼更让他专注于细小事物。1947年进入阿拉巴马大学生物学系,专攻昆虫学。后转入哈佛,探访西太平洋群岛等地,掌握完整的蚂蚁生态分布图谱。他以杰出的科学成就,引发了20世纪生物学的数次革命:他与麦克阿瑟共同提出岛屿生物地理学理论,奠定现代物种保护的理论基础;创建“社会生物学”这一新学科,让美国生物学界和普通大众为之震动;“生物多样性”概念由他倡导,成为影响全球的环保理念。威尔逊退休后致力于人文科学写作,从科学中寻找哲学写作的养料。《自然》杂志评价他“既是世界的科学家,也是伟大的写作者”,他的《蚂蚁》和《论人性》曾两度获普利策奖。
品牌:中信出版社
译者:杨玉龄
上架时间:2019-03-01 00:00:00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本书数字版权由中信出版社提供,并由其授权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制作发行
最新章节
最新上架
同类书籍最近更新
- 会员本书为张乾二学术成长传记,老科学家学术成长资料采集工程的一种。张乾二,1928年出生于福建惠安,1951年毕业于厦门大学化学系,1981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1984年任厦门大学化学系系主任,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2000年获中国高校自然科学奖一等奖。本书详细叙述了张乾二院士的学术成长历程,史料丰富,有很强的学术价值。科学家21.6万字
- 会员黄旭华是我国著名船舶专家、核潜艇研究设计专家、中国工程院首批院士、中国核动力潜艇研制创始人之一。本书分为九章,章节按时间延展、以事件布局,章节间按照大小主题渐次叙述。整篇传记勉力做到事实准确、客观公允、描述流畅清晰。对有争议的问题则秉持孤证不立、客观陈述、不做结论性评价的原则。本书按以历史发展的逻辑,以朴素的笔触,勉力勾勒黄旭华学术成长的过程,努力刻画与展示一个为了祖国的安全与强大,孜孜以求、无私科学家20.4万字
- 会员本书是第四批老科学家学术成长资料采集工程(简称采集工程)丛书之一。余松烈是我国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奠基人之一,农学家、教育家。传记以时间为纵线,以余松烈学术成长的重要节点作为章节划分的依据,以余松烈在农村的小麦高产试验、小麦精播高产栽培理论与技术创新、小麦精播高产栽培技术的示范、推广、普及工作为主线,介绍余松烈的学术成长历程、学术成就以及为我国冬小麦亩产和总产近十倍增长所做的重要贡献。共分为求学经历科学家15.1万字
- 会员王翰章为我国著名口腔颌面外科专家、口腔医学教育家,中国口腔颌面外科学与整形外科学创建人之一,国际牙医师学院院士,前华西医科大学副校长、华西口腔医院院长。擅长口腔颌面损伤与畸形整复的诊断与治疗方案的设计,在颌面损伤与畸形整复外科学、颌骨血供动力学、皮肤组织血供、人工骨生物学基础、口腔医学信息学等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本书客观、系统地展示王翰章的精彩人生。科学家20.1万字
- 会员本书讲述了高伯龙扎实深厚的理论物理学养,在我国激光陀螺研制领域无出其右者。激光陀螺研制每取得阶段性突破和进展,高伯龙都要对实际研制工作进行深入的理论总结,并对下一步研制以及遇到的技术难关进行理论探索,从而确保了国防科大激光陀螺研制始终在正确理论指导下进行,这也是国防科大激光陀螺研制得以不断推进并最终取得成功的关键因素。追寻高伯龙学术成长的历程,可以发现,高伯龙参与激光陀螺研究其实有着十分偶然的因素科学家23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