蚕丝:钱学森传在线阅读

蚕丝:钱学森传

(美)张纯如
开会员,本书8折购 >

传记科学家18.3万字

更新时间:2017-09-30 11:00:44 最新章节:第48章 尾声

立即阅读
加书架
下载
听书

书籍简介

《蚕丝:钱学森传》讲述了钱学森旅美二十年、曲折归国以及为中国航天事业殚精竭虑的传奇一生。钱学森是如何从一个清末杭州西子湖畔出生的钱王后裔一跃成为美国航天业界最杰出的火箭动力专家,以及如何成为麦卡锡主义的牺牲品而离开美国,从而摇身变为新中国航天事业的奠基人,成为中国的“导弹之父”?这本书都做了解答。
品牌:中信出版社
译者:鲁伊
上架时间:2011-04-01 00:00:00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本书数字版权由中信出版社提供,并由其授权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制作发行

最新章节

同类热门书

最新上架

  • 会员
    石声汉(1907—1971),湖南湘潭人,农史学家、农业教育家、植物生理学家,西北农学院(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前身)教授,我国农史学科重要奠基人之一。1924年考入国立武昌师范大学(武汉大学前身)生物系,1936年获英国伦敦大学植物生理学哲学博士学位。长期从事生物化学、植物生理学教学与科研,晚年致力于整理、研究我国古代农业科学文化遗产工作,先后完成《齐民要术今释》《农政全书校注》等十余部巨著。本书是石
    石定枎传记25.4万字
  • 会员
    尼古拉·特斯拉,这位天赋异禀的科学巨匠被西方科学界誉为与达·芬奇比肩的伟大科学家。他亲笔撰写了自己传奇的一生。特斯拉亲自揭秘了多项伟大发明的产生过程与背后的心路历程,以少年生活为始,至对世界和平的展望收尾,将自己传奇的一生客观而深刻地展示在广大读者面前,更是亲自揭秘了流传已久的与爱迪生之间的针锋相对、爱恨情仇背后的真相。全书纵览尼古拉·特斯拉的一生,在他的文字下,我们能够见到一位具有强烈历史责任感
    (美)尼古拉·特斯拉传记11.2万字

同类书籍最近更新

  • 会员
    何泽慧先生是我国核物理、高能物理与高能天体物理的奠基人之一。本书以科学史专业研究的视角和严谨态度,通过大量人物访谈、实地考察、查阅档案、实物采集和史学考证,深入挖掘了何泽慧先生不同时期的丰富史料,正本清源,揭示了她在我国核科学发展史上的独特地位。在此基础上,本书同时展现了她朴实无华的日常生活和直率求真的鲜明个性。
    刘晓科学家19.7万字
  • 会员
    本书为中国放射化学专家、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副校长杨承宗的学术传记,是“老科学家学术成长资料采集工程丛书”的一种。该书通过访谈、实物采集、录音录像等方法,全面真实地反映了杨承宗的学术成长历程的关键事件、重要节点、师承关系等内容。书中行文严谨,引用资料真实可信,并配有大量珍贵的老照片。大中学生及青年学者可以从书中获取学术成长的经验和启迪,科技史及科技文化工作者可从本书获取大量独有的历史资料。
    刘培 张志辉科学家16.2万字
  • 会员
    本书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夏培肃的学术传记,是“老科学家学术成长资料采集工程丛书”的一种。该书通过访谈、实物采集、录音录像等方法,全面真实地反映了夏培肃的学术成长历程的关键事件、重要节点、师承关系等内容。书中行文严谨,引用资料真实可信,并配有大量珍贵的老照片。大中学生及青年学者可以从书中获取学术成长的经验和启迪,科技史及科技文化工作者可从本书获取大量独有的历史资料。
    韩承德科学家14.1万字
  • 会员
    本书是第八批老科学家学术成长资料采集工程(简称采集工程)丛书之一。李庆忠,石油勘探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目前工作于中国海洋大学。提出两步法偏移技术,研制了"绕射波扫描叠加偏移"技术得到广泛应用,作为主要完成者的科研成果"数字地震勘探技术的应用与发展"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陆相沉积地震地层学的若干问题"的研究成果是对现代地震地层学的一个重要补充。研究的"地震子波零相位化方法"、"用剔除拟合法求取纵
    冯文波等科学家14.3万字
  • 会员
    本书记载了30位在芯片领域卓有成就的科学家和企业家。为了发展中国芯,当他们在产业积累多年、练就一身硬功夫之后,他们放弃原来的优越生活,开始艰辛的芯片创业之路。创业难,创业做芯片更难。因为芯片行业的特点是技术门槛高、研发周期长、投资金额高且风险大。在研发周期上,一款芯片从研发到应用,简单的需要6-12个月,复杂的要1-2年、3-5年、5-6年,甚至更长时间。在投资上,轻资产的芯片设计,需要上千万到数
    慕容素娟科学家24.9万字
  • 会员
    在这本传记中,格雷克借助牛顿的重要信件和未出版的笔记,记述了这位科学界伟大人物之一的生活经历、与他有关联的人物,以及对他产生影响的重要事件,并勾勒出他所处的历史时期的全貌。本书细究了牛顿思想的形成脉络,阐明了他在哲学、物理学、光学和微积分等方面的重大成果,展现了孕育“牛顿数学”的那个古老的、直觉的、炼金术的宇宙,彰显了牛顿思想如何从科学到哲学改变人类理解世界的形式。此外,作者生动地描绘了牛顿内心的
    (美)詹姆斯·格雷克科学家13.1万字